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声篇】一个能够接得住你负面情绪的人,才算是真的爱你 -MamaClub


你看过这样一句话吗?

一个能够接得住你负面情绪的人,才算是真的爱你。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在奋力前行,或欢笑,或泪水,或坚强,或脆弱。

习惯了在人前展示最好的自己,却将不为人知的情绪埋藏心底。

而真正的爱,恰恰在于那份愿意穿透重重防备,温柔拥抱你所有不完美的勇气。

 

感情里的无知,是一种伤害

一行禅师曾说:

“当你种莴苣时,如果它长得不好,你不会怪那棵莴苣,你会去找它长得不好的原因,它可能需要施肥、浇水或者少晒点阳光。

但是,如果我们和爱人产生了问题,我们却会归咎于对方。”

当爱情出现问题,与其争论谁对谁错,不如先看清事情的本末。

一位男性朋友,刚刚被迫结束了一段心力交瘁的感情。

一开始,两个人相处非常好,相互给到彼此很大的情绪价值。

可没多久,他就发现,每当自己有情绪时,女朋友都接受不了。

女友因为工作忙,希望他能情绪稳定,不要给自己添麻烦,并且表示会根据他的改变来决定这段关系的去留。

其实,这位男性朋友以前不是这样的,他也深知情绪控制的重要性,但因为前一段感情中被出轨、被伤害,导致他的不安全感很重。

他渴望两个人能有更多的相处时光,渴望有更多的交流和沟通,可偏偏这样的时间少之又少。

内心的不安全感催化了他的情绪,让他总是想要求证女友对自己的感情,于是会一下子发好多条信息。

每当这个时候,女友就会拒绝沟通和联系,要求男友冷静下来,却从不做正面回应。

这样的反应,无形中加剧了他的焦虑与不安,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心里不踏实—情绪上头—女友疏远—心里更不踏实”,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遗憾的是,女友始终没能理解他的痛苦和挣扎,单方面判定是朋友的问题,最终结束了这段关系。

而他在分手之后,仍深陷自责之中,懊恼自己没有管理好情绪,没有留住这份感情。

看到过这样一段话:

“一个人有多爱你,就要看在你负面情绪爆发的时候,甚至跟Ta吵架的时候,Ta会怎样对待你?

爱上那个乐观开朗的你很容易,但是同样能够去爱、去包容那个阴暗负面的你,却很难。

如果一个人,在面对你负面情绪的时候,能够温柔的对待你,不去指责你,那么Ta一定也是值得你同样去爱的那个人。”

我们常以情绪为耻,尤其是失控之时,更觉无地自容。

但其实情绪是人类共有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正是这些情绪,让我们能够更加真实地跟自己相处,也更容易和他人建立连接。

作家布琳·布朗指出,脆弱是所有情绪和感觉的核心,是建立真正亲密关系的关键。

如果情绪的背后,是受到了不安全感的驱动,那么即便表现乖张,其实也是在表达脆弱。

这时候的Ta,需要一个包容的空间。允许Ta表达感受,允许Ta袒露脆弱,一个拥抱,一句“我懂”,比什么都重要。

然而,倘若伴侣总是缺少共情,直接贴上负面的标签,那么就会难以看到对方,难以洞察问题的症结。

就算两人事后达成了和解,也只是掩盖了问题,无法触及真正的亲密。

 

理性高位的人,很难共情别人

《荒野会谈》中有一期,李雪琴提到一个现象:

大多数情绪稳定的人,都不能共情爱人。

她说:

“有的人是那种,就是你跟他这个事你已经气死了,他都不觉得这算什么大事,你为什么要跟我吵架。”

“他情绪平稳到,我不觉得你有任何情绪波动的理由,更看不到情绪背后的需求。”

在心理学领域,有一个词,叫“情绪智力”。

它是指个体识别、理解、表达、调控自己及他人情绪的能力。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能不能敏锐地察觉到自己和别人的情绪变化,能不能理解这些情绪背后的意思,还有怎么表达和管理这些情绪。

