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合群”,可能是天性使然,也可能是环境造就。当家有一个不合群、不爱交朋友的娃,一定要多多关注孩子的状态,当心孩子因为不合群,受到不可弥补的伤害。
不合群的孩子,是最容易遭受校园暴力的群体。当发现孩子在学校受到欺负的时候,记得帮助孩子讨回公道。
小丽的女儿霄霄,性格比较内向、不爱说话,平时总是一个人文文静静地看书。小丽偶尔也会抱怨自己的孩子,太文静老实,连知心朋友也没有几个,不知道会不会被同学欺负。
就在前两天,小丽的担忧成了真。霄霄班里的小团体见霄霄平时沉默寡言,先是言语上挑衅,再由辱骂上升到肢体冲突。霄霄因此磕破了脑袋,进了医院。
小丽对自己女儿的遭遇很痛心,想暴打那几个孩子一顿。但她还是冷静下来,向学校反映了情况,并一直同班主任联系了解后续情况。
在女儿流露出厌学情绪时,她及时开导孩子,并坚决要求施暴方进行了道歉。
若是不合群的孩子遭受校园暴力,父母一定要保持理智,不要去责怪自己的孩子与众不同,无意的抱怨与责骂会成为压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当孩子深陷暴力压迫,家长要积极解决问题,可以寻求校方的帮助,多与老师沟通,要坚决维权并支持孩子维权,给孩子信任感与依靠,切忌撒手不管。
除了肢体上的冲突给孩子带来伤害,校园冷暴力也会在孩子们心理上留下不可磨灭的伤痕。
新来的邻居家有个叫庆庆的女孩儿。转校一星期后,庆庆常常崩溃地大哭,嚷嚷着不想去学校。原来庆庆因为不适应新环境的原因闹了不少笑话,同学们自动抱团排斥她的融入。
在学校里没有同学愿意和庆庆交流,在她寻求帮助时没有人应答,甚至平时总会有人在背后对她指指点点。庆庆心理压力越来越大,最终产生厌学情绪。
邻居心疼自己的女儿,试着带她走出困境。她先鼓励庆庆和同路的同学熟悉,又给孩子报了几个周围孩子都参与的兴趣班,增加了庆庆与其他孩子相处的时间,慢慢庆庆就走出了被孤立的境地,和同学们打成一片了。
邻居告诉我,她在放学接女儿时,看到庆庆是和几位女生一起,有说有笑地走出校门的,邻居那提着的心顿时就安稳了。
孩子们可能并不知道冷暴力是什么,施暴者也没有意识到自己鼓励别人会带来伤害。
家长要随时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在孩子受到冷暴力伤害时,教给孩子在人际交往中的“小妙招”,及时引导孩子打破与“群体”之间的屏障。
有些孩子会因为“不合群”而苦恼、甚至受伤;有些孩子却是在享受“不合群”的状态,别人的不理解才是伤害他们的利剑。
小花和朋友聊天时说起她的儿子小宇。小宇非常“宅”,节假日也从来不出去玩,而是闷在家里一个人看书或者玩玩具,朋友从没听小宇提起过他的朋友。
当小花问小宇为什么不和朋友出去玩时,他只是轻声说不愿意出去玩而已。小花很担心小宇性格太孤僻,常常带孩子参加一些有小孩子的聚会,但小宇对此十分抗拒,从不配合。
同为母亲,小花的朋友理解朋友的担心,但小花的担心确实没有必要。孩子的性格都是不同的,不一定每一个孩子都愿意或擅长交朋友。
朋友让小花和孩子多多交流,果然发现独处是小宇最舒服的状态,并且小宇在与人交流上并没有问题,只是单纯不喜欢和大群体相处而已。
朋友说家长应该为自己的孩子有独立的思想而高兴,如果孩子流露出想要社交的愿望时,再去帮他吧。小花听后稍稍松了一口气。
不管孩子是天生喜欢安静与独处,还是不擅长交朋友,都应该得到尊重与理解。当孩子有社交的愿望时,家长要鼓励孩子。
但是当孩子因为自己喜欢独处,却不被外界理解而迷茫时,父母要告诉孩子“做自己很酷”,不需要为了讨好其他人而改变自己。
不是每个人都是社交上的天才。不合群不是错误,更不是什么丢脸的事,家长一定要正视孩子的“不合群”,在他们遇到社交上的困难时,支持并引导他们;在孩子主动选择“不合群”时,理解他们。
不管孩子在外的处境是好是坏,我们要让他们知道,父母永远是他们的最忠实的支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