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巴甜的孩子, 是真的吃得开,尤其是过年期间。
每当走亲访友,有些孩子嘴甜,常常被大人夸懂事,有礼貌,招人喜欢,而那些不爱说话的孩子,就显得格格不入。
有位年轻的朋友就是嘴巴不甜的孩子。
小时候,他的姐姐伶牙俐齿,十分讨长辈的喜爱。
逢年过节,一家人聚餐,姐姐总是能热情高涨地问好。
但对于朋友来说,这样的场合,简直是一场艰难的考验。他说不出大人爱听的吉祥话,每次都是被父母催着叫人、打招呼。
“叫阿姨”
“阿姨”
“大声点”
“阿~姨”
他妈妈在他小时候经常说他:“你支支吾吾了老半天,你看看你姐,说得多利落。”
而亲戚们也对他父母说:“你家小的,太胆小了,男孩子这样可不好。”
可是父母越是责怪,他越不敢表达。
渐渐地,他成了家族中最不显眼的存在,与人打交道也越来越不自信,直到后来成家立业才有所改观。
像这样不爱说话的孩子,大多数心里都藏着委屈。
他们不受外人的喜爱,就连父母,也常常觉得面上无光。
他们常常被大人误以为是没教养、不懂事,甚至被贴上内向、胆小、没用的标签。
然而事实是,他们只是没有用家长期望和认可的那种方式,来应对与身边人的关系。
为什么有的孩子不爱说话、打招呼?
1、内向的性格
在孩子不爱说话的问题上,性格因素有很大的影响。
一些孩子生来性格比较内向,所以表现得不如其他孩子开朗活泼。
内向只是一种性格特点,并不是缺点,而且孩子对外人有戒备心是一种本能。
美国教育学家做过一项实验,在100个受测孩子中(平均年龄为8.6岁),在与陌生人打招呼时,有80%的孩子都会有意或无意的稍微后退。
教育学家认为,孩子对于沟通的距离比成年人更为敏感。
所以,有的孩子在沟通上表现得羞涩、退却,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2、父母的打击
有一些孩子不爱说话,完全是父母的锅。
因为嘴巴不够甜,在外无法讨得大人欢心,常常被父母当众拿出来加以批评。
有个女学生曾说,因为内向,不怎么会表达,妈妈就经常为这事唠叨,妈妈对她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这个样子,别人怎么可能会喜欢你?”
听了妈妈的这些话,幼小的她感到异常羞耻。
妈妈越是指责,她越是不敢说,最后只剩下唯唯诺诺的沉默。
3、孩子缺少沟通的环境
孩子爱不爱说话,家庭环境也十分重要。
曾经看过一则新闻报道,有个4岁孩子不会叫“爸爸”,而其原因不是听力或智力异常,而是家长沉迷手机,疏于与孩子交流。
生活中,父母忙于自己的事或少言寡语,与孩子交流过少,孩子接受的语言刺激太少。
在一个不够丰富的语言环境,孩子很难学会很好地表达。
4、不曾被大人用心倾听过
倾听也是一种教育。
在我们身边有太多自以为是的家长,仗着自己的人生经验,极力证明自己的权威,单向输出各种大道理,对孩子的发言常常觉得不屑一顾,时间久了,这样的父母就走不进孩子的心里去了。
经常会有不少父母抱怨:为什么孩子不喜欢跟我聊天?
其实问题就出在父母在倾听过程中的打击、否定、指责和忽视,让孩子渐渐失去对父母的信任,开始沉默寡言。
面对不爱说话的孩子,父母该怎么做?
有时候,越不爱说话的孩子,就越发地敏感,越需要父母多点耐心。
有千百种方法可以让孩子失去自尊心,但重建自尊却是一个缓慢而困难的过程。
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摆正心态,理解和接纳孩子的这种性格特点,避免负面语言、贴标签,不要紧盯着孩子在社交上的弱点,给孩子增加创伤。
不要强迫孩子与他人交流,比如逼他打招呼、在众人面前表演、推上舞台壮胆,这样只会让孩子越来越恐惧社交活动。
其次,从简单的问候开始引导孩子。
如果孩子不喜欢说话、打招呼、问好,应该告诉他,施予微笑,点个头,都是有礼貌的表现。
还可以通过绘本、游戏,教给孩子一些礼貌用语,模拟与人沟通的不同场景。
不擅长社交没关系,只有父母有足够的耐心,再不喜欢表达的孩子,也能有自己的方式慢慢熟悉陌生人,礼貌地表达。
最后,也是很重要的一点,父母要在社交上给孩子做好榜样,向孩子演示,如何与人接触,你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别人,孩子会默默记在心里。
多给孩子一些正向的鼓励,比如:“你今天在大家面前表现得很不错。”鼓励比打击更能让孩子变好。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性格个性,父母不必因孩子话少内向而焦虑。
孩子需要是父母给的安全感、陪伴与理解,这些给足了,不爱说话的孩子,也可以很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