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慢热、害羞、内向的孩子,最渴望父母做的一件事 -MamaClub

设想这样一个画面:

儿童活动区里,周围的孩子们欢声笑语,追逐打闹,旁边一个6、7岁的小男孩怯生生地躲在妈妈身后,眼神中透露着犹豫和胆怯,不敢上前与小朋友们一同玩耍。

在这种时刻,你会如何鼓励孩子?

如果你是一个性格开朗的家长,家中有这样一个慢热、害羞的小孩,可能会让你感到些许无奈和不解。

如果你非常看重孩子的外向特质,孩子的表现可能更令你充满担忧。

曾经就有家长抱怨道:“孩子出门见到熟人不打招呼,聚餐时也总是沉默寡言,一个男孩子如此胆小害羞,未来可该如何是好?”

孩子的害羞、慢热值得我们如此焦虑吗?大人应该如何引导?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害羞与内向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我们在不同的社交场合中,往往会感受到不同程度的焦虑,用一个当下流行的网络热词来描述这种情感——“社恐”。

孩子在社交中感到畏缩羞怯,与成年人的社交恐惧不太一样。

对于害羞、慢热的孩子来说,他们内心深处渴望被同伴喜欢和接纳,由于缺乏驾驭社交的技巧、情绪和心态,这种渴望往往难以实现。

这类孩子的内心世界往往情感细腻丰富,他们在社交中极度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反应:

“他们会喜欢我吗?”

“我会表现得好吗?”

“我会不会留下不好的印象?”

这些内心的疑虑也常常阻止了孩子主动上前交流的冲动。

《不再害羞》一书中曾指出:“害羞的核心问题就是过度的自我关注,过分关注负面评价。”

孩子一旦对自己有过低的评价,他们就会害怕表现不佳而遭到同伴的拒绝,进而认为自己“缺乏吸引力”“我做不到”“我需要妈妈的帮助”。

而对于拥有内向气质的孩子来说,他们对社交的热情并没有那么高涨。

害羞与内向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内向不等同于害羞,害羞是对社会评论的恐惧,无论是内向还是外向的孩子,都可能表现出羞怯的一面,而内向的人只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有所不同而已。

《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一书中指出:羞怯与内向的关键差别之一是在社交场合中对信息的处理方式不同。

“羞怯的孩子有种期待性焦虑。他们会尝试与别的孩子交流,但预先做好了不受欢迎的打算。

而内向的孩子是不愿意社交,他们可能预料到了自己会不喜欢这种场合,但未必觉得自己会不受欢迎。”

简而言之,内向的孩子在社交上的被动主要是因为社交意愿较低,他们喜欢甚至享受独处的时间,习惯先对环境进行观察,再采取行动。

这类孩子并不是交不到朋友,只是交朋友需要更多的时间。

 

害羞、慢热、内向的孩子最渴望父母的接纳

不管孩子是过度害羞还是性格内向,家长首先要放下一种担忧,那就是认为“孩子永远都会是这样子”“永远这般不合群”“长大后会因此没出息”…

这种忧虑往往导致父母在孩子表现出害羞或犹豫时,失去耐心,粗暴地推动孩子去接触外界,不仅无法帮助孩子克服害羞,反而可能为他们的人际交往之路设置障碍。

因为,父母的担忧往往会变成一种“自证预言”。

所谓的自证预言是指:人们往往会不自觉地按照自己内心的期望来行动,最终使自己最初的预言成为现实。

例如,父母批评孩子太害羞,结果孩子越来越害怕社交场合。

当父母预测某件事会发生的时候,他们会倾向于寻找更多符合这一期望的证据来加深这种印象,甚至不知不觉做出一些行动,最后事情真的在孩子身上应验了。

对于孩子本身而言,父母对他们性格特点的否定和嫌弃,会让他们感受到不被理解和接纳,他们有时会违背自己的意愿,刻意表现得活跃,但内心却充满了痛苦和抗拒。

他们厌恶自己的羞怯与内向,在社交中会更加犹豫和焦虑。

正如《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的作者马蒂·奥尔森·兰妮所说:

