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篇】宝宝这4个部位,清洗得太干净有害无益 -MamaClub


每个妈妈都喜欢自己的宝宝干干净净的,于是经常给宝宝清洗皮肤,护理肌肤。

但是要提醒大家的是,有时候宝宝身上太干净也不是一件好事,尤其是身体的这些部位,不宜清洗太干净,过度清洁反而会造成损伤。

 

1. 鼻屎

鼻屎太多不能挖,多数情况不必清理

宝宝感冒了,爱流鼻涕、鼻屎也多。有时候,这些鼻孔分泌物还会影响宝宝的呼吸。很多妈妈看了很难受,就用纸擦,甚至想要用手抠出来。

事实上,宝宝的鼻孔内鼻毛少、鼻粘膜柔嫩,给宝宝挖鼻孔,鼻粘膜受到刺激,更容易流鼻涕和发痒,鼻屎也就更多。

经常给宝宝清理鼻子分泌物,会损伤鼻黏膜,致使分泌物更多。如果你亲自上手给宝宝挖鼻孔,并且伸得比较深,不仅容易造成感染,还会影响宝宝的鼻腔软骨发育,导致以后鼻孔变大。

所以,宝宝的鼻屎没多到需要我们帮忙清理的地步,一般擤个鼻涕,基本上就随着鼻涕出来了,没事就别动宝宝的鼻子。

如果感觉宝宝鼻屎较多,鼻息不畅,可以用热水敷一下鼻子,或者用生理盐水喷鼻、滴鼻,让宝宝仰头躺着一会儿,软化鼻屎,最后再用棉签纸巾轻轻擦拭鼻孔口部,或者等鼻涕带出鼻屎。

 

2. 耳屎

耳屎不是垃圾,能不掏就别掏

除了挖鼻屎,很多妈妈有定时帮宝宝清理耳屎的习惯。

其实,耳屎不是什么脏东西,它是耳朵的分泌物,能保护宝宝的耳朵,阻隔水、微生物、小虫子等进入耳朵内。一般情况下,即使耳屎较多,也会通过耳道的自我清洁机制自然排出,无需额外干预。

宝宝耳道窄、皮肤免疫力脆弱,妈妈用棉签、挖勺往里面掏,容易导致耳道出血、损伤,还可能会引起外耳道炎。

所以爸爸妈妈们尽量别给宝宝掏耳朵了,如果发现宝宝耳屎真的很多,明显不舒服,建议带宝宝去专业的医院找医生求助处理。

 

3. 肚脐

肚脐不是不能洗,而是别乱洗

有位妈妈曾发现,2岁的宝宝肚脐上有黑色污垢,而且很难清洗,于是她用毛巾反复擦拭,结果不仅没擦干净,反而把宝宝的肚脐弄得又红又肿,最后发展成了感染。

肚脐看似是一个“凹陷的疤痕”,其实它是腹部结构最薄弱的部位之一。

其下几乎没有皮下脂肪,直接与筋膜、腹膜相连,清洁不当(如强力抠、刮、用力擦)可能造成细菌进入、局部感染,甚至刺激腹腔内脏器官,导致宝宝出现腹痛、消化不适等情况。

那肚脐这么“脆弱”,是不是干脆别洗了?

其实并不是。肚脐不是不能洗,而是看你怎么洗。肚脐眼大多是凸陷的,容易堆积细菌和脏东西,如果总是不清洗,也可能造成肚脐发炎。

正确清洗肚脐的方式:

如果肚脐眼比较浅,宝宝洗澡的时候就顺带轻轻擦一擦就好了。

如果肚脐眼很深,而且脏东西比较多,可以用棉签蘸着润肤乳或婴儿专用橄榄油,轻轻涂抹在脐窝内,让脏东西慢慢软化,再用干净棉签轻柔带出。

 

4. 私处

宝宝的私处不是越干净越好

很多家长在给宝宝清洁时,尤其是女宝宝,往往特别小心,甚至频繁擦洗,担心“不干净会感染”。

但其实,无论是男宝宝还是女宝宝,私处本身就具备一定的自洁功能。频繁清洗、用力擦拭,反而可能破坏局部皮肤屏障和菌群平衡,导致刺激、红肿、瘙痒甚至感染。

正确清洗私处的方式:

妈妈们在日常护理时,只需要用温水从上往下轻轻冲洗宝宝外阴即可,不需要反复擦洗,更不必使用清洁剂。清洗后,注意保持私处干爽通风,避免潮湿引发刺激或感染。

我们都希望宝宝干干净净,但过于“讲究卫生”有时反而会破坏天然保护屏障,让宝宝更容易受到伤害。

养育孩子是一件充满细节的事情,尤其涉及健康问题时,科学、温和比“彻底清洁”更重要。妈妈们不必追求完美,只要用心,就已经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