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的小朵在家里非常活泼开朗,爱笑爱探索,在家里爬上爬下、翻箱倒柜忙个不停。
可是,小朵一出门却像变了一个人,紧紧挨着妈妈身边,表情严肃而警惕地观察四周,即使去游乐场这样好玩的地方,她需要观察良久,似乎确认这是一个安全的地方后,才开始玩耍。
如果小区里热心的爷爷奶奶想逗她,小朵会不安地往妈妈怀里钻,有一次在电梯里因为一个奶奶想摸她的小脸而嚎啕大哭起来。
那位奶奶尴尬地说:
“小朋友胆子太小了,要多锻炼锻炼”。
妈妈也很疑惑,婴儿时期的小朵很大方,陌生人逗她也会笑。
难道是因为一个冬天很少外出,孩子接触的人太少,还是因为自己允许孩子总是粘在自己身边宠坏了她?
于是,妈妈经常带小朵外出玩耍,鼓励小朵去接触人,去加入其他孩子的游戏。
但是,似乎她越心急,小朵越紧张,拼命地往她身后躲。
妈妈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让小朵不这样怕生。
陌生人焦虑
放心,小朵怕生是她的一个新的发育里程碑,标志着孩子能力的进步,这是因为她与妈妈建立了安全的亲密关系,她能够识别陌生人和家人的不同。
对陌生人和陌生环境保持警惕,这也是很重要的安全意识,当孩子能够更快、更熟练地判断这个陌生人、陌生环境是安全的,就不会有这样强烈的焦虑情绪。
据研究统计,害怕陌生人通常在7~10个月开始出现,之后逐渐明显,在1岁到1岁半到达高峰,然后逐渐消失,2岁以上的孩子大多又重新落落大方起来了。
细心的家长会发现,这不是和孩子的分离焦虑出现和消失的时间一致么?确实,陌生人焦虑就是分离焦虑衍生出来的。
【刚出生不久:活在当下】
刚出生不久的宝宝是活在当下的典范。
在宝宝很小的时候,每一张面孔对于他来说都是新奇有趣的。
看到妈妈,宝宝很开心,但妈妈离开以后,宝宝则会开始观察周围的环境,不会去寻找妈妈。
宝宝看着玩具观察,但玩具拿走以后,他马上会开始注意眼前能够看到事物。
在这个时期,他只会关注出现在眼前的事物,世界对于他来说就是一个个片段,物品看不到了,也自然就从脑海里消失了。
【6个月以后:客体永存性开始】
随着年龄的增长,一般在6个月以后,宝宝会逐渐出现找玩具的现象。
比如:
玩具被东西盖住了会去寻找,在心理学上,这是客体永存性开始的信号。
也就是说,孩子已经知道了看不见的东西还是存在的,会去寻找,玩具消失了,他会去寻找。
妈妈离开房间以后,孩子会去寻找。
但在这个阶段,还不能理解妈妈离开了还能回来,所以会伤心哭闹。
也因为有了记忆,认知能力的提高,孩子能够通过面孔来区分熟悉的人以及陌生人。
对于陌生人的注视或者靠近,在陌生的环境中,孩子会出现沉默不语、抵触、烦躁甚至哭闹的焦虑表现。
这个时期,做好两件事,可以帮助孩子逐渐度过这个时期。
1. 让孩子有机会去接触陌生人和陌生环境。
如果因为孩子的焦虑而回避陌生人和陌生环境,孩子的适应能力也就得不到发展。
2. 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和陌生人互动,探索陌生环境。
怕生其实这个说法并不准确,更多的孩子其实只是“慢热”,他们需要一段时间的观察才确认安全,才放心地互动和探索。
像小朵妈妈这样,在孩子没有准备好的时候着急推着孩子去社交,反而会让孩子更焦虑。
妈妈怎么做?
妈妈理解了现在小朵时时刻刻粘着自己,外出紧紧地搂着自己,不能让陌生人靠近等等现象不会持续很久。
妈妈愿意耐心地陪伴小朵度过这段时期。
【做“心理建设”】
每次外出前,妈妈会给小朵做“心理建设”,告诉她要去哪里,会见到谁,要去做什么等等。
【给孩子“热身”】
到了新环境,妈妈会给小朵“热身”的时间,陪着她转一转,逐渐地熟悉这个环境。
有时候,会给小朵带着她最爱的泰迪熊先生,似乎有了熊先生的陪伴,小朵更愿意去探索。
【观察孩子的反应,及时调整】
第一次和小朵见面的亲戚朋友想和小朵互动时,妈妈会说“她有点慢热,要一点时间熟悉你了,她就会乐意和你玩”。
如果小朵反应特别强烈,妈妈会抱她离开走一走、让她冷静一下。
妈妈知道,当自己表现得坚定又平和的时候,宝宝会模仿自己的样子更快的冷静下来。
关注 MamaClub | ||||
Page | Group | Telegram | Goo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