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位妈妈说自己的孩子在外面遇到亲戚朋友不叫人。
然后大人就逗他:“怎么这么胆小啊!”
还很认真地扭头跟她说:“男孩子要胆子大点,不要总是管着,你看我家的。”
她感到很不解。
挺正常的孩子,为什么就被定义为胆小呢?
还这么肯定地当着孩子的面给他贴一个胆小的标签。
可是碍于面子,她也只能憋着这一肚子火。
逢年过节,总是会见到很多大人要求小家伙们跟很久没见面的亲人打招呼。
“快点叫阿姨!不能没有礼貌啊!”
“我教过你多少遍了,快叫人!”
“赶快叫叔叔,否则我打你了!”
有时,孩子会顺从着,从嘴巴里挤出几个字。
而好面子的父母马上就说“声音太小了,重来!”
结果很多孩子直接就没声了,委屈地眼泪大颗大颗地落下。
还有一种孩子是不管你怎么说都不叫的,甚至还躲了起来,或者跑开了。
有些较真的父母就直接把孩子抓回来,逼着孩子叫了人才走,嘴里还说着“真不懂礼貌,还是欠管教,都是惯的!”
其实这样的情形下,父母都是为了自己的面子。
亲戚朋友见面,牵着孩子就好像捧着自己的作品去参赛一样。
自己的作品表现不好,于是就觉得恼火,没面子,于是就想方设法让孩子就范,配合自己。
可来了情绪的孩子就是不干,坚持自己的想法。
为人父母,逼孩子打招呼时要小心别因为面子伤害了孩子的自尊。
要知道,孩子小小的身体也有大大的自尊。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孩子是有自尊心的,他们也会产生很强烈的羞辱感,更不要因为孩子不打招呼就给孩子随意贴标签。
在童年,父母贴的标签,往往伴随孩子的一生。
如果大人给孩子贴上各种标签,等于给孩子下了定义,这样的定义,会给孩子极大的暗示力量。
因为你根本就不了解我的孩子,所以,请不要给他下定义贴标签,孩子需要的是鼓励!
每个孩子的性格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性格热情奔放,跟人自来熟,但是谨慎、慢热型的孩子也有很多啊。
初次见面,还是不要太亲热吧,特别是很久没见了,至少让孩子适应一下,或者征求一下他的同意。
因为小家伙们也有自己的想法,他们那小嘴,嫩嫩的小脸蛋可不是玩偶的,他们也有自己的想法和爱憎。
如果你真的爱他,那就先陪他说说话,或者一起玩玩游戏,让他慢慢地接受你。
同理,我们也不要期待孩子第一次见你就表现得很亲热。
有位网友说:
有一次,朋友牵着他四岁的儿子遇见了我。
朋友赶紧说:“快,叫阿姨好。”
孩子盯着地面,气氛很尴尬。
他开始催着:“快点叫。我是怎么教你的啊!”
我其实明白孩子的小心思,微笑着跟他说:“你好,我是你妈妈的好朋友,你应该还不认识我,有点不习惯,对不对?”
其实我想着这样说,朋友应该能理解,也能让还不会局促不安。
可是朋友还是在那着急地催着:“真的没礼貌,看我回家不收拾你。”
然后孩子的小嘴嘟着,一脸的委屈。
孩子在尊重中认识自己,也开始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一个得到了充分尊重的孩子,他的内心是充满善意和勇气的。
他们也许一开始不会叫人,因为他们有自己的心理防御机制,叫做“陌生人焦虑”。
陌生人焦虑和分离焦虑产生在同一时间,也是一种生物学上的保护性本能。
陌生人或陌生环境,特别是与陌生人接近,会引起婴儿的不安全感,这就是陌生人恐惧反应的根本原因。
主要发生在6-12个月的孩子,在1岁后会慢慢减弱,但是孩子在面对陌生人的那一刹那,会有一种天性的警惕,这个会持续很长的时间。
他们会去小心翼翼地观察试探,判断这个人与父母的关系,感受这个人对自己的态度。
会不会伤害自己呢?是不是喜欢我呢?
其实这是孩子心理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孩子会在判断之后,主动与对方进行接触和沟通。
开始在进行交往的时候,也学会保护自己,这不就是我们希望孩子拥有的能力吗?
在孩子打招呼这件事上,需要给孩子足够的尊重,足够的时间。
有位妈妈说,还记得儿子两岁多的时候。
舅爷爷来家里做客,那时候儿子应该只跟他见过一两次面。
所以当舅爷爷逗他玩,叫他名字的时候,他就拿着玩具,好像没听见。
奶奶拉他过去,要他回应一下,结果他就扭头就跑,每次弄得很尴尬。
有一次我也在,就说:“他还有点不熟悉,我相信等他熟悉一点就好了。”
然后把他拉过来,跟他一起玩,孩子一下就放轻松了。
我知道那时候他接触的人不多,而且这个年龄内心不够强大,也没有学会如何去与人交往,所以我很平静地接纳他的这种“不礼貌”。
而到了4岁的时候,我带他出门的时候更多了,跟人相处的机会也多了很多。
从身边的一些点开始,比如早餐店、小卖铺、菜摊、水果摊、游乐场…
所有的地方,我们都开始认识人,并且鼓励他独立去买东西,慢慢地锻炼这种交往能力。
所以当他再次在聚会上遇到舅爷爷时,那已经是判若两人,他开始大方地与一桌人互动玩耍。
有一次,我朋友跟我一起去幼儿园接他。
我告诉他这是我读大学时候的同学,而且还睡一个宿舍,是最好的朋友。
这时他偷偷地瞄阿姨一眼,然后回家的路上,我们开心地聊着。
到家的时候,他已经开始跟阿姨叽里呱啦地讲幼儿园的故事了。
孩子为何会有这样的转变?
1、成长环境的影响
很多时候,老人对孩子的保护会让孩子怕生,特别是有的老人喜欢“恐吓”孩子,这样孩子就能听话。
结果是孩子对周边的世界充满了不安全感,看到什么人都觉得怕。
而且没有让孩子在外面的空间多接触,也会产生这样的问题。
2、父母的榜样力量
父母对待朋友的态度,常常会让孩子细心地观察着。
当你待人大方,充满微笑,孩子也会觉得放松;倘若你总是板着脸,看谁都不顺眼,孩子也会在无形中学会你的态度。
当父母真正有修养,孩子也不会差。
3、充分尊重孩子
如果是有计划的见面,在事前跟孩子好好沟通,提前告诉他会见到什么人。你愿意跟他们打招呼吗?
如果是偶遇,那就不要强迫孩子,甚至威胁他去叫人。
这样只会让孩子对“打招呼”这件事更加反感。
当孩子真的鼓足勇气打了招呼,那就要给予他一个大大的赞,他们也会收获一份自信。
其实这也是他们学会与人交往的重要一步,父母的鼓励和肯定,会让孩子更加自信来做好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