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宝宝篇】为什么宝宝总是要“抱抱”?答案暖哭无数妈妈 -MamaClub

有位妈妈说,她家的宝宝今年两岁了,经常哭着让妈妈抱。

她一抱,家婆就会说:“不要总是抱,会把孩子惯坏的。”

可是每次看到宝宝可怜巴巴的样子,她都于心不忍。

为此,她很纠结。

其实宝宝为什么总是要“抱抱”,接下来就分享一些妈妈的亲身经历。

 

我有一个表弟,是家里唯一的儿子。

爸爸妈妈对他期望很高,打从摇篮里就对他严格要求,对他使用哭声免疫法,力求从小就培养成男子汉。

每次他哭的时候,他们家的大人都达成了铜墙铁壁般的一致。

任他哭,任他闹,一概不理,也不去抱抱他,直到他自己停止哭泣。

渐渐地,小小的表弟也不哭了,经常在摇篮里一睡一天,醒了也不哭,就睁着眼睛到处看。

可是长大后的表弟很自卑,很敏感,不愿意与人交往。

我想,这可能与他小时候没被拥抱有关。

这在孩子眼里意味着:妈妈拒绝了自己,生命中的“重要的人”都拒绝了自己,他就难以对这个世界、难以对他人产生信任。

小时候一次次的安全感没有得到满足,很有可能伴随孩子的一生,并无法磨灭。

 

我怀孕的时候,买了很多育儿书籍,学习了很多育儿知识,也接触过哭声免疫法。

宝宝刚出生的时候,我也尝试过这么做。

但是我高估了自己,每次看到宝宝伸着一双小手要抱抱,我就已经疼得肝肠寸断,后来直接选择放弃。

当时也有很多人对我进行善意的劝阻:

“哎呀,你这样会把宝宝宠坏的。”

“你这样下去,宝宝会越来越粘你的,永远也不会长大。”

但是我还是选择遵从自己的内心,因为我坚信,如果我在第一时间回应他的情感需求,那么他将会变得更加开心和平静,更顺利健康地成长。

让我欣慰的是,宝宝一岁以后,我的“亲密育儿”做法终于看到了成果:

宝宝日益明显地建立了对这个世界的安全感,智力发育水平要比同龄孩子稍稍领先,身体健康,社会适应性良好,进幼儿园的时候也没有发生入园焦虑。

虽然还时不时地黏着我,但是已经可以收放自如了。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有个著名教育学家做过一个著名实验:

他找来两组孤儿,一组找人来做他们的母亲,与他们交流对话拥抱;另外一组只供给食物、水、衣服等必备生活用品。

20年后跟踪这些孤儿发现,前一组智力发展良好,大都结婚,能够自食其力;

后一组恰恰相反,生存质量很一般,有很多人患病,有些人甚至没能存活下来。

上述两个例子和这个实验,旨在告诉人们:

拥抱和爱等身体接触,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来说非常重要。

那些经常被触摸和被拥抱的孩子,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要比缺乏这些行为的孩子健康得多。

因为很多时候,宝宝哭闹求抱抱,不是无理取闹,不是毫无理由,而是在发出求救信号,在寻求情感回应。

宝宝出生前在妈妈子宫里,被羊水包围着,羊水就像安全的屏障,让宝宝感到安心和温暖。

但出生后,屏障消失了,宝宝变得缺乏安全感,而索要抱抱,就是宝宝获取安全感的方式之一。

如果妈妈忽视了,宝宝以后可能终其一生都缺乏安全感。

而且,婴儿时期,拥抱是给宝宝提供触觉刺激的最佳方式。

通过与妈妈的肢体接触,宝宝可以听见妈妈的心跳,感受到妈妈的温柔语气,这些都能带来舒适的触觉刺激。

只有得到足够触觉刺激的宝宝,其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才更加完整,未来的发展也就更为出色。

所以,有时候,妈妈的拥抱,比说“我爱你”更有力量,对于宝宝来说,肢体的接触能让宝宝感受妈妈的温暖。

宝宝时不时要抱抱,是对爱的确认。

宝宝的情感表达方式最简单,也最直接,对他来说,最好的表达爱他的方式就是去拥抱他。


关注 MamaClub
PageGroupTelegramMumsGoodyInstagram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