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都怀疑过:自己的宝贝就是磨觉不愿意睡、只能抱着睡、睡不长…
千万不要轻易下这种结论,不要给宝宝贴上这样的标签。
很多焦虑来自于不了解,下面就带大家解读8个常见的睡眠现象。
宝宝越困越不想睡
大人累了知道自己睡,宝宝不是更应该困了好入睡吗?怎么反而哭闹还更难哄?
上面这个问题几乎所有的妈妈都碰到过,研究表示:过于疲倦的儿童之所以表现得兴奋、易怒、急躁、难以入睡,是因为体内的化学物质在对抗疲劳。
缺乏睡眠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高度清醒,醒太久,太疲劳容易引发睡前哭闹。
所以宝宝要在还没有困得很厉害的时候,就进行安抚,安排睡眠环境,要是让宝宝“扛”太久,反而更不好入睡。
宝宝昼夜颠倒
有一种痛苦,叫做“白天不懂夜的黑”;有一种宝宝,叫做“夜里闹腾白天睡”。
关于小宝宝的睡眠昼夜颠倒,其实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
你想想,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几乎都是在呼呼大睡,偶尔踹踹肚子。
出生后也有一阵子睡得昏天黑地,昼夜节律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建立起来。
有时白天连睡3到4小时不醒,或者早上起太晚,就容易导致昼夜颠倒,出现晚上入睡困难,睡后1到2小时就醒以及半夜起来玩的现象。
其实这个时候,多让宝宝在白天保持活动量,接受日光照射,晚上早点休息,并将卧室光线调暗,都能帮助减少昼夜颠倒发生的可能。
随着成长,小睡时的环境过亮会刺激较敏感的宝宝,影响白天的睡眠。
其实仅在小睡期间保持室内较暗一般不会造成昼夜颠倒。
一放就醒
一放就醒,是妈妈精神和体力的双重考验…
之所以3个月内的宝宝“一放就醒”,是和他们的睡眠节奏有关。
3个月前的宝宝通常会先进入大约20分钟的浅睡眠阶段,所以如果在成人怀中入睡,此时将他们挪动到床上比较容易醒。
一般上等到宝宝进入20分钟后的深睡眠阶段再放下,或者让他们直接在床上入睡,减少搬动的步骤,可以有所缓解。
宝宝3个月后,入睡会先进入深睡眠,放不下的现象会有好转。
对于抱睡期宝宝的应对建议:
放下时不要偷偷摸摸,有时候小心翼翼反而不如放松些坦然告之:“妈妈要把宝贝放在床上睡啦”,宝宝有了准备就不容易受到惊吓。
此外,宝宝浅睡眠比例高,而浅睡眠期间睁眼睛动两下甚至哭两声,都是正常现象,不要误会为已经醒了,从而对睡眠造成过度的干扰。
好像自带雷达,人一走就醒
有时宝宝已经一动不动睡着十分钟了,妈妈一离开宝宝就立马醒了,哪怕动静再轻…
其实同样的声音对人的觉醒作用不同,是否醒来和心理预期相关。
比如一模一样的音量,睡眠中听见正常杂音常能继续安睡,而听见大楼火警却往往立即觉醒。
遇到这种现象,一定要和宝宝打好招呼,需要告知这是正常声音,比如解释道:“安心睡觉,妈妈起身而已,没有走远。”
有妈妈说宝宝对声音特敏感,有时候翻身,床发出很轻微的声音就醒了,所以只好憋着不翻身…
可以尝试做脱敏,清醒玩时演示给宝宝看:
“你睡觉的时候妈妈是这样翻的,然后床就响啦,你听是这个声音哦,不要害怕,正常的。”
通过场景再现,重现声音的来源,帮助他们不再将这种声音与恐惧联系起来。
白天睡半小时就醒
很多妈妈在经历哄睡、夜醒的“夜间战役”后,多么渴望在白天宝宝的固定小睡时间,自己可以趁机休息,但所谓天不遂人愿…
