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妈妈发表了一番言论:
最近在学习闭嘴,已经有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了。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因为我之前总是能够从女儿身上找到缺点,比如:
她在吃饭时,总是把左手放在桌子底下,而不是用来固定,经常会把饭碗弄翻;
她总是在家乱跑;
她总是把手伸到鼻子里去…
每每这个时候我都会严厉的批评她:
把你的左手拿出来!
不要在家里跑!
总抠鼻子,能不流鼻血吗?
在我眼中,孩子仿佛有太多的行为都是缺点,都需要我帮助纠正。
直到我过生日的当天晚上才知道,这一辈子最应该学会的,是闭上嘴,少苛责。
不苛责别人是一种修养
不被苛责却是一种幸福
那天下班回家,女儿迎面扑到我的怀里说想我了,还说给我准备了生日礼物。
我接过一看,是一个生日卡片,上面画的画,写着“生日快乐”。
另外还附一张表格,歪歪扭扭的写着字。
我仔细一看,表格的题目是“好妈妈要做到的总结表”,并且还记录了我在每一项中的表现。
我问女儿,这个表是做什么的。
女儿说,“妈妈你今天过生日,应该跟我一样,每长一岁,都有一点进步,我和爸爸都给你打分了,你表现不好地方,也要加油哦!”
那一刻,我心中五味杂陈,父母总是轻松的要求孩子做到什么什么,可是忘了孩子会学习我们的样子,要求我们做到什么。
我们要求孩子改正,一次不改,就指责,两次还没改,就狠狠地批评。
可是,我们自己呢,走过的三十多年的岁月,改正过自己的缺点或毛病吗?
我们自己都排斥的事,凭什么要求孩子一下子就改过来呢?
那天晚上女儿睡了之后,我翻开了她的“好妈妈要做到的总结表”,一边仔细对照自己的行为,一边感叹小家伙长大了。
于是,随手翻看女儿小时候的照片,不经意间又看到了多年前的一篇微博,更让我觉得自己不可宽恕。
部落格上,我居然清晰地记录这样一件事:
原来,女儿5岁时,就曾义正严辞的对我说,“妈妈,你知道吗,你不应该随便批评我。”这让我一下子想起了卡耐基笔下那个忏悔的父亲:
在你穿衣服上学的时候我会呵斥你,因为你只是用毛巾随便擦了把脸;
在你没有擦干净鞋子的时候,我会对你大发雷霆;
当你把东西丢在地板上时,我又会冲着你怒吼…
曾经的我,是多么不堪啊,连一个小宝宝都能指出妈妈的问题,时隔4年,我却还是每天都在犯错,虽说当时也有所感悟,但回想起来,表现却并不能令自己满意。
不过,我却又是多么幸运啊,有一个从来不指责我的爱人,和一个一直依恋我、包容我的女儿。
此刻,我深深的体会到,不苛责别人是一种修养,不被苛责却是一种幸福。
通过这件事,我也更加懂得,养育孩子的过程,就是自我完善的过程。
人无完人,对于别人的缺点不能过分苛责。
同样,对于孩子的毛病,也要耐心的指导,留给她一个认识和改变的过程。
孩子不是父母手中的桌子
想怎么摆就怎么摆
在网上看到一个新闻。
说有一位女孩儿,读大一,疫情影响一直待在家,下午三点有网课,但两点的时候,父亲见女儿还躺在床上,就用手机拍了段小视频发到了家庭微信群里。
女儿很委屈,自己明明一直都在家帮忙做家务,还被父母责备,自己关进房间生闷气,父亲还居然不敲门就进来,掀被子,拍视频…
有人就此事评论说:“这样女儿会感觉,永远有一双苛刻的眼睛在窥视着自己。这位父亲,不仅丝毫不尊重女儿的隐私,还公然发到朋友圈里,是真觉得自己一点错都没有。”
网友评论说:“什么时候父母才能意识到孩子是一个和你一样平等独立的个体…”
深以为然。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她有自己独立的人格,爱好,想法,思考方式…,即便是父母,也没有权利随便指责。