不接纳自己情绪的人,往往也很难接纳别人的情绪。

他们并非主观故意,而是受限于自身的局限,没有看见和回应情绪的能力。

《玫瑰的故事》中,黄亦玫在得知庄国栋要去法国发展后,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崩溃与失控。

她愤怒地摔打着周遭的一切,将对方的居所砸得满地狼藉。

这一刻的她,呈现出一种近乎疯狂的状态,破碎、燃烧、宣泄。

有人不理解这种情绪,认为庄国栋升职也不失为一件好事,不至于如此。

也有人深感共鸣,认为这是一种“煤气灯效应”,把你逼疯,又静静看你发疯,然后站在道德制高点指责你情绪不稳定。

其实,黄亦玫的愤怒,并不仅仅因为庄国栋没有和她商讨这一重大决定,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她感受到了自己在对方未来规划中的缺席。

无论是庄国栋先前回避与她共同见家长,还是如今单方面接受海外工作机会,每一个细节都如同重锤,敲击着她对这段感情的安全感与信任。

相较于她对这份感情的重视和期待,她感受到的对方那轻飘飘的态度,才是问题的核心。

为此,黄亦玫的内心充满失落、焦虑和不安,迫切地想要问个究竟,想要确认自己在对方心目中的位置和价值。

遗憾的是,对方的回应并未如她所愿——不是试图沟通解决,而是选择回避、逃避,甚至指责她无理取闹。

正是这种沟通的无果与情感的压抑,最终把她推向了情绪崩溃的边缘。

当她拼命冷静却怎么也联系不到对方时,内心的愤怒与失望如火山般喷发,最终具象化为满屋的一片狼藉。

如果说黄亦玫是这次吵架中情绪的发起者,那么庄国栋就是情绪的屏蔽者。

然而,正是他的冷漠和不断回避,让黄亦玫的情绪更加激化和不受控制。

事后,庄国栋找黄亦玫和解,一次次问她解气了没有,其背后的潜台词也不过是“闹够了没有”。

自始至终,他都看不懂黄亦玫的情绪,不懂她的焦虑、痛苦和愤怒,不懂她的不安、脆弱和无助。

对于庄国栋的审视和评判,黄亦玫无从抗辩,初尝恋爱体验的她,全情投入却不免横冲直撞。

但她也能直觉地意识到,两人在关系中的不平等。

渴望于被理解、被看见、被安抚,痛苦于被误解、被忽视、被贬低…

 

真正的爱,是“他者的存在”

阿兰·巴迪欧在《爱的多重奏》中,对爱的本质进行了阐述。

他认为,真正的爱是一场触及灵魂的深刻体验,要求个体超越自我,尝试进入“他者的存在”。

所谓“他者的存在”,是指放下自我中心的桎梏,超越局限,超越自恋,转而以伴侣的视角来体验生活、体验世界,而不是出于自己的偏见,自以为是地揣度对方。

这样的理解之下,即便伴侣情绪激烈、怒火中烧,也能穿透表象,看到对方的本质。

此时,那些看似无理的“攻击”,不再被视为无端的挑衅,而是其内心脆弱与不安的信号。

当你越了解一个人,往往越能理解Ta的情绪。

你会明白,这不是无来由的宣泄,而是原生家庭的伤痕、安全感的缺失、被忽视的痛苦。

当然,这不是说鼓励双方在关系中发脾气。

最好的方式,仍然是温和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只是在伴侣还没有能力做到时,这样的看到,让我们能够超脱于个人的局限,在面对冲突和痛苦时,有机会接住对方。

愤怒时展现包容,脆弱时给予力量,哭泣时提供肩膀,最终,在爱中找到彼此。

看到过这样一句话:

“真正的爱情,经得起平淡的流年,更经得起情绪的波澜,因为爱,所以懂得,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所谓懂得,是我们能否感受到对方的痛苦,即便那痛苦未曾亲身经历。

一段感情里,“我爱你”固然动听,但“我懂你”却更加触动人心。

因为懂得,所以温柔陪伴,因为陪伴,所以世界不再孤单。


🎯想要第一时间获得资讯?

请加入MamaClub群:https://bit.ly/MamaClub-Telegram-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