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间有一句俗语广为流传:
“夜里磨牙,肚里虫爬”。
于是,当宝宝夜里“咬牙切齿”,来回磨牙,发出吱吱声音时,很多爸爸妈妈都会认定宝宝肚里一定是长蛔虫了。
可是夜里磨牙就一定是长蛔虫吗?
1. 牙齿生长发育不良
牙齿替换期间,如果宝宝患了佝偻病、营养不良、先天性个别牙齿缺失等,使牙齿发育不良,上下牙接触时会发生咬合面不平,也是夜间磨牙的原因。
2. 精神过度紧张
不少宝宝在晚间看惊险的打斗电视、入睡前玩耍过度,精神紧张也会引起磨牙。
再来如果因某件事长期受到爸爸妈妈的责骂,引起压抑、不安和焦虑,也是夜间磨牙的重要原因。
3. 消化功能紊乱
宝宝晚间吃得过饱,入睡时肠道内积累了不少食物,胃肠道不得不加班加点的工作,由于负担过重,会引起睡觉时不自主的磨牙。
4. 营养不均衡
有的宝宝有挑食的习惯,特别是不爱吃蔬菜,形成营养不均衡,导致钙、磷、各种维生素缺乏,引起晚间面部咀嚼肌的不由自主收缩,牙齿便来回磨牙。
磨牙是由于咀嚼肌的持续收缩引起的,而咀嚼肌的运动又是受三叉神经支配的。
所以,凡是能影响到三叉神经和咀嚼肌的因素,都可以引起睡觉磨牙。
磨牙是一种咬合障碍,这种咬合障碍破坏了咀嚼器官的协调关系,于是机体就以增加牙齿的磨动来去除咬合障碍,结果就会不由自主地磨牙。
长期磨牙可能是一种病态,也会影响宝宝的一生:
1. 影响睡眠
夜间磨牙,宝宝有时自己可察觉到,所以睡眠较浅。
2. 过度疲劳
在吃饭、说话时引起下颌关节和局部肌肉酸痛,张口时下颌关节还会发出响声,这样吃饭和说话使宝宝有了负担,大大影响了生活质量。
3. 磨牙会使牙齿本身受到损害
由于牙釉质受到损害,引起牙本质过敏,遇到冷、热、酸、辣时就会发生牙痛。
4. 影响容貌
磨牙时咀嚼肌会不停地收缩,久而久之,咀嚼肌增粗,下端变大,宝宝的脸型发生变化。
有的人儿时磨牙没有得到纠正,可能一辈子都有磨牙的习惯。
1. 培养宝宝的健康饮食习惯
教育宝宝不偏食,不挑食;饮食荤素搭配好,多吃蔬菜含维生素高的食物;
晚餐要清单,不要过量,睡前减少巧克力、可乐等让宝宝兴奋的食物。
2. 教会宝宝睡前放轻松
让宝宝平躺在床上,然后均匀、有节奏的慢慢呼吸,放松身体各个部位;白天尽量不要让宝宝太过兴奋,少看喜剧或者是刺激性强的影片。
3. 注意晚上睡姿
仰卧睡姿可减少对口腔组织的机械压迫,减少磨牙的发生,而侧卧位和腹卧位睡姿容易产生磨牙。
建议妈妈多夜起,调整宝宝的睡姿。
4. 适度给宝宝按摩
爸爸妈妈可以每天帮宝宝进行按摩,即搓热手心放在宝宝的肚脐处顺时针、逆时针各转2-3分钟,可以帮助宝宝肠道蠕动,减少磨牙情况。
所以,宝宝晚上磨牙就认为一定是蛔虫,这是错误的。
如果是长期磨牙,应该及时就诊对症下药。
盲目驱虫不仅起不到效果,还有可能反作用。
关注 MamaClub | ||||
Page | Group | Telegram | MumsGoo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