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恶露】产褥感染在古代,不知害死了多少刚生完宝宝的妈妈 -MamaClub

准妈妈在产后出现高烧,很可能是发生了产褥期感染(以前也叫“产褥热”)。产褥感染曾是产后妈妈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现代医疗条件大大降低了风险,但依然需要高度重视和及时预防治疗。
产褥感染的发生,主要与产后女性身体虚弱、免疫力下降有关。
正常情况下,女性阴道内有一定的防御能力,能抵御各种致病菌入侵,但分娩时体力消耗大、产道受损和出血等因素,会破坏生殖道的自然屏障,使细菌等病原体更容易入侵,从而引发感染。
产褥感染的三大症状
产褥感染有三大主要症状。现在妈妈一般分娩后两三天就出院了,在家时一定要注意观察是否出现这些症状。一旦怀疑有产褥感染,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1. 发热
产后头几天,轻度的体温升高是正常现象,但如果低热持续2~3天后突然出现高热(超过38℃),就要警惕感染的可能。
2. 疼痛
剖腹产的妈妈如果出现腹部刀口疼痛难忍,顺产的妈妈如果有会阴部肿痛,都有可能是这些部位出现了感染。
3. 异常恶露
如果恶露颜色先变浅后又加深,或者恶露味道难闻,应及时就医。此时不要自行用洗剂冲洗,以免影响医生对病情的判断。
虽然这些症状听起来让人担忧,但只要做好预防,妈妈们就不用过度担心。
如何预防产褥感染?
1. 注意卫生
孕期要特别重视个人卫生。一般建议产前2个月内和产后42天内避免性生活和盆浴。当然,只要医生没特别禁止,孕期性生活是安全的。
产后卫生更关键,虽然现在的卫生条件大大改善,但仍有不少传统月子禁忌,比如“不能洗澡”“一定要捂在被窝里”等,这些都不建议遵循。想想被窝里汗水和恶露交织,成为细菌的温床,潮湿闷热极易导致感染。
2. 及时治疗孕期并发症
孕期出现贫血、阴道炎、泌尿系统感染等问题,一定要及时治疗。拖延不治会增加产后感染的风险。发现异常不要害怕用药,按医生指导科学用药,确保妈妈和宝宝的安全。
3. 加强营养,适当锻炼
产后的妈妈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做一些盆底康复的训练。这不仅有助于未来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和免疫力,还能预防盆底肌肉松弛、漏尿等问题,同时改善性生活质量。
4. 按时产检
按时完成孕期和产后检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异常,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体温异常时,先暂停母乳喂养
当前临床指南建议:如果产妇体温超过38℃,应暂停母乳喂养。因为乳汁温度与体温相近,宝宝吸入过热的母乳可能引起腹泻。此外,部分治疗用药也可能影响母乳安全。
具体何时恢复母乳喂养,应根据治疗方案和病情,由医生综合判断和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