【宝宝口腔护理】宝宝总是流口水?这几个护理小妙招学起来! -MamaClub


在宝宝的成长周期中,总有那么一阵子,口水会流得特别地多。

口水滴答的宝宝,虽然让人怜爱不已,可又让人感到隐隐担忧。

宝宝为什么总是流口水?宝宝流口水是身体的自然反应吗?

口水长期糊在脸上让小脸蛋干痒难忍,又该怎么办?

 

宝宝为什么会流口水?

一旦进入4~6个月的出牙期,宝宝口水分泌的阀门就会打开。

根据《西尔斯健康育儿百科》所述,虽然绝大多数的原因都是由于宝宝开始长出了小乳牙,可事实上,口腔内的任何刺激,都会造成宝宝的口水飞流不止。

一般来说,一岁以内宝宝流口水都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其中原因大致有四种:

1. 吃了含淀粉的辅食

辅食中的淀粉会刺激口水中淀粉酶的分泌,从而引起口水增多。

2. 吸吮手指

宝宝吸吮手指,口腔受到刺激后会增加口水的分泌。

同时,宝宝的口腔浅且小,吞咽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导致宝宝难以把多分泌出来的口水给吞咽下去,口水就会“水漫金山”。

3. 长牙

长牙会刺激唾液腺的分泌,引起口水增多。

4. 吞咽功能不完善

宝宝尚未发育成熟,吞咽功能不完善,口水一旦在口腔积聚,宝宝来不及吞咽,就可能流出来。

 

哪些情况需要重视?

由于出牙的原因,宝宝在7~18个月左右,会呈现“口水旺盛期”。

随着吞咽功能的发育及乳牙逐渐长齐,流口水的现象一般在2~3岁就会明显减少或停止。

而每个宝宝发育的节奏不同,少数宝宝的流口水可能会延迟改善,爸爸妈妈需要结合其他表现来观察。

刚才说了正常的原因,现在来看看宝宝唾液横流,还有哪些情况需要爸妈特别留意:

1. 神经系统发育问题(如脑瘫、发育迟缓)

一般来说,宝宝的流口水会在两到三岁逐渐减少。

如果宝宝超过两岁,除了明显流口水外,还出现语言发育迟缓、走路晚或走得不稳等情况,就需要警惕是否存在智力发育障碍或其他神经系统发育问题。

2. 口腔溃疡

如果宝宝口腔出现溃疡或疼痛,会因为不愿吞口水而导致流口水增多。

当宝宝在进食时哭闹,或经常舔舐口腔某一位置时,爸爸妈妈要留意是否有口腔炎症。

3. 呼吸系统感染

呼吸道感染(如感冒、咽喉炎、扁桃体炎)也可能引起暂时性的流口水。

通常,这种原因导致的流口水,可能还伴随着咳嗽、发热、流鼻涕等症状。

4. 辅食添加过晚

有的爸妈认为母乳或者牛奶比辅食营养好,所以即使到了宝宝该添加辅食的年纪,也仍然以乳汁喂养,导致宝宝的舌头和吞咽功能得不到应有的锻炼。

 

如何为宝宝护理?

如果说宝宝流口水有什么危害,可能最大的就属“口水疹”。

这是因为唾液中的酶和湿气会刺激皮肤角质层,使皮肤干燥、发红甚至易感染。

那么当宝宝进入口水旺盛期时,爸爸妈妈该如何为宝宝护理呢?

1. 剪短指甲

皮肤瘙痒时,宝宝难免会去抓。

尖锐的小指甲容易戳伤娇嫩的皮肤,而且指甲里可能藏有细菌,增加感染风险。

2. 保持清洁

发现宝宝流口水时,可以用干净的湿毛巾轻轻擦拭口周皮肤。

擦拭后,可以涂上一些婴儿专用润肤霜来保护宝宝肌肤。

如果口水弄湿衣物、枕套、被子等,也要及时更换和清洗,防止细菌滋生。

3. 注意逗弄方式

许多大人在逗弄宝宝的时候,喜欢捏宝宝的脸颊。

殊不知,在人的脸颊部有唾液腺,经常触碰,会对唾液腺造成反复刺激,从而引起口水分泌增多。

除了做好护理,还可以通过训练,增强宝宝的吞咽及口腔协调能力,比如:

• 让宝宝模仿吞咽口水的动作;

• 给宝宝喂食手指食物,锻炼咀嚼能力,同时缓解出牙期的不适。

通过这些训练,宝宝可以更好地控制口腔动作,减少口水流出,让口水疹不易发生,同时缓解出牙期的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