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父母只看到孩子的缺点,是教育最可惜的事情 -MamaClub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位老师拿出一张白纸,纸的中间画上一个黑点,问学生:

“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们一眼就看到白纸上的黑点回答老师:

“一个黑点。”

老师沮丧地说:

“孩子们,难道你们谁也没有看到除了黑点之外的白色部分吗?”

这种现象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很常见,白纸上的黑点就像孩子身上的缺点,许多家长看待孩子,总是盯着他的缺点却忽视了其他表现良好的地方。

越关注孩子的缺点,孩子的问题反而越来越多,缺点也更加积重难返。

 

看看下面这些场景是不是很熟悉?

孩子中文考了100分,数学考了95分,家长的注意力马上集中在数学上并开始质问孩子:

“数学为什么错了这么多?”,“粗心大意的毛病还是改不掉…”

看到别人在朋友圈发孩子钢琴比赛获奖,就会联想到自己家孩子不好好练琴,经常哭闹想放弃,忍不住就生气的觉得

“为什么我的孩子这么糟糕?”

孩子性格活泼、富有同情心和人缘好,但是成绩却一般,家长经常挖苦孩子:

“成绩这么差,人家怎么还愿意跟你玩?”

一部分的家长们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担心孩子的缺点会影响成长与发展,于是把注意力都放在孩子的缺点和不足上,一点小问题都表现得特别敏感。

还有些家长,由于对现状不满,对未来感到恐惧,导致自身焦虑紧张。

他们对孩子有着很高的期待和要求,于是看孩子的时候总觉得这里不够好,那里也不行,结果加剧了焦虑,就这样开始恶性循环。

当然,家长们都是希望孩子好,这一点毋庸置疑。

但如果眼里都是孩子的缺点,却不懂欣赏他们的优点,这样会对孩子造成消极的心理暗示,损伤孩子的自信心,孩子会觉得自己真的很不行、很差劲。

一旦孩子有了这种消极的认知,他们就会缺乏积极向上的勇气和动力,畏惧挑战,抗挫折能力和抗压能力也会很差。

一个学生跟老师讲述了他的心事,说他在家里好像做什么都是错的。

他虽然听了妈妈的话,叫他去洗碗,但妈妈发现没有收拾成她满意的样子就会说:

“做事敷衍了事、一点都不仔细。”

若他晚洗澡一点,妈妈就会指责他“懒,拖延”。

最后那9岁的学生很心酸地问老师:“老师,我是不是真的一无是处?”

有多少孩子就是在父母给予差评中形成了自卑、消极、无助、缺乏斗志的思维以及成长也难免会受到限制,这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

 

一位追求完美的妈妈,教育孩子方面也是如此,她经常拿别人家孩子的优点和自己孩子的不足作比较,然后打击和否定孩子。

接着,妈妈看到孩子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别人要他的玩具,孩子就乖乖给别人了。

妈妈说:“感觉这孩子太胆小了,很笨。”

她朋友说:“为什么你不会觉得你孩子是善良、平易近人呢?”

很多时候,孩子是“好”是“坏”,取决于家长如何看待。

换个角度看孩子,缺点也可以转换成优点或与众不同的特点。

内向和害羞的孩子,通常做事认真严谨、善于思考;调皮好动的孩子,领导力强、人缘好…

教育的真谛,不是一直挑剔孩子的缺点,而是用心发现孩子的优点,给予正面的激励和反馈,用优势带动缺点的改进,孩子会在良性的循环中越变越好。

著名发明家爱迪生上小学时,学校买来了新教材,爱迪生很好奇把它给拆了,又装不回去,气得老师请来了他的妈妈。

老师对爱迪生的妈妈说:“你的儿子太爱拆东西,你要让他改这个毛病!”

“老师,我观察儿子很久了,他跟别人最大的不同就是喜欢拆东西,你叫他改掉这一点,那儿子不就跟别人一样了吗?”

爱迪生的妈妈相信这是儿子最大的优点。

因为妈妈对爱迪生的了解、欣赏与鼓励,保护了他的好奇心,也让他能在一个自由、支持性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最终成为20世纪对人类贡献最大的科学家之一。

试想,如果爱迪生的这一特点,被当成调皮捣蛋的缺点来看待,结果恐怕又会是另一番模样。

 

一位教育专家曾在演讲中指出:

“成功父母和失败父母的区别就是,前者将孩子的优点和对的东西挑出来,而后者是一眼就看到孩子的缺点。”

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有自己优缺点的,家长看待孩子应该客观,并全面地看到孩子的缺点,然而也要看到他们的优点和闪光之处。

优点被发掘出来的孩子会散发自信、内心强大,善用自己的优势创造人生的精彩,也能正视自己的缺点与不足。

未来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工作上表现都会更好,幸福感更强,也能更好地应对压力和挫折。

对家长来说,做好这两点很重要:

1. 父母自己调整好心态

如果家长看待孩子,只看到缺点,首先需要从自身找原因。

因为家长内在的恐惧不安越多,看到孩子身上的问题就会越多。

乐观积极的父母,看待问题可以客观并全面,往好的方面想;而一个消极、暴躁和焦虑的家长,往往会放大孩子的缺点,总把事情往坏的方面想。

因此,家长不要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反观自己的内心,是否是对现状不满意、对未来充满焦虑?

从自己能做的做起,通过努力和学习不断进步,找到自信和对生活的掌控感。

这样情绪和思维才会逐渐变得乐观积极,看待问题的角度也会不一样。

2. 对孩子的期望要适当

有位作家曾说:

“如果小孩成绩不是很优秀,不要轻易放弃,因为世界上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就像种植物一样,山坡地种竹笋、香蕉和烂泥巴里种芋头,不同植物适合不同土地,不是只有一个样子而已。”

每个孩子擅长的事情都不同,父母的期望可以帮助孩子树立目标,充满动力以变得优秀。

但是如果期望过高、不切实际,会给孩子带来沉重的压力。

当孩子达不到期望时,也会造成孩子自信心下降,家长心态失去平衡。

因此,家长永远不要拿孩子和别人比较,别人做得好的地方,孩子也一定要达到那个水准,而是要让孩子和过去的自己比较,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进步,终有一天孩子会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天地

给孩子的期望要符合实际情况,接纳孩子真实的模样。

即使不完美、有缺点,也要好好疼爱、接纳这样的孩子。,这样才会更大地发挥成长潜力,收获幸福快乐的人生。


关注 MamaClub
PageGroupTelegramMumsGoody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