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没有原则的父母是养不出有规矩的孩子的!如何养出有规矩的孩子? -MamaClub

很多家长都希望给孩子充分的自由,给孩子最好的东西。

所以,一味地纵容,觉得“只要他喜欢就好”、“孩子高兴才是最重要的”、“这些规矩长大了孩子自然就懂”…俗话讲:

无规矩不成方圆

从小如果没有爸爸妈妈制定的规矩来约束他,孩子容易为所欲为,更不懂得判断自己言行是好的还是坏的。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将会变成一个不遵守规则的人,对于孩子的人际关系也将有非常大的影响。

 

“爱孩子”和“立规矩”从来不是单选题

其实,管得太少和管得太严的父母在我们身边都不少见,一般溺爱孩子的父母认为:

孩子要面临的压力已经很大了,趁着现在还小,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放纵孩子一下也不会对他造成什么影响。

太严格的父母则认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现在不从生活细节上管教孩子,以后怎么让孩子在社会上立足?

这两种观点听起来都有些道理,但问题就出在这些父母处理矛盾的方式不是综合考量。

而是在“爱孩子”与“立规矩”之间做起了单选题。

这种非此即彼的选择,必然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负面影响。

过度爱孩子的家庭造成孩子没规矩,不懂礼貌不懂尊重;后者则让孩子谨小慎微、循规蹈矩。

 

家长们有必要认识到
规矩和爱本来就是统一的

在《家庭教育》这本书中有这样一句话:

“有规矩的自由叫做活泼;

没有规矩的自由叫做放肆;

不放肆叫做规矩,不活泼叫做呆板。”

听起来很不顺口,但理解起来却不难:

“比如养牛场,周围用铁栅栏起来,牛在栅里吃草喝水。

东奔西跑,这叫做活泼,放牛人不好干涉它;

如果跳出栅外,就是放肆,就不得不干涉。

不出栅,这就是规矩;

如果在栅里,却不准它吃草喝水,或是东奔西跑,如此就是呆板了。”

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给孩子的爱,造成了孩子的自私与懒惰,让孩子缺乏最基本的能力与教养,那这种爱就是贻害无穷的。

相反,如果我们给孩子立的规矩,造成了家的淡漠和冰冷,让孩子的天性受到了压抑和扼杀,那么这种规矩就是毫无意义的。

毕竟家的本质是内心的归宿,需要的是真诚的关怀和亲近,需要的是人情味儿和同理心。

 

对孩子立规矩
父母这三点原则不能忽视

1. 有些事,不能惯

有家长说:

“家里有规矩,但孩子耍赖也没办法啊!”

这是很多家庭的通病,孩子不听你的原则,常常以哭闹、不吃饭来要挟父母。

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父母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低底线。

比如:

和孩子约定好每天只玩半个小时iPad,但孩子一哭闹,大人就妥协了,于是又多玩了半个小时

被惯坏的孩子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们的要求总是被满足。

第一次出现问题,大人就妥协,只会为自己和孩子的将来找来更多麻烦。

2. 有的事,必须孩子自己做

有的家长还认为孩子小,做事磨蹭,父母先帮孩子万事包办了,以后再培养也来得及。

其实在孩子每个年龄段,都有他们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告诉孩子什么事情是他自己要做的。

爱从来不是大包大揽,教会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帮他解决问题,这才是真正的爱。

让孩子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时间久了,他才会在成长中学会自立自强。

3. 有些责任,必须孩子自己担着

在绘本《我永远爱你》中就有这样的对话:

阿力:“如果我把枕头弄得羽毛满天飞,你还爱我吗?”

妈妈:“我永远爱你,不过,你们得把羽毛收拾起来。”

阿力:“如果我把画画的颜料洒在妹妹身上,你还爱我吗?”

