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看一个场景。
饭桌上。
孩子嘴里的饭,似乎含了一个世纪那么久。
他不嚼不咽,东张西望。
你有点急,好好的哄劝,无用。
「我数到三下,必须咽了。3,2,1。」孩子偷偷瞥你,赶紧动了动嘴巴,抢在嗓音结束前咽了进去。
这个情景真是再熟悉不过了,说到对付不听话的磨蹭娃,家长们大多数都会用到这一招——数到三。多数时只要数到三,孩子都会「乖乖」收敛起自己的行为。
可家长们会渐渐发现,这招越到后来越难用,有时只有数到最后一个数才奏效,等宝宝长大会讨价还价,还会跟你要求「数到 10 行么」。
看了文章大家就会明白数到三对孩子是否真的有效,数到三了孩子还是不听话优势因为什么。
宝宝还小讲道理听不懂,这是最有效的告诫方法。不能打不能骂,只能用这招啊,说到为什么用这招,大多数家长都表示真的是必不得已。
事实是这样么?
回头想想,通常家长在用这招对付孩子的时候,孩子并没有做什么出格或很危险的举动,只是家长们觉得「不听话很头疼」,想通过一个简单的「命令」来结束孩子现在头疼的行为。
所以说到底,家长关注的只是孩子的行为,利用这个方法,简单停止了行为。快速解决问题,是一种看起来付出和回报比最合适、最省心的方法。
可数到三有时就是很有用呀,十次说八次灵。那是什么让它有效呢?既然有效,为什么会越来越不奏效呢?
第一次孩子在听见「数到三」的时候,大多都没有意识到是怎么回事,而「数到三」的后面,是紧接而来的「惩罚」(体罚、责骂、粗暴的行为干预或后果承担)。
于是,等孩子被惩罚后再听到,会联想起来上一次的经历,为了避免被再次惩罚,于是选择妥协。
所以,面对家长「数到三」的时候,宝宝听见的并不只是简单的数字,而是与数字同时传递出去的情绪——恐惧。
孩子并不能理解为什么要停止行为,而是出于本能的恐惧听从了你的建议或者命令。这种妥协看起来有效,但并不是出于对规则、规矩本身的理解,根本问题并不能解决。
我们会经常说,不建议打骂孩子,数到三相比体罚和吼叫,虽然显得温柔和「合理」很多,但其实也有很大的弊端。
弊端一:无法让孩子真正认识到问题所在
就好比孩子不吃饭,倒数三虽然让终于他吃了下去,但只是迫于妈妈的压力,并不是真的觉得自己需要吃下去,到了下一次依旧继续,直至等到「倒数三」的最后通牒。
弊端二:不给孩子表达机会,亲子沟通越来越难
家长并没有问孩子为什么想这样,孩子也没有机会去表达(到最后会习惯于不表达),没有双向沟通,只有单向命令,长期如此,亲子沟通会越来越困难。
弊端三:失去选择权,阻碍了孩子自我潜能发展
长期使用倒数三来进行约束和交流, 命令与威胁会让孩子只关于「服从」, 只会关注结果是什么,而放弃了在过程中的选择权利。
让孩子变得更没有主见,容易依赖他人,而且自控力差不易调节自己的情绪。
既然「数到三」后遗症这么多,再碰到同样的情况,家长该怎么办呢?
「肯定情绪」和「给出选择」。
使用场景一:孩子不听话有情绪时
自己家孩子抢走别人家娃的玩具,眼看俩人就打了起来。
以前处理:
怎么能动别人东西呢?我数到三,快点还给人家!
建议处理:
妈妈跟宝宝说: 这个小朋友不给你玩玩具,你很生气对么?(情绪肯定)
宝宝点点头。
妈妈:好,如果你的玩具没有经过自己同意被人抢走,你会不会也不开心啊?(情绪肯定)
我知道这个玩具你很喜欢(尊重孩子的意见),可是他也没有玩完,我也知道不给你玩你很生气(再次肯定孩子情绪),我们想想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呢?
这个时候孩子多半会情绪缓解过来,听从妈妈的建议。
妈妈:你看看你有什么玩具可以跟小朋友交换,或者你等一等,等小朋友玩完你在玩?(提供了选择)
这一招适合给年龄稍微大一点的宝宝使用,充分被尊重的意见和被接受的情绪,会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受到了重视。
使用场景二:孩子磨磨蹭蹭时
要出门去打疫苗,宝宝怎么都不走,来来回回说了好几次。
以前处理:
快点你给我把鞋子穿上!我数到三,不穿你就自己在家!
建议处理:
妈妈说:宝宝你好像是在害怕,你不愿意去医院吗?(肯定情绪)
孩子点头。
妈妈说:妈妈知道很疼,你看妈妈也怕疼,可我们去了医院可以让你身体更快地好起来。(肯定情绪,尊重意见)
孩子:可我还是不想穿鞋子。
妈妈:我可以帮你穿鞋,或者你可以自己选一双。(提供了选择。可以是穿皮鞋去还是球鞋去?选一双穿让你勇敢起来有魔力的鞋去,等等)
孩子:我要穿有钢铁侠鞋子。
妈妈:谢谢你帮助了妈妈呀(肯定孩子的选择)。今天打完针我们能不能一起去绘本馆看书呢?你最喜欢的绘本是?(继续提供选择)
孩子磨蹭大多是情绪原因,在肯定孩子的情绪后给出多个选择,把不愉快的事情,变成愉快的选择。
说了这么多,数到三是不是就一无是处了呢?其实也并不是,要看这样的方法是用在什么地方。
例如,在面对孩子调皮你要爆炸发脾气时,你可以在心里默数 3 个数(或者 5 个数、10 个数)然后再说、做等。
于是,在用到孩子身上用不了的方法,就会摇身一变,变成了控制自己情绪的小方法。你也可以当着孩子的面演示,让孩子耳濡目染学会控制自己情绪。
用心尊重孩子的情绪和选择,允许与肯定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
孩子需要的不是冷冰冰的命令与威胁,如果你能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尊重,在今后陪伴成长的路上,将走得更顺更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