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刚刚过半,各位老父亲老母亲目前感觉如何?
陪吃陪喝陪玩的日子,是否已经疲惫不堪?是否想要躺平放弃?是否每天都在「想要直接喊停」和「再勉强撑一会儿」之间犹豫徘徊?
陪孩子玩的时候,难免会遇到这种情况:大人已经累了,但孩子玩得正 high 正开心。
这时候,除了直接喊停,或者勉强支撑,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
案例:
5 岁的男孩小米,特别喜欢玩举高高,转圈圈这类的游戏。
游戏课上,老师是飞机,听他的指令,载着他在房间里飞来飞去。
这是个特别消耗体力的游戏,几轮之后,老师觉得很累了,但小米还玩得正高兴呢。
这时候停止游戏,孩子肯定会很失望。
拒绝孩子会不会影响亲子关系?
这种顾虑在父母与孩子的互动中也很常见。
很多家长认同陪孩子游戏的重要性,很重视与孩子的联结,但在陪伴孩子的时候难免遇到情绪和身体状态不好的情况。
这时候停下来,孩子会不开心;但坚持继续呢,大人又很勉强。
我们的建议是——
第一:不要勉强和硬撑。
即使是能勉强与孩子互动,大人的感受一定是不好的。
并且这种负情绪很容易被孩子觉察到,造成孩子的困扰——老师 / 爸爸妈妈到底是不是真的喜欢和我在一起呢?
第二:更容易影响我们与孩子联结的,不是「拒绝孩子」这个行为,而是我们的态度。
孩子最在意的,其实不是玩什么游戏,而是大人是不是跟自己在一个「阵营」,是不是真心喜欢陪自己玩。
我们可以拒绝孩子,但表达出来的是「我特别喜欢跟你一起玩,只是现在有些累了,我们来尝试换一个方式,让游戏可以继续进行。」
第三:非常重要,对自己情绪状态的自我觉察和及时调整。
在与孩子互动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觉察自己情绪状态的变化,然后及时自我提醒,及时调整。
提前设计好一个小动作,来提醒自己注意情绪。
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给身体一个小刺激,比如捏捏耳朵,轻掐一下手指。
自我提醒之后,想一些办法来帮助自己放松。比如搓搓脸,甩甩手,深呼吸,原地跳一跳等等。条件允许的话,也可以走到隔壁房间活动一下,喝口水,溜达一圈……
这些自我提醒以及自我放松的方式,建议提前想好,可以的话,最好自己做一些小演练。
这些方法,对父母同样适用。
那么陪孩子玩的时候,大人状态不好,甚至忍不住要发脾气怎么办?
人人都有状态不好的时候,这完全可以理解,但大人要能够及时觉察到自己的情绪。
最基本的一条是:不要用伤害孩子的方式(比如指责、抱怨)来表达情绪。
在此基础上,努力想办法调整和控制情绪。
大人累的时候如何让开心继续?
我们可以选择改变游戏的方式和走向,让开心继续。
1. 变换游戏方式
比如,玩机器人游戏时,可以启动二号机器人。「二号」有自己的特点哦,可以是「慢悠悠机器人」,或者「懒哈哈机器人」。
总之就是节奏和动作频率慢了下来,同时再通过好玩的表情或者音效增加笑料,孩子一样会觉得好玩。
2. 增加故事情节
以「坐飞机」游戏为例,我们可以为这趟飞行增加很多情节。比如:飞机飞到动物园、天文馆、摇摇车工厂……
每到达一个目的地,大家都会停下来「参观」,就又有很多可以玩的内容。比如到动物园,说说想看什么动物,可以一起模仿这个动物。这个过程呢,也是大人体力恢复的一个机会。
调动起孩子的想象力,为游戏增加内容,这样节奏就慢了下来,但乐趣不减。
3. 制造「意外」
小飞机在飞行过程中遇到「意外」,比如飞到「沙发上空」时「遇到气流要下降啦!」同时抱着孩子的手慢慢松开,让孩子下滑到沙发上。
孩子喜欢的话,还可以大人孩子一起倒在沙发上。
机器人也是「小状况」频发——要充电,要加油,要维修……
可以给孩子明确的信号:「我需要喝一瓶桌上的能量水,补充能量」;或者「胳膊失灵,请求揉一揉」等等。
4. 调整姿势
根据不同情况使用不同的方式抱孩子。
小年龄的孩子,横着抱比较安全而且不会太累;稍微大一些的孩子尽量熊抱或背着,相对来说不会太费力,同时保证孩子的安全。
游戏推荐
最后,推荐一些既能满足孩子对活动量的需求,又能让大人稍作休息的游戏:
游戏一:别想推到我
大人坐在地上,孩子跑过来用力把大人推到。
这个游戏可以由易到难地来玩,通过增加助跑距离,给孩子咒语,补充能量棒(喝水或者吃一点小零食)的方式,来调整节奏和游戏的难度。
游戏二:闯关
有一点像电子游戏中闯关类游戏的真人版。
主角要灵活地跳跃闪避,钻过山洞,躲过大风,避开滚石,安全到达目的地。
大人用身体制造各种障碍,比如把脚搭在椅子上搭成山洞,或者坐在地上,张开双臂做成栏杆,双臂举起放下,代表栏杆不停活动,孩子要趁栏杆打开时赶快通过。
还可以张开和收拢怀抱,像一个怪物,孩子经过时要避免被抓住……
孩子每次通过,大人就换一种障碍。
玩的技巧跟其他游戏一样,大人夸张地宣告自己的力量,但总是被孩子逃脱或顺利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