妈妈:“我永远爱你,不过,你得负责给妹妹洗澡。”

这个故事中的妈妈做得特别好,她不厌其烦地保证,“我永远爱你”。

同时又不忘强调:

孩子,你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你要尽可能想办法恢复或弥补,你的所作所为带来的后果。

父母不能帮孩子逃避,而应该要求孩子为自己的错误言行承担后果,让孩子有面对错误的诚实和勇气。

 

这四条规矩必须从小养成

规矩一:粗野、粗俗的行为不能有

有一部分的孩子喜欢采用暴力的手段,强制别人服从自己的意志;用语言对他人进行攻击、胁迫,来实现自己的愿望。

但是,这样的做法是绝对不可取的!如果孩子出现了粗俗的言行,爸爸妈妈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要帮助孩子明辨是非。

明确地告诉他:

“以后不能这样做了,这是粗野的行为,是要挨骂的!”

然后家长引导孩子,让孩子自己反省,想出更好的办法来处理这样的事情。

这样的规矩能帮助孩子调整自己的情绪,学会如何对待自己想要的东西,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等等,在这个过程中。

孩子会不断地调整对事物的看法和自己的心态,等他长大后,他也会用这套模式去对待周围的人,变得更加理性、为他人着想。

规矩二:别人的东西不可以随便拿

有的孩子往往很难分清自己和他人,更不懂得分辨什么东西是自己的,什么东西是别人的。

所以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东西,他就会毫不犹豫地伸手去拿,觉得“拿到我手上就是我的了!”

这样的情况,家长们应该有意识地帮助他建立自己与他人的界限。

这样的规矩,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区分“你的”、“我的”,知道不是自己的东西就是别人的,别人的东西不能拿。

而“我的”东西一定归我支配,这种概念的区分,是最基本的道德和心态的基础,他长大后才更懂得尊重他人。

规矩三:不可以随意打扰别人

当孩子遇到好的事情,比如:

受到老师表扬了、交到一位新朋友等等,总会很兴奋地想要把它告诉爸爸妈妈。

无论爸爸妈妈在做什么事情他们总会毫不犹豫地打断,而且现在许多父母都是“孩子第一”。

所以常常允许孩子在任何时候打断自己讲话,而且还会高兴地回应孩子,这样的态度容易让孩子不顾一切打扰别人的习惯。

长大以后可能会以自我为中心,很难在集体中生活,如果发现孩子有这样的坏习惯,爸爸妈妈要在平时生活中有意识地帮他改正,告诉他:

“随便打扰别人是很不礼貌的,你想想如果宝宝在睡觉,小朋友一直过来跟你说话,宝宝会高兴吗?”

用心平气和的引导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让他知道被别人打扰是很不开心的事情,然后再给他立下规矩。

这样的规矩能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让他懂得当别人在忙的时候不应该去打扰他。

而且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换位思考,也会变得更加善解人意,这样更容易交到好多好朋友呢!

规矩四:做错事要道歉,并且有权利要求他人道歉

家长们疼爱孩子,总觉得“孩子还小”处处让着他,就算孩子犯错不道歉爸爸妈妈也会一心软就原谅他了。

这样的处理方法会让孩子觉得“做错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反正爸爸妈妈都会原谅我”,孩子没有了约束,难免会为所欲为,犯更多更严重的错误。

从小就教孩子,做了错事要道歉,这样才是懂礼貌的好孩子!在孩子犯错的时候,除了教育他之外,可以要求孩子对自己说一声对不起。

如果是爸爸妈妈错怪孩子了,也要向他道歉,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跟孩子一起遵守规矩。

这样的规矩能让孩子学会礼貌待人,诚实地面对,并且有勇气主动承认错误。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也学会了反省自己,也开始懂得维护自己的权利了。

爱孩子,是我们的本能;给孩子立规矩,让他成长为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大人,是我们的责任。规矩与爱的统一,才能成就孩子的未来。


关注 MamaClub
PageGroupTelegramMumsGoody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