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牙篇】宝宝长牙,新手爸妈易陷入的几大误区 -MamaClub

想要宝宝拥有一口洁白又整齐的牙齿吗?那么在宝宝长牙时,你可别糊里糊涂的。
要知道,乳牙的萌出可是关系到牙齿的好坏。
如果爸爸妈妈一不小心陷入误区,护理不当,小心宝宝以后哭给你看。
爸妈最容易陷入的误区
1. 长牙会发烧?NO
何为发烧?当宝宝体温超过38℃时才算发烧。
而出牙引起的只是“体温上升”,最多只有38℃,并且可以自行缓解。
2. 长牙会腹泻?NO
宝宝出牙时,便便确实会变软,但不是腹泻。
真正腹泻来袭时,便便才不会软,而是会不成形,呈流状。
这么看,如果宝宝腹泻应该另有原因。
3. 长牙要吃软一点的食物?NO
很多妈妈在制作辅食时,会坚持软烂的原则,生怕宝宝咬不动,吸收不到位,易卡喉。
事实上,这样反而会干扰颌面和牙齿的正常发育。
4. 宝宝不需要刷牙?NO
不少爸爸妈妈以宝宝还小为理由,不为宝宝做口腔护理,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因为牙齿的保健是一辈子的事。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除了要给宝宝漱口,还应用温水蘸清水擦拭牙床,早晚各一次。
5. 长马牙都怪孕期钙补多?NO
宝宝还没到长牙的月龄,牙床上却冒出了白白的球状颗粒,貌似乳牙。
不过它有自己的名字,叫做“马牙”或“板牙”。
这其实和孕期补钙多没有关系,这是马牙和牙床闹别扭。
等牙床“接受”它了,几周后就会消失了。
6. 长牙该断奶了?NO
宝宝刚长牙的时候,因还没适应牙齿的功能,经常会不小心咬伤妈妈的乳头,这时候常被绝情的断奶。
其实,妈妈只需要用夸张的表情和语气告知宝宝不能这样做,他们会慢慢改用含乳的方式吮吸的。
宝宝为什么迟迟不出牙?
有的爸爸妈妈会发现,宝宝过了6个月还没冒出第一颗小牙,会很着急。其实每个宝宝出牙时间都不同,晚一点也很正常。
1. 长牙时间因人而异
宝宝出生时,牙床里已经有了乳牙牙胚,但萌出的时间因人而异。女宝宝可能比男宝宝稍早,早产儿则可能稍晚。
但如果到18个月还没有乳牙,就应及时到医院检查。
2. 营养要跟上
宝宝的牙齿发育离不开营养,多给宝宝吃一些富含钙和磷的食物,比如乳制品、鱼类、海带、黑木耳等,也可以多晒晒太阳,帮助身体吸收钙质。
如果宝宝的乳牙迟迟不出来,也可能跟遗传或生理因素有关,不必过度焦虑。
3. 适当的刺激牙龈
想必很多爸爸妈妈都不知道,乳牙的萌发是需要适当的刺激的。
当宝宝临近出牙期前,可以让宝宝吃一些糊状的食物比如土豆泥,刺激宝宝的牙龈,这样可以促进乳牙的萌发,还可以补充各种营养。
如果宝宝长牙期间有烦躁刺痒的症状,可以给宝宝准备一些磨牙棒,帮助转移注意力。
宝宝出牙必备的四大营养素
为了宝宝的牙齿可以更好地萌发,这一时期四类营养素少不了,包括氟、钙磷、蛋白质、维生素。
【营养素1号选手:氟元素】
助力表现:
氟对于宝宝的乳牙来说很关键,适量的氟不仅能使乳牙坚硬,还能预防龋齿,保护乳牙不受侵蚀。
营养素来源:海产品,尤其是海鱼中氟元素比较丰富,不过妈妈要注意选用安全的鱼肉,避免那些重金属含量高的鱼类。
【营养素2号选手:钙磷等矿物质】
助力表现:
矿物质对于乳牙萌生有着不可磨灭的意义,有了钙磷等元素,宝宝的牙齿才会更快地长出,且又整齐又坚硬。
营养素来源:海产品,如虾(虾米、虾皮)、海带等;乳制品,如牛奶、奶酪等;豆制品,如大豆、红豆、扁豆、黑豆等;谷类食物,如燕麦。
当然蔬菜中的矿物质也不可小觑。
【营养素3号选手:蛋白质】
助力表现:
乳牙美不美就看蛋白质,人体多数细胞的主要结构成分就是蛋白质,如果少了它,牙齿可就七倒八歪了。
此外还有可能会出牙晚,牙齿病变,如龋齿。
营养素来源:动物性肉类,如鸡肉、猪肉、牛;奶制品,如牛奶。
【营养素4号选手:维生素】
助力表现:
少了维生素A,宝宝容易出牙晚;少了维生素C,牙齿容易发育不良,还会肿胀出血;少了维生素D,钙磷的吸收率就会降低,从而导致牙齿间隙大,出牙晚。
营养素来源:果蔬类,多数水果和蔬菜都是补充维生素的较好选择。
富含维生素A的有绝大多数蔬菜,此外动物肝脏也是好来源;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有柑橘类、猕猴桃等;而维生素D则可以通过晒太阳或补充鱼肝油来获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