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一位爸爸在小区的游乐场,听到几个孩子在那争论。
原来是在比谁的爸爸厉害。
一个孩子说,“我爸爸是警察,能把坏人都抓走!”
“我爸爸是魔法师,能给我变我想要的东西!”
“我爸爸是司机,能开很大很大的卡车”
……
在孩子们的眼里,自己的爸爸总是最厉害的。
如果要他们说说自己心目中的爸爸,总是会以英雄的形象出现。
就好像大话西游里的紫霞仙子说我的如意郎君是位盖世英雄那样。
因为在孩子的成长中,爸爸是不可缺少的角色。
做爸爸,不需要你有权势财富,不在乎社会地位如何。
而只要用心做一个爸爸就好,就是孩子心中的超级英雄。
哪怕普普通通,也能给孩子受用一生的礼物。
爸爸真诚的爱,是孩子最渴望得到的,因为母亲生养的缘故,孩子跟妈妈是天然亲的。
但是爸爸就不一样。
当一位爸爸得知妻子怀孕的那天开始,直到真正摸到孩子的小手儿之前,感受是间接的,只能从妻子日益变大的肚子,还有妻子的言语中得到信息。
可妈妈跟孩子早就心连心,共血脉地融为一体。
可是,随着孩子慢慢地长大,他们会渴望得到父亲的爱抚。
因为爸爸的爱,会给孩子一种特殊的安全感;爸爸有力的臂膀,特殊的气味,都会让孩子感受很神奇。
而且孩子成长需要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这个环境会给孩子稳稳的安全感。
爸爸对妈妈的爱,为妈妈分担的育儿压力,会给妈妈带来幸福感,也会给家庭带来温馨幸福的感觉。
所以,爱孩子,爱妻子,是孩子最需要的礼物。
爸爸是孩子最有趣的大玩具。
有位爸爸分享:
有一次老师问我儿子,你爸爸最厉害的是什么?
答案是“打架”。
天!一个文弱书生竟然是深藏不露的武林高手吗?
老师们对我说。
好吧!我承认我经常在跟小家伙在家比武,而且招式很多。
有变形金刚里面的,也有金庸武侠小说里的,还有很多我自创的独门绝技。
一直从3岁战斗到孩子即将6岁,其中的招式也变换了无数,而不变的是我们之间的快乐时光。
经常说,有的事只有爸爸合适做,比如男孩们最喜欢的“打架”游戏。
为什么男孩喜欢打架游戏?
绝不是调皮,而是心理发展的需求。
大部分男孩通过这种游戏来“发泄自己的恨意和攻击性”。
其实攻击性就好像一个人的力气一样,可以消耗掉的。
孩子内心是渴望这样的发泄机会的,你不能压抑他们,因为孩子的攻击性是天性,是客观存在的。
而父母要努力给他们一个这样的条件,比如一个“我可以发泄恨意和攻击性”但是不会得到报复和惩罚的机会。
这个只有父母能给。
你不要觉得这样会让孩子无法无天,到外边欺负小朋友。
“打架游戏”给了孩子一个发泄机会和环境时,也同时帮助孩子去构建规则,让孩子按照一定的规则,用游戏的方式表达攻击性,而不是去外边无法无天地攻击人。
比如攻击的一些规矩,就算打架,有哪些地方不要打。
还有什么时候能打,什么时候不能动手。
这些都可以跟孩子说。
所以这样一来,就算是平时在家里爱跟爸爸打架的孩子,在外边也不会去欺负其他小朋友。
但是有人找茬了,也能合理地自卫反击。
还有大玩具这个角色,身强体壮的爸爸也更适合。
另外,上面这位爸爸还分享了他们家的一个睡前项目:武松打虎。
我扮演老虎趴在床上,而儿子趴我背上扮演武松,紧紧地抱着我。
游戏方式是老虎想办法把武松甩下来,而武松要保证自己不被摔下来。
这个能锻炼孩子全身的肌肉力量,我能感受到他紧紧箍住我的力量。
可最重要的还是,我们都非常享受这个游戏。
有时一想,这个大玩具的使用年限有限。
我年龄大了会体力不支,而孩子大了也不会这样“稀罕”你了。
所以,爸爸们多抓紧时间,做好这个大玩具呀。
给孩子一份独特的成长记忆。
比如,父亲节即将到来前,孩子班上组织孩子们给爸爸做一本书。
形式是绘本样子的,说说孩子心目中的我爸爸。
有位孩子在最喜欢跟爸爸做的事那里,写的是一起看电影。
说起看电影,这位爸爸说:
这应该是属于我们俩独特的成长记忆。
因为我喜欢动画片,特别是宫崎骏的动画片一部不落。
我们家周末会有固定的电影时间,到了周五或者周六的晚上,我都会提前给小家伙准备一部影片。
然后一起关了灯,打开投影在自己家的墙上看;或者一起在电视机上投射观看。
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关键是氛围到了,孩子就会非常满足。
而更重要的是孩子喜欢一起看的感觉。
看到悲伤的地方,小小的身躯会不自觉地倚靠过来;
看到恐怖的地方,哪怕我们觉得一点也没关系,可小家伙还是会钻进你的怀里,或者躲到你的背后。
而遇到精彩情节或者难忘的台词,观影之后会成为家里一段时间的热议点,或者成为口头禅,变成家庭文化的一部分。
这样的陪伴,也许就是孩子最喜欢的。
你在我身边,我们一起去打开一扇门,然后开启一个属于我们共同的故事。
这些陪伴的时光,就会变成独特的成长记忆。
几乎所有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寻找一个榜样。
比如我长大以后要做什么?我要跟谁一样?
对于很多小男孩来说,他们的榜样往往是自己的父亲。
他们从父亲身上寻找自己的定位,模仿父亲的样子,以求变成一个像父亲那样的男子汉。
比如有一位幼儿园老师曾说自己班上有一个男孩。
老师要他收拾餐具,他每次都会拒绝,你问他原因,他也不说。
有一次家长会上,老师跟孩子的妈妈说了这件事。
妈妈说:“可能是学爸爸,他爸爸在家里不收餐具,说厨房是女人的,男人不要进。为了这件事我们吵过。”
后来老师就问起小男孩,说爸爸是不是也不喜欢这样做呀!
孩子点头了。
找到原因之后,有一次学校做美食活动,特意请了孩子的爸爸来帮忙。
知道自己行为对孩子影响这么大时,爸爸也觉得要改正,就在学校主动帮孩子们洗刷盘子。
还告诉儿子:“其实我们做这些事,比女孩还要快一些,因为我们力量大呀!”
后来,孩子再也没有拒绝收拾餐具了。
父亲的行为、语言以及思想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男孩。
所以,从某一个意义上讲,爸爸就是男孩的方向。
关注 MamaClub | ||||
Page | Group | Telegram | MumsGoo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