“尝试把一种新的性格强加到内向孩子的身上只会损害他的自尊,增加他的负疚感和耻辱感,甚至导致严重的羞怯感。

实际上,性格内向的孩子会给你带来惊喜,你应当接受他们本来的样子。如果你滋养他的天性,他的天赋就能得到发挥。”

所以,如果你有一个在社交上没那么主动、勇敢的孩子,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放下焦虑,停止给孩子贴标签,接受孩子害羞和畏惧。

接纳不仅给了害羞的孩子被爱的感觉和向前一步的勇气,也给了内向的孩子做自己的自由。

这并不是在鼓励孩子退缩,而是借助理解和接纳的力量,帮助孩子顺应自己的内心,摸索出适合自己的社交模式,逐步学习和掌握社交技巧。

 

如何帮助一个害羞的孩子?

社交能力的培养,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在接纳孩子之后,需要相应的练习,提升孩子社交技巧。

1. 事前沟通,做好心理准备

对于容易害羞的孩子,我们可以提前与他们进行沟通,让他们对即将到来的社交活动有所了解。

例如,去亲戚朋友家,可以让孩子选择小礼物,邀请他们参与进来;出去露营,也可以和孩子聊聊会遇到哪些朋友。

事前的沟通和准备,也能适当减少孩子的焦虑。

2. 给孩子足够的时间

当孩子进入社交场景时,如果他们表现出害羞或迟疑,我们首先要接纳他们的感受,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适应,而不是一味地鼓励他们要勇敢。

你可以对孩子说:

“第一次来这个地方,你会有些紧张,也很正常!”

“等你准备好了,我们再过去…”

接受孩子有点紧张的现实,用你的拥抱和牵手,让他安心,等他慢慢地熟悉环境、慢慢地表达,不一定每个孩子都得是“自来熟”。

3. 替孩子解释时也要注意用词

在公共场合或与人交往时,我们有时需要为孩子进行解释,尽量选择积极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例如:

“他还没有准备好,等他准备好了,话就多了。”或者“他到了陌生的地方,需要一些时间来适应。”

孩子也会收到一种积极暗示:我不是做不到很友好,我只是还没有准备好。

千万不要说:“他很害羞”“他一直很内向”“他平时就是这样”,让孩子固定在一种刻板的印象中。

4. 帮助孩子面对“被拒绝”

害羞的孩子需要鼓足勇气去认识陌生的朋友,但有时候可能会遭遇拒绝,如果自我克服没有得到好的结果,孩子会变得更加失望,甚至感觉很受伤。

我们要告诉孩子,孩子之间的这种拒绝其实很正常,遭遇拒绝并不是因为自己不好,而是因为其他具体的原因,比如对方暂时不想玩你手上的玩具;对方正在玩其他的游戏、对方已经有小伙伴了等等。

让孩子学会对别人说“不”,也能坦然接受别人对自己说“不”。

5. 日常生活中,告诉孩子简单的社交技巧

害羞、慢热的孩子,也是一群缺乏社交技巧的孩子,他们需要的是具体的指导:说话的技巧、情绪控制的能力、如何处理冲突、识别他人的语言和情绪信号等等。

比如在打招呼的问题上,孩子不知道如何称呼别人,不明白怎样打招呼,父母可以跟孩子讨论他喜欢的方式,挥手,微笑等也都是打招呼,还可以通过绘本、游戏,模拟交往的场景。

与此同时,为孩子创造与他人接触的机会,多带孩子出门见人、认识朋友,让孩子社交能力有机会得到锻炼。

不管是社恐还是羞怯,内向还是外向,本质都是一种标签。

每个孩子的性格都是独特的,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和接纳孩子的性格特质,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发挥性格的优势。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开出属于自己的花朵,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成长过程中收获健康的友谊关系。


🎯想要第一时间获得资讯?

请加入MamaClub群:https://bit.ly/MamaClub-Telegram-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