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养育男孩,这4件事要靠妈妈 -MamaClub

有一位男孩,高一时,他是班级里的吊车尾,考倒数第一还是家常便饭。

如今,他上演“超强逆袭”,考进了清华大学。

别人都好奇他是怎么做到的,男孩说了一句话:

“我妈从不因我的成绩不理想而责骂我。在我迷茫失落的时候,她总是不断地鼓励我、支持我。”

一语道破真相。

原来,男孩也曾一度压力大到失眠崩溃,是妈妈一路陪伴他、帮助他,才成就了他今天的成绩。

考砸了,妈妈会拥抱他、安慰他;难过了,妈妈就陪他发牢骚。

回忆这三年,男孩妈妈不禁感慨:

“就这样一直宽慰一直宽慰,一天天就过去了。”

不愧是好妈妈!

正如日本教育学家说过的一句话:“男孩的成长,99%靠妈妈。”

好妈妈,能给男孩力量,赐予男孩勇气。

养儿子,妈妈一定要做好这4件事。

 

“崇拜”儿子

在心理学上,在妈妈面前,男孩具有“异性”和“幼儿”的双重身份,男孩对妈妈会有比对爸爸更多的依恋感。

所以,妈妈的“崇拜”“夸奖”,都能让男孩有无与伦比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让男孩变得更加自信。

有句老话说得好:“妈妈是男孩的第一个情人”。

相比爸爸,男孩的情绪受妈妈影响会更大。

当男孩身处困境时,妈妈一句简单的夸奖,一个“崇拜”的眼神,一个“支持”的拥抱,都远胜过100句心灵鸡汤。

有大智慧的妈妈,都懂得“崇拜”儿子,做儿子的第一个粉丝。

 

少点唠叨

网上有个搞笑文,形容儿子和女儿的区别:

女儿出门牵手随,儿子出门放手没;

出去玩,满身泥,跑来跑去不停息;

蹦沙发,钻床底,他就是台“永动机”。

的确,男孩的精力水平比女孩更高,爱打斗、爱闯祸,注意力也比较差,小毛病多。

所以,养儿子的路上,很多妈妈都会“被迫”养出一个坏习惯:唠叨。

“做功课不要东张西望,专心低头!”

“我要说多少次你才明白,不要乱跑!”

“衣服又脏了!和你说过,别在大太阳底下疯玩。”

一样的话,重复200次…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做“超限效应”。

什么意思呢?就是指,教育中,妈妈说得多,说服力就会大打折扣。

曾看到一个视频:

儿子非常讨厌妈妈陪自己做功课,妈妈不解,认为是儿子有问题。

直到她和儿子互换身份,妈妈坐着做功课,儿子站着监督妈妈,学着妈妈的样子不停念叨。

“认真一点,认真一点…”

“这个都不会做啊!做到哪个,不会做空哪里…”

“功课”做到最后,妈妈都有点崩溃了。

唠叨,不是明智的育儿之道,倾听才是。

多几分倾听的耐心,少几分唠叨的烦躁,妈妈才能积极引导儿子乖巧听话。

 

学会“懒惰”

有人说,亚洲妈妈是世界上最累的妈妈。

左手要奶儿子,右手要照顾丈夫,家务、工作、带娃,无所不能,无微不至。

最后,丈夫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把妻子当“保姆”;儿子什么也不会,越大越难带,事事都要妈妈帮忙。

晓晓就是这样一个“完美”的勤劳妈妈。

如今,儿子10岁了,连鞋带都不会自己系,倒杯水都要大人倒。

有一次,晓晓想训练一下儿子,叫儿子饭后收拾一下碗碟。

儿子狠狠回怼:“这些事就得你们女的做,你看爸爸都去休息了。”

家庭中,最容易让男孩产生偏差认知的就是:“妈妈连轴转,爸爸儿子什么都不做。”

心理学家说过一句话:“成为一个好妈妈的过程,可能就是从‘理想妈妈’转变为‘刚刚好妈妈’的过程。”

妈妈“懒”一点,才能教出一个有责任心的暖男。

曾在网上看到一张图:

这是一个13岁的中国小男孩写的“暖心小贴示”。

为了给去公园散步的外婆指路,男孩会详细地画下搭车路线,写下注意事项。

平时生活中,男孩会做很多贴心的小事,做饭、做家务活不在话下,还会照顾妈妈。

如果和妈妈一起,都是男孩在前面看地图、提行李,妈妈只要“乖乖”地跟在后面就行,基本什么也不用管。

据男孩的妈妈说,养出这样懂事孩子的秘诀就是:“懂得示弱,放手让孩子干,自己休息。”

学会适当地示弱,做一个懒妈妈,才能激发男孩的“小宇宙”,让他去当一个“小英雄”。

 

千万别吼

“男孩的心思真难捉摸!”

前几天,妈妈群里有一位妈妈不停地抱怨。

这位妈妈说,自己只是骂了儿子几句,没想到儿子动不动就哭。

别人问他对孩子说了什么,她便把骂儿子的话发到了群里:

“我怎么生了你这么笨的儿子!猪脑!”

“说过多少次!这题怎么还是错了?”

“算了算了,你放弃吧!”

这哪里还是简单的批评,这根本就是在孩子的心上插刀啊!

而这一切,妈妈却不自知。

一个优秀的妈妈,绝不会盲目批评孩子。

诺贝尔获奖者莫言曾在获奖感言时,回忆温柔的母亲。

小时候,他提着把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壶去煮开水。

因为太过饥饿,身体无力,一不小心,将热水瓶打碎了。

吓得要命的莫言,赶紧钻进草垛,不敢出来,害怕妈妈骂他。

可奇怪的是,到最后,母亲只是抚摸他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什么都没说。

如果孩子已经知错,过度的批评还有什么意义呢?

批评不是为了发泄情绪,而是为了教育孩子。

慎用批评,理性批评,是和男孩沟通的关键一步。

心理学研究表示,男孩子在小时候会和妈妈比较亲密。

因此,妈妈的教育对于男孩来说十分重要。

但青春期过后,男孩会逐渐回归父亲的阵营,和妈妈之间的心理距离也会越来越疏远

所以,真正的母爱必须要充满智慧,又要讲究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