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十一点,小静和老公说女儿临睡前依然闷闷不乐,对自己爱搭不理,言语间满是沮丧。
原来下午她和女儿经过校门口的商店,孩子看上了一个发条玩具。小静觉得那是给小朋友玩的,小学生玩它太幼稚,于是拒绝了。
女儿问:
“妈妈,那您能不能像我们班有些同学家长那样,每个月也给我一些零花钱好吗?我保证只要一点点就行,5块钱也行。”
小静认为女儿要有了零花钱,肯定会在校门口买那些“三无”产品,所以她再次拒绝了孩子。
父母们总认为零花钱是宠坏孩子的真凶,总是回避孩子零花钱的需求,但父母对零花钱自以为是的态度,不知道伤了多少孩子的心。
生活中,不少父母会对孩子说:
要什么零花钱啊?需要什么我给你买!
当孩子讲出自己的需求时,得到的往往是一句:
这个东西有什么用啊?不买!
作家罗恩在《反溺爱》书中说到,
零用钱可以让孩子学习消费与储蓄,这是一种在成长过程中无法用其它方式习得的技能。
回避孩子提出的零花钱需求,就无形中失去了教育孩子的最好时机。
缺乏零花钱的童年,
是孩子一生的黑洞
罗伯特在《富爸爸穷爸爸》中总结,从小没有金钱意识的孩子,长大后最大的三个问题是:
- 没有节制消费意识
- 没有需求排序意识
- 没有危险意识
小时候缺失零花钱的孩子,在成年后,会通过无节制的消费,去填补曾经的空缺。这样的人生就像步入了迷宫,迷失方向后,很难走出来。
知乎上有个问题:从小到大都没有零花钱是什么体验?
有个匿名回答,看了让人心疼。
答主从小没有零花钱。她的家庭虽不富裕,但也不困难。
小学时,别的同学会在课间去买零食和小玩具,她没有。中学时,女生们成群结队地买各种漂亮的贴纸和本子,她依旧没有。
由于从小就生活在”别人有她没有,别人吃着她看着”的状态里,成年后,她对金钱的支配欲特别强烈。
经常控制不住地去买那些,以前曾买不起、不敢买和不能买的东西,不惜花掉所有积蓄。
那些长期缺钱,欲望得不到满足的孩子,长大后就形成了“报复性消费”的心理。
所谓“报复性消费”,是指通过过度消费来弥补某些不足或遗憾,以达到心理平衡的行为。
蒙台梭利说:
一个人的幼儿时期,足以决定一辈子的生活形态。
还有一个小花网友经历,也是让人很心疼:
小花小时候没有零花钱。踌躇了好几天,她终于鼓足勇气开口向父母讨要,可他们一秒钟就拒绝了她。
那时候小孩子都很喜欢吃辣条,后来她通过帮班里几个同学写作业的方式,换取零食吃。上了大学,有了生活费。可除了吃饭,她不懂该怎么消费。
购物对她而言,是一件无比痛苦的事情,她会反复比较物品的价格,消耗掉大把的时间。从小没有零花钱的她,变成了一个对自己特别小气的人。
有网友说,童年没有零花钱这件事,带给自己的感受是难以言喻的。它介于“羞于启齿”和“不想提及”之间。很多细节甚至不愿去回忆。
阿德勒说,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父母在童年满足了孩子哪些方面,孩子未来在哪些方面才会流动而不执着,有自由去体验更高级的需求层次。
适量的零花钱,
让孩子学会精打细算
犹太人认为,剥夺孩子支配钱的机会,反而容易养成他们一花钱就伸手,一有钱就赶快花光的习惯,缺乏对消费的规划意识。
所以犹太人把“理财教育”视为“道德教育”或“人性教育”,长远的意义是帮助孩子养成人生所需要的智慧和正确的价值观。
一位妈妈说,儿子以前对钱没概念,很让她头疼。去景区游玩,20元一杯的西瓜汁他要喝两杯;看到喜欢的玩具他就迈不开步子,非买不可;
班里同学有了新颖的文具,回家他就嚷着要买。后来妈妈听从朋友建议,从儿子二年级开始,每个月给他20元零花钱。
一开始,妈妈担心每月的零花钱会被儿子“挥霍一空”,后来发现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自从有了零花钱,儿子买东西竟然知道看价钱了,逐渐开始精打细算。
问他缘由,孩子说,可供自己支配的钱就那么多,当然得计划着花了。妈妈前两天生日时,还收到了孩子用零花钱给自己准备的小礼物。
每个孩子对零花钱的使用就像自然成长一样,他们开始知道节约,懂得预算,逐渐形成理性消费的习惯。
从事青少年心理研究的李玫瑾教授,曾谈到关于零花钱的话题。
她分析:
零花钱一定要给孩子,但是要注意定量,不能给太多。否则也不利于孩子成长。
给孩子零花钱,除了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还可以间接培养他们对未来生活的规划和管理能力。
只有培养孩子用钱和花钱的双重智慧,他们才会明白如何精打细算,未雨绸缪。
如何给孩子零花钱,
是一门艺术
教育家默克尔说,金钱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课,是儿童教育的重心,就如同金钱是家庭的重心一样。
家长在给孩子零花钱时,除了要定期定量外,我们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发放零花钱要引导孩子记账
通过记账,家长可以了解孩子的消费习惯。一旦发现不良的消费行为(如购买危险玩具和垃圾食品等),可及时纠正。
记账的另一个好处,可以让孩子有计划的消费,避免长大后在钱财上的挥霍无度。
现在不少成年人都是月光族,好不容易盼到工资到账,等还完各种信用卡,工资已所剩无几。
如果他们从小就有管理零花钱的经验,懂得规划资金,成年后就很容易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
2.发放零花钱要避免“谈条件”
网上曾有一个很火的帖子,用图文模式把孩子的家务清单进行了对比,建议家长通过让孩子做家务来换取零花钱。
殊不知,这恰恰触犯了零花钱的发放大忌。
长此以往的结果就是:
想让孩子做家务,家长必须得出钱才有效果,因为孩子已经把家庭劳动视为了一种挣钱的手段。
也有的家长会将学习成绩与零花钱挂钩,进行考核式发放。达到家长期望的成绩,零花钱就多,反之,就降低或没有。
用零花钱来刺激孩子的学习动力,最终会让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和责任。有的孩子甚至会偷改成绩的方法,来企图获取高额零花钱。所以,这种方法得不偿失。
尹建莉认为,孩子身上一切应该培养的好品格都不可以用钱去购买,凡能用钱买到的,都不叫教育,都是暂时的成果,无法内化为孩子自己的品格和习惯。
3.发放零花钱的最高境界是让孩子懂得开源节流
在同学群里,班长分享了她对儿子进行的开源节流教育。
在假期里,6岁的孩子,用零花钱批发了对联和福字,在小区里售卖。新年后又卖了蛋挞。通过这些社会活动,孩子体验到付出和收获之间的必然联系。
带孩子去超市购物时,进一步教孩子如何对钱财进行合理规划,从而真正懂得开源节流。
经济学家薛兆丰说,财商不仅仅是关于财富的知识,更是人生幸福的学问。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让我们从给孩子零花钱开始,培养他们理性的消费习惯。孩子只有从小具备规划生活的能力,长大后才能从容不迫地迎接他们的未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