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放学后,智慧的家长,都这样和孩子聊天 -MamaClub

上学的日子里,通常只有孩子放学后,才有难得的亲子相处时间,应该充分利用起来。

家长可以在接孩子回家的路上、晚饭后、睡觉前,花个二、三十分钟,和孩子聊聊天。

不但有助于了解孩子的学校生活,帮助孩子及时解决现实中和心理上的困难,还能够增进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好了,教育也会事半功倍。

但是,聊些什么?怎么聊?也是有讲究的。

有些家长,不知道该如何关心孩子,和孩子聊天几乎都围绕着学习,很快就”把天聊死”了。

掌握下面这些方法,可以让聊天发挥出最好的效果:

 

“今天发生了什么开心/有趣的事吗?”

有些幼儿园和低年级孩子的家长,常常对孩子充满着担忧,怕孩子在学校调皮闯祸,或是和同学相处得不好,于是喜欢问孩子:

“班上有人欺负你吗?”

“老师有没有批评你?”

“今天没闯祸吧?”

这些问题带着一种指向性,让孩子去回想一天中不愉快的经历,会给孩子造成负面暗示,对学校产生不好的印象。

尤其是对于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正是需要对学校建立感情的时候,以便更好地适应幼儿园以及小学的生活。

家长这些无意间的负面暗示,容易让孩子觉得在学校里不安全、不快乐,甚至引发厌学情绪。

因此,家长应当多从正面的角度关心孩子,比如可以问他:

“今天在学校发生了什么开心/有趣的事吗?”

引导孩子关注学校生活中好的一面,也会调动起孩子积极的情绪,培养乐观的思维方式。

 

避免大而空的问题,多问问具体的问题

有家长曾反映:每次和孩子聊天,聊不上两句就话题终结了,打不开孩子的话匣子。

这多半是因为家长问孩子的问题过于宽泛、抽象,孩子只能给出一个模糊、笼统的回答,无法引发孩子的倾诉欲。

比如:

“今天过得开心吗?”

“开心/还行”

“今天学得怎么样?”

“还可以。”

“和同学相处得好吗?”

“好。”

家长如果想更多的了解孩子的学校生活、学习,最好问一些小而具体的问题,孩子更有表达的空间。

比如:

“今天在学校玩了哪些游戏?”

“你在班上和哪个同学玩得最好?”

“为什么喜欢和他玩?”

“你最喜欢上哪个老师的课?(为什么?)”

这些具体的问题,让孩子有话可说,话题也能继续下去,聊得更加深入,促进家长对孩子的了解。

 

“有什么需要爸爸妈妈帮忙的吗?”

不管哪个阶段的孩子,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对他来说难以解决的问题、烦心事。

不善表达的孩子,可能就会一直埋藏在心里,不利于他的成长发展。

记得曾看过一个很温暖的故事:

有个小男孩和爸爸在沙滩上玩耍,小男孩想要搬起一块石头,可不论怎么使劲都没能让石头的位置有任何改变。

小男孩的爸爸提醒他:

“你要动脑筋尝试所有的方法。”

在爸爸的提醒之下,小男孩又借用了棍子,但仍是没有作用,小男孩终于抵不住哭了。

爸爸问道:

“你用了所有方法吗?”

小男孩眼里噙着泪花,点了点头。

爸爸再次问道:

“你确定你用了所有方法吗?”

小男孩仍然坚定地点了点头。

爸爸摸着小男孩的头,笑道:

“你没有,你没有叫爸爸帮忙。”

家长时常问问孩子这句话:

“有什么需要爸爸妈妈帮忙的吗?”

