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翼翼地抱着宝宝哄睡,经过漫长的哄睡时光…
宝宝终于睡着啦!
蹑手蹑脚到床边,慢慢地,一点一点往床上放,屁股放上去啦!
再接再厉,再放,放,放…
哇!一声大哭,宝宝醒了。
不抱不睡,一放就醒,全家人轮流抱通宵,更有甚者,还抱出了腱鞘炎、腰椎间盘突出。
这样抱睡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想要戒除抱睡,首先需要了解一下…
大人在抱着宝宝的时候,温暖的怀抱、走动产生的晃动,以及比平躺舒服的姿势,都会让宝宝觉得放松、有安全感。
很多大人也发现,抱着宝宝不容易哭闹,更好安抚,更好哄睡,于是就选择用抱哄的方式来哄睡宝宝。
在抱哄的过程中,宝宝在大人怀里睡着,一旦转移到床上,环境、温度一变,宝宝就容易醒,大人担心宝宝醒,就不敢放。
而且持续抱着,一旦宝宝有点醒了,大人可以马上接着拍拍、走动一下,就能帮宝宝接觉。
如果放到床上,很快就会醒,醒来又很难哄,担心宝宝睡眠不够,就一直抱着。
但正是因为大人不敢放,才让宝宝越来越依赖抱睡。
宝宝对抱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原来抱个三五分钟就好,现在抱几十分钟都撒不了手;半夜醒来也必须抱着才能继续睡…
不抱哄不了,抱起来又变成抱睡,这样恶性循环,导致抱睡越来越难改变。
养育是平衡的艺术,无论是一直抱,还是一点都不抱,都未免太极端了。
对于小月龄的宝宝,在大人可以承受的范围内,适当抱睡,可以减少哭闹、增加睡眠量,未尝不是一个办法。
但当宝宝对抱睡的依赖,超出了大人能够承受的范围,那么就有必要想想办法了。
0~3个月的宝宝,由于身体上的不成熟,对抱睡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需求”, 要结合自己宝宝的情况,因势利导,不宜强求。
4~6个月以后,宝宝的睡眠模式逐渐成熟,是相对容易纠正抱睡习惯的时机。
1岁以后,如果宝宝还有依赖抱睡的情况,通常是受长期睡眠习惯的影响造成的。
这时往往大人也受不了抱睡了,自然应该想想办法。
1. 睡沉再放
宝宝刚睡着时睡得比较浅,很容易受到干扰醒来,等宝宝睡沉一点再放,会比较不容易醒来。
如果刚放下没醒,但过不了多长时间就醒来,大人也不要急于抱起来哄睡,可以先尝试拍拍宝宝,帮宝宝接觉。
实在不行,再抱起重新哄睡,但仍然应该尝试迷糊就放。
2. 放慢一点
宝宝一放就醒,还有可能是突然失重和温度改变造成的。
在抱着哄睡时,可以在手臂垫个毛巾,放下时连着毛巾一起,宝宝不容易对温度变化产生警觉,睡稳了再把毛巾撤走。
在放下的过程中,一定要慢,避免头低脚高,要先放屁股。
稳定后,再慢慢放下头部,同时结合搂胳膊、轻拍、按手这些手段稳几分钟,一边拍一边跟宝宝说:“宝宝乖乖睡觉,妈妈手拿掉了哦”,让宝宝有心理准备再把手撤离。
担心跟宝宝说话会吵醒他?其实越是偷偷摸摸,宝宝越容易醒,一边说一边放下倒是能安抚宝宝。
也可以让宝宝趴在大人的身上,大人再慢慢地坐到床上,逐渐切换到半躺,然后到比较低的角度,顺势侧身,用滚动的办法,最终让宝宝躺到床上去。
3. 尝试床上入睡
宝宝在怀里睡着,睡到一半却迷迷糊糊发现自己在床上,也会让宝宝生气大哭,直接醒来。
为了维持睡眠环境一致,可以尝试迷糊的时候,就把宝宝放到床上,直接在床上完成入睡的过程。
如果不适应可以采用轻拍、白噪音、搂住等原地安抚方式,关键是“敢放”,与其放床就醒,不如醒着(迷糊)就放。
其实,如果从出生开始,大人就能有意识地多尝试迷糊就放,减少持续抱睡,也能减少将来严重依赖抱睡的情况。
虽然对于小月龄的宝宝,放下易醒或睡不长的情况更普遍,但长远来看,这个时候舍易求难,尝试迷糊就放仍然是值得的。
4. 借助一些辅助
在宝宝还没有完全戒除抱睡的时候,可以借助一些辅助措施,让自己抱得轻松点。
• 0~3个月的宝宝可以用襁褓,这样放下去不容易惊醒;
• 给自己准备一个摇椅,配上腰垫,新生儿还可以用背巾、推车,减少大人的体力消耗;
• 宝宝入睡困难的时候,可以抱着他在瑜伽球上轻轻颠;
• 可以放一些白噪音帮助宝宝入睡。
5. 解决生理原因
有些宝宝放不下可能是因为存在生理原因,比如胃食管反流。
在宝宝吃饱后,不要立即让他睡,吃完先拍嗝,竖抱一会儿,可以减轻胃食管返流的问题。
到6个月以后,宝宝抱睡会减少很多,主要是习惯,关键就在于建立新习惯,还是前面说的:要“敢放”。
抱睡问题不是一日养成的,同样也不可能一两天就解决。
习惯的改变是需要时间和经验积累的,父母更要有耐心,一次不行可以下次再试,不要急于毕其功于一役,也不要一遇到困难就放弃。
关注 MamaClub | ||||
Page | Group | Telegram | MumsGoo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