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妈妈在断奶的时候都遭受过迷茫,不知该何时断奶,怎么断奶。
断奶是一件比较需要谨慎一点的事情,我们也发现原来有很多宝宝都过早断奶了。
母乳的主要成分是糖(乳糖)、易消化的蛋白质(乳清和酪蛋白),还有脂肪(可消化脂肪酸),这些全部都是根据宝宝的需要均衡配置。
而这些母乳内的养分可预防多种疾病,比如中耳炎、过敏、呕吐、腹泻等。
而配方奶只能大致模仿母乳的营养成分,却无法提供全部的酶、抗体、促生长因子等很珍贵的成分。
母乳喂养还能帮助妈妈恢复身材,同时帮助子宫收缩,恢复正常大小,对妈妈和宝宝之间的亲密感也有很重要的推进作用。
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是这样主张的:
母乳是1岁以内的宝宝最佳的营养来源。
我们建议纯母乳喂养时间至少达到6个月,然后开始逐步添加辅食,同时继续母乳喂养,直到宝宝满一周岁。
只要妈妈和宝宝都愿意,1岁之后依然可以继续母乳喂养。
这里就会有很多妈妈误以为“6个月之后的母乳就已经没有营养”,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而是因为宝宝对营养的需求更高了,需要添加辅食来均衡营养了。
而正是这些错误的观点,让有些妈妈早早地就放弃了母乳喂养。
【1、奶水稀就是没有营养】
妈妈的母乳是配合着宝宝的生长需求逐步贴合的,在这妈妈很大可能是分不清“前奶、后奶”。
前奶是指在哺乳时,前两三分钟分泌出来的奶水,由于含水量比较丰富,所以颜色看起来比较清澈。
后奶就是除前奶以后的奶水,含有比较丰富的营养物质,看起来比较浓,颜色比较白。
另外“奶水稀”还可因为妈妈饮食过于油腻、情绪问题,这些都有可能让“奶水稀”。
所以一定要根据具体问题分析,不要看“奶水稀”就贸然断奶。
【2、喂养会让乳房下垂】
其实产后乳房下垂是必然的。
这个答案虽然让人接受不了,可是事实上,怀孕的时候,乳房会因为孕激素水平的上升而变大。
而在宝宝出生之后,孕激素水平也恢复,乳房也会逐渐缩回原来的大小。
这样一大一小之间,乳房的韧带、乳房内脂肪组织与皮肤都变得松弛,下垂就是必然的事情。
所以喂奶这事和下垂一点关系都没有。
【3、宝宝越大越难断奶】
实际上,断奶的难易程度和宝宝的年龄并没有关系,一些比较难断奶的情况都是因为不好的喂养情况引起的。
比如说,宝宝只要一哭妈妈就急急忙忙给宝宝喂奶。
这样喂奶对宝宝来说就不止是口粮,而更是一种安抚的手段了,所以往往断奶的时候会更加痛苦。
【4、掐好时间段给宝宝断奶】
民间有传言说,某个时间段给宝宝断奶最好,于是就真的有很多妈妈很准时地掐在那个时候给宝宝断奶。
如果宝宝的辅食种类变多,同时在喝奶的时候左顾右盼,不是很专心,那就可以考虑给宝宝断奶了。
这个才是真正从宝宝的客观情况出发的断奶准则。
【1、逐渐减少】
首先爸爸妈妈自己要先培养好自己给宝宝断奶的心态,断奶是一件很正常也很自然的事情,不要觉得心里负担太重。
同时喂奶量逐渐减少,但是不要一下子就一刀断了。
【2、根据宝宝身体状况断奶】
妈妈在决定给宝宝断奶前,最好带宝宝到医生那里做一次全面详细的体格检查,确保宝宝身体状况良好,消化功能正常,才能给其断奶。
不要在宝宝生病的时候断奶,这会加重宝宝的身体负担,也会让断奶的难度大大增加。
【3、断奶要果断】
有的妈妈心软,在断奶的过程中,只要宝宝一哭,就总是忍不住还是想喂奶,这样不仅会拖延断奶的时间。
而且这样反反复复的断奶过程容易造成宝宝的情绪不稳、夜惊、拒食,甚至为日后患心理疾病埋下隐患。
【4、不让宝宝抚触乳头】
断奶时,不要让宝宝看到或触摸母亲的乳头。
同时可以慢慢告诉宝宝“你已经长大了,小宝宝才需要喝奶哦”,进而让宝宝从心里慢慢接受、理解断奶这件事情。
【5、断奶期间不回避】
处于断奶期的宝宝需要妈妈更多的关爱、更多的身体抚慰。如果妈妈突然消失,会加大宝宝的不安全感,对断奶反而不利。
【6、爸爸帮宝宝度过断奶期】
有些妈妈会在宝宝想吃奶的时候给他玩玩具,其实并不提倡这种用物件代替妈妈的做法。
在准备断奶前,妈妈可有意识地减少与宝宝相处的时间,借此可以增加爸爸照料宝宝的时间,给宝宝一个心理上的适应过程,提前减少宝宝对妈妈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