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亲子教育】做对这件事,孩子才会听你的 -MamaClub
很多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常常都有这样的感受:说什么孩子都不听。
经常跟你反着来,你说东,他往西,让他做的事情偏不做?不让做的事情偏偏去做?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表现越来越明显。
在亲子关系中,我们和孩子之间产生这样矛盾,不是我们不会“说”,而是我们不会“听”。
很多父母输在了不会“听”上
经常听到一些大一点的孩子说:“我对他们(父母)没什么好说的。”
这句话有赌气的成分,也饱含了孩子对与父母沟通的不满。
孩子在和父母的倾诉过程中,得到的反馈常常是居高临下的指责、不以为然的态度、啰里啰嗦一大堆道理,很少有父母关心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
比如有的父母不认真听孩子说话:
“妈妈你看我折的飞机!”
“好好好,你自己玩,别打扰我做东西。”
比如有的父母一开口就是指责:
“妈,我今天打架了。”
“你又跟谁打架了?我不是跟你说过,和同学好好相处吗?你怎么就是不听啊?”
比如有的父母急着解决问题,忽略孩子的感受:
“呜呜呜,我的玩具不见了…”
“哭什么,妈妈再给你买个新的。”
比如有的父母喜欢讲道理、说教:
“唉,好烦,今天作业好多啊。”
“做点作业有什么好烦的,学生的职责就是学习啊,真正的烦恼你还没接触到呢!”
大人在倾听过程中,常常表现出的没耐心、不专注、不会共情,导致孩子越来越不愿意沟通。
有时候,孩子只想让大人做一个倾听者,不需要讲那么多大道理,但很少有大人能意识到,孩子表达背后的心事。
能好好听孩子说话的大人,是很了不起的
《窗边的小豆豆》一书里有这样一个细节:
小豆豆第一次去幼儿园,校长先生让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讲讲自己,讲什么都可以,讲多久都可以。
小豆豆这一讲竟然讲了4小时,讲到吃午餐,才停下来。
小豆豆感到生平第一次,遇到了自己真正喜欢的人,因为从出生直到现在,从来没有一个人这么长时间地听她说话。
而且,这么长的时间里,校长先生一次也没有打哈欠,一次也没有露出不耐烦的样子。
他向前探着身体,专注地听着。
有一个能听自己说话的人,豆豆感到踏实温暖。
这就是聆听的魔力。
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能被父母听见,只要给孩子时间表达他们的想法,就会慢慢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
大人在表达的时候,往往是在极力证明自己是对的,自己是权威的,而在倾听的时候,则表示他们愿意去花时间去了解孩子。
我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大人单向输出各种大道理,但慢慢地,你会发现,如果不听孩子怎么说,这些大道理很难被孩子接受和认可。
好好听孩子说话,也是一种教育,也是父母需要修炼的一种能力。
如何倾听?
1、认真专注地听孩子说
倾听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当孩子跟你倾诉时,最好停下手头上的事,放下手机,专心听孩子说。
我们可以蹲下或者坐下,和孩子保持目光接触,不要心不在焉。
中途不打断孩子的话,等孩子把话说完,再给出你的建议或想法。
孩子被倾听了,他们会觉得父母是关注和尊重自己的,才有可能听得进去父母的建议,以后也更愿意对父母敞开心扉。
2、换位思考,重视孩子的感受
在《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一书中,作者提到一件小事。
一个九岁的男孩怒气冲天地回到家里,他的班级本来打算去野餐,但是下雨了。
如果是以前,爸爸会说:“天气不好,哭是没有用的。以后会有玩的时候。又不是我让它下雨的,你为什么要对我发脾气?”
然后男孩会发更大的火,闹得鸡犬不宁。
这一次,爸爸改变了态度,温和地说:“你看上去很失望。”
“我当然失望了。”
“你已经准备好了一切,该死的却下雨了。”
“就是说。”
过了一会儿,男孩说:“不过以后可以再去玩”,这件事就这么风平浪静地过去了。
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了,坏情绪就已经消失得差不多了。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我们必须学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这句话在劝诫父母,多从孩子的角度去看事情,
对孩子来说,最好的安慰就是感同身受。
3、戒掉冗长的说教
当你需要倾诉时,你去找谁呢?
你会去找那些一五一十告诉你该怎么做的人,还是会去找一个聆听者?
相必是后者吧。
大家都会去找那个你认识最善良、最宽容、最不想控制你的人。
很多大人都有这样的感受,三五好友一起聊天的时候,如果一个人倾诉不开心,安慰他最好的方式,不是和他讲多少大道理,而是和他站在统一战线上,理解他、支持他。
与孩子沟通同理,我们不需要第一时间去说教、去指责、去下结论,说得越多,孩子反而越听不进去,而应该重视孩子的感受,接纳他的情绪。
如果想成为孩子最想倾诉的对象,就需要戒掉那些冗长的说教。
✅ 点击关注【Instagram】
– 分享生活点滴
✅ 点击加入【Telegram】
– 好康促销分享
✅ 点击订阅【Youtube】
– 看看专家怎么说
✅ 点击投稿【你的故事】
– 与MamaClub分享故事
✅ 点击加入【心声群】
– 与妈妈们一起讨论育儿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