就会给孩子一个契机,说出自己面对的难题和烦恼。

也是向孩子传达这样的信息:遇到困难不必一个人扛着,爸爸妈妈是你最坚强的后盾。

这份无条件爱和支持,会赋予孩子无限的勇气和自信。

共同面对生活中的难题,也会极大地促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孩子更加信任父母。

当孩子说出自己的困难和烦恼时,家长帮他梳理清楚,给予建议和引导,也有助于孩子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这个过程中,家长需要注意的是,不管孩子说的是什么事,家长不要过于关于孩子的错误,责怪、批评他。

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重点是和孩子站在一起,共同面对和解决问题。

 

做一个好的倾听者

有些孩子是小叽喳,会拉着家长讲学校发生的事情、自己的心里话,这个时候,家长的态度很重要,影响着孩子日后和家长沟通的意愿。

有的家长,一边玩手机,或者做手头上的事,一边和孩子漫不经心地聊天,没有认真专注地听孩子说。

孩子是很聪明、敏感的,家长有没有认真听他讲话,他能够清楚地分辨出来。

当孩子经常感觉到家长没有和自己在同一个频率,不在意他说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就会渐渐失去和父母交流的欲望,降低对父母的信任。

到时候,家长再想追着孩子聊天,就为时已晚了,破坏信任很容易,重建却很难。

还有的家长,孩子还没说几句,就开始发表自己的意见,审问孩子、讲大道理,导致孩子兴致全无。

比如,孩子说:

“今天班上有两个人打架了,特别搞笑。”

家长急忙教育孩子:

“怎么能打架呢?你可不能学他们,在学校要听话,知道吗?”

说教,是亲子沟通中最忌讳的一点。家长单方面说爽了,实际上几乎起不到什么效果,反而容易引起孩子的厌烦,不愿再和父母聊天。

而且,家长总是站在“绝对正确”的高位,对孩子输出道理,孩子慢慢会隐藏起真实的自己,不对父母说真话。

在和孩子聊天过程中,家长做一个好的倾听者,少说,多听孩子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首先,家长要做到对孩子的话题保持高度的兴趣,看着孩子,认真倾听,不要三心二意,不随意打断孩子。

其次,家长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体会孩子的感受,接纳和理解他的情绪,减少评判、说教。

当孩子分享搞笑、开心的事时,和他一起笑和开心;当孩子感到愤怒和沮丧时,努力去体会他的感受,帮助他表达出来。

比如:孩子说:

“今天老师批评我了,气死我了!”

家长可以说:

“看出来,被老师批评了,你很生气。”

“能理解,那滋味一定不好受。”

接下来,孩子可能会给家长讲讲具体发生了什么。

自己的感受得到接纳和理解,孩子的倾诉意愿会更强,对父母敞开真实的内心世界。

有人说,最好的陪伴,就是情绪的陪伴。

被接纳和理解的感觉是很温暖的,能够拉近双方心与心的距离,这也是亲子沟通最理想的状态。

在这个基础上,家长再适当引导孩子,教育效果才会更好。

 

和孩子说说“废话”

经常在网上看到有孩子这样吐槽家长:

“一跟我说话话题就只有学习,好像学习就是我的人生全部”。

的确,许多家长不知道跟孩子聊什么,张口闭口只有作业、学习、考试这些事。

尤其是每天放学后,如果家长只知道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催孩子写作业,孩子自然会不开心,觉得父母关心学习和作业,胜过关心他。

一项心理学研究显示,一个人说的话假如有90%以上是废话,这个人就容易感到快乐。

假如废话不足50%,这个人就不容易体验到快乐的感觉。

如果孩子愿意和你说许多“废话”,说明他跟你相处是放松且愉快的,对你充满了信任,因此愿意和你分享各种事情。

“食堂的饭菜好吃吗?”

“今天路上看到一个特别搞笑的人。”

“周末想去哪儿玩?”

“你知道人工降雨是怎么做的吗?”

“今天拍到了一个恐龙形状的云,你看看。”

有时候,爱,就藏在生活中那些平淡琐碎的“废话”中。

亲子沟通中,家长多和孩子说说“废话”,聊聊“无用的事”,会让亲子关系变得更加紧密,给生活增添更多的乐趣和幸福感。

教育界流传着一句话:

“做父母,是有有效期的。”

是啊,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初中之前,他们对父母的依恋是最深的,亲子相处时间也是最多的。

慢慢地,孩子就会渐渐走向同学、学校,走向一个更广阔的世界,和父母相处时间也越来越少。

趁还有机会,希望家长们能好好珍惜,利用孩子放学后的这段时间,多和孩子聊天、互动,建立起融洽的亲子关系,陪伴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注 MamaClub
PageGroupTelegramMumsGoody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