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家长对育儿都有自己的见解,但是对于还处在幼儿期的宝宝要不要立规矩呢,家长们也是众说纷纭。
A家长:孩子还小,应该让孩子充分的释放天性,至于规矩那是孩子长大以后才需要建立的,小孩子懂什么规矩!
B家长:立规矩是必须的,小孩子也有自己的逻辑世界,不在小时候就立好规矩,长大后更加难以管理,规矩还是应该早早就立下的。
那么到底要不要立规矩呢,对于小孩子而言到底有没有规矩之说呢?
其实,宝宝2岁左右的时候就已经有属于自己的意识了,并且会有基础的判断,家长可以明确的感受到宝宝是有自己的想法的,所以在这个时期,立规矩是可行的。
当然这也是要讲究方法的,适当的方法更有利于宝宝接受,而不会影响亲子关系。
√ 家长想立规矩,先得学会表扬宝宝
在立规矩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宝宝的抵触,这个时候家长要针对宝宝的每一点进步都作出表扬。
但是也要记得不要表扬的很宽泛,要落实到具体的事情上,比如说宝宝把玩具摆放的好整齐啊,宝宝真棒!
这样有针对性的表扬,会让宝宝有继续做下去的动力,宝宝会明白自己这么做是对的。同时,家长也要注意不要进行一些无效的表扬,很宽泛没有重点。
比如说,宝宝只是在安静的坐着,家长一句无来由的“宝宝真棒”,会让孩子找不到重点。
自己只是单纯了坐着就会受到表扬,显然这样的表扬没有什么意义,也不会对孩子的正确行为起到鼓励的作用。
总的来说,表扬的时候要有重点,让孩子明白所做的哪一点是值得表扬的,从而有继续这种行为的热情和兴趣。
√ 不要以为立规矩就是大声的呵斥指责孩子
说到立规矩,可能很多家长会认为这就是要严厉的批评教育孩子,但是其实这样做是不对的。
孩子的习惯的养成是需要时间的,不是说家长严厉的呵斥就能够快速的让孩子养成习惯,并且呵斥并不是一个有效的建立规矩的方法,同时也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建立。
所以说大声的呵斥只能是家长情绪的宣泄,对于孩子的习惯养成来说意义不大。
另外,还要注意的是,在孩子大声哭闹的时候,不要和孩子讲道理,因为这个时候孩子是听不进去家长说什么的,也不会与家长进行眼神上的交流,只是沉浸在自己悲伤或者愤怒的情绪里,家长讲再多的道理也是没有用的。
家长应该在宝宝情绪稳定的时候在与孩子进行交流,孩子在平静的状态下更容易进行沟通。
同时,家长也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也许大声的呵斥在短时间内是有效的,但是对于长期习惯的养成是不利的,因为孩子对于这种习惯会因为家长的呵斥而变得很抵触,是有不良的情绪掺杂的。
家长尽量以温柔的态度来帮助孩子建立习惯。
也许温柔的方式要相对简单粗暴的呵斥更加的花费精力和耐心,但是这是与孩子建立良性回应的有效方法,时间久了,孩子会对家长所说的习惯有响应。
处于幼儿期的孩子,大脑发育是非常快速的,也是养成习惯的最佳时期,一般来说大约花费3个月左右的时间就能够帮助孩子养成一个好习惯。
家长千万不要因为选择错误的方法而错过了培养孩子习惯的好时机。
√ 家长不要用自己的眼光来衡量孩子的对错
有时候孩子做的一件事,在家长眼里觉得是错的,但是家长有没有想过自己定义的对错是否都是正确的呢。
比如说宝宝在妈妈洗衣服的时候喜欢在身边也有模有样的学着搓衣服,很多妈妈会觉得孩子在淘气,会弄的满地都是水,也会弄湿自己的衣服。
但是却没有想到这是宝宝在模仿大人的动作,是宝宝独立的一种表现,虽然确实是会弄脏地板、弄湿衣服,但是这就能说明孩子这么做是错的么,这显然是家长想当然的一种表现。
别轻易的对孩子的行为做判断,或者是下定义,某种程度上这些被定义了的行为不过是家长以自己的观点来看待孩子,而没有以孩子的视角来看待事物,显然是对孩子要求过高不切实际了一些。
家长除了否定孩子的行为也要学会理解和尊重,这很重要。
√ 规矩虽然必须要立,但是执行的时候也可以适当变通
在与孩子作出约定后,虽然在孩子没有完成的时候是要受到一些处罚的,这样规矩才有建立的意义。
但是也并不是说建立好的规矩就不能存在丝毫的变通,在执行上,家长是可以留有一些余地的。在最终目标达成前,中间的过程是可以有一些放松的。
只要大的原则是没有被突破的,那么中间过程有些调整也是被允许的。
比如说希望宝宝能够把弄乱了的玩具放回原来的位置,宝宝同意了,但是期间想要放一会儿同时再玩儿一会儿,这就是可以被允许的。
最终实现的是让宝宝懂得让玩具归位,虽然可能过程因为宝宝一边玩儿一边放耽误了一些时间,但是对于玩具摆放归位的习惯养成是影响不大的,家长自然是可以同意这个要求的。
在宝宝习惯的养成过程中,家长的引导和辅助是非常重要的,在规范宝宝行为的时候,家长也要以身作则,给孩子以正确的师范。
比如说玩手机的问题,家长不允许孩子玩儿手机,讲了很多的大道理,但是自己却手机不离手,玩手机到很晚,相信这样的环境下,父母的说服力要弱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