正如苏联教育专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
愚昧无知加上利己主义是家长独裁的土壤,这些家长对待子女就像对待自己手中的一个物件,我的桌子我想摆在哪里就摆在哪里,同样,我的女儿,对她我想怎样就怎样。
殊不知,孩子和大人一样,是有着自身喜怒哀乐的个体,家长不可以倚仗家长的权威,通过指责,随意发泄自身的情绪,践踏孩子的自尊。
总有一天孩子会长大,小时候对她有多少苛责,长大后她就会回报多少挑剔。
闭上嘴,停止指责,站在同一视角平等的理解和关注孩子的感受,是做父母最基本的善良。
闭上嘴,不苛责
《林肯传》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周末的早晨,林肯总统和夫人一起去“第一长老会”教堂,把孩子留在家里。
儿子泰德醒来后看不到父母,就沿着街道跑到了教堂,从布道间冲了进去。
那时泰德的头发乱糟糟的,鞋带松开着,长袜卷在脚裸,脸上和手上都是泥。
林肯夫人看到这一刻大吃一惊,既难堪又愤怒。
可是林肯总统,却微笑着张开双臂,一把将飞奔过来的孩子抱在怀中。
孩子手上沾满的泥土,与林肯先生的西装和林肯夫人的华贵比起来,是那么的不匹配,正如林肯夫妇对孩子的态度,相差是如此的悬殊。
我们不能说林肯太太不爱孩子,只能说,在爱孩子与爱面子之间,她更爱自己的面子。
因此,对孩子少了包容,多了苛责。
说来说去,父母对孩子的指责停不下来,有的时候是不够深爱。
不要再对孩子说,因为爱你,所以责骂你这样的话。
真爱的表现,是戒掉成年人的面子,给孩子足够的耐心,十足的理解和智慧的引导。
苛责,只能掐死爱,无法让爱的火种蔓延。
看过一个女孩儿写她与父亲的一段往事。
说有一天女孩儿去找同学玩,手机静音了,家里打了N次电话都没听到,偏偏她当晚还住在了同学家。
第二天早上回家的时候,女孩儿的哥哥偷偷告诉她,老爸昨晚发火了,特别特别地生气!
她当时害怕的要死,因为老爸一旦发火,超级吓人。
然而,她预想的暴风雨并没有到来,她父亲什么话也没说。
直到当天下午,只有父女俩在家的时候,父亲心平气和的走到她旁边,和她说以后一定要及时接电话,去同学家住也要和家里人说一声,太晚了女孩子在外边联系不到,家里人会很担心。
这个父亲的做法已经不仅仅是明智,而是深爱后的收敛。
因为深爱,不舍得呵斥。女儿彻夜不归,想必父亲也是彻夜不眠。
因为深爱,深深担忧,所以第二天女儿好好的站在眼前时,他仿佛经历了失而复得后的喜悦,只有无限珍惜和包容,没有狂风骤雨的呵斥。
也正是因为这个父亲,以深沉而博大的父爱代替了劈头盖脸的臭骂,才让女儿事隔多年后,还深深感念并领悟:父亲没有呵斥,是因为他太爱自己。
有一个网友伤感的说,“用了几年的时间,终于认清了父母不爱我的事实。”
很多人看到这句话都很难过:抱一抱,这一定是你的误解。
可事实却是,当孩子的行为不符合家长的标准时,当孩子的行为令家长没有面子时,当家长自身的情绪无处宣泄时…
孩子都合情合理的成为了那个被苛责和谩骂的对象,孩子可以感受到的,当然只有失望,没有爱。
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帝赐予父母的礼物,表面上看,他的到来,让我们尝尽了为人父母的心酸,其实,却是给了我们一次新生的机会。
正是因为孩子,让我们重温了童年或美好或苦涩的记忆,让我们更深的领悟到生命的真谛。
给她足够的爱,像朋友一样,和她一起成长,让彼此的生命互相滋养,互相绽放,何其幸福,又何其幸运!
从今天起,让我们闭上嘴,不苛责,认认真真的爱孩子,静静的感受这份人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