好不容易等宝宝睡熟了,自己睡意刚来,宝宝就醒了,半小时都不到。
对于宝宝,特别是婴儿期的宝宝,白天小睡睡得短和他们的睡眠周期有关。
婴儿睡眠周期一般在30~45分钟左右,比成人短,且周期结束后容易醒来。
睡眠周期在4~6个月期间逐渐延长,届时会睡得更长一些。
睡眠能力增加后,也能够增加单次小睡所含的睡眠周期,延长小睡时间。
有的时候,父母往往先入为主,认为小睡就是半小时结束,安排起床活动,而不像半夜醒那样鼓励宝宝接着睡。
其实,这个时候再哄一哄宝宝还是可以让他继续入睡的。
但如果长期这样,孩子就会失去醒来后继续睡觉的意识,导致小睡变成习惯。
这样一来,要再让宝宝睡长觉就很难调整了。
小睡时间短受发育阶段和睡眠习惯影响,是出生前6个月睡眠中最大难题之一。
当排除人为干扰因素后,受生理条件所限宝宝仍有可能睡得短,所以父母还是要耐心镇定,避免过度焦虑。
入睡后抽动
有的父母看见宝宝睡着了后会突然抽动,担心宝宝身体出了问题。
其实,宝宝大脑发育尚不完善,睡眠时控制肌肉运动的大脑仍然有部分活跃,产生间歇性地抽动。
最初的3~6个月可采用襁褓、搂压等方式缓解抽动对睡眠的影响,一般这个现象随着成长自愈。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一些缺乏维生素D导致血钙水平低的情况,也容易出现抽动,父母要自己观察排查。
准时夜醒(对表醒)
小宝宝夜醒时间极其固定,每天在差不多在同一时间出现,呈现类似1点、3点、5点这种“对表醒”。
这是因为婴儿期的睡眠周期是45~60分钟左右,周期结束时容易醒,所以其间隔往往是整点半点。
有妈妈问:
“我家宝宝已经一岁半了,还是会夜醒。
断夜奶之前就每夜固定醒三次,后来狠心断了夜奶,竟然一晚上还要醒三次,而且还是同样的时间,宝宝的生物钟是不是已经固定了?”
这种夜醒是习惯性夜醒,宝宝在前一段时间总是在这个时间点醒来,而生物钟巧妙地记住并追踪了之前的情况。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不要着急,慢慢调节,宝宝的生物钟会改变过来。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对表醒都是习惯性夜醒,有时候确实是饿了之类,需要父母自己判断。
频繁夜醒
相比起准时夜醒的“定期来扰”,不固定的频繁夜醒更让妈妈头痛。
为什么越小的宝宝,夜醒会越来越频繁?
宝宝的胃容量很小,刚出生时每次只能吃几口,吃完2小时就会饿,这是早期频繁夜醒的生理原因。
随着宝宝的成长,饥饿不再是夜醒的主导因素,尤其是远远小于饥饿周期的夜醒,更可能是由于睡眠环境不一致或习惯性夜醒导致的。
睡眠道具依赖会导致宝宝在入睡后醒来时无法再次入睡。
这类似于成人在入睡前看手机,半夜醒来时要摸出手机看一眼时间,发现:“哦,才半夜” 于是接着再睡。
如果哪天摸不到手机,有些人无所谓,可以接着睡,但有些人可能就难以入睡了。
这是一种习惯和心理因素的作用,当然,相较于成人,这种情况在宝宝身上更为复杂。
宝宝夜醒夜哭的原因很多且复杂,夜醒不一定是因为饿。
可能的原因包括纸尿裤湿了、湿疹、冷热、白天受刺激、换床、家里来人、妈妈上班、学翻身、长牙,甚至蚊子咬。
留几秒时间判断,不要一醒就马上塞奶嘴,耐心排除原因,找到对策,才能让宝宝安稳入睡。
🎯想要第一时间获得资讯?
请加入MamaClub群:https://bit.ly/MamaClub-Telegram-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