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最好的教育是陪伴,而不是陪着 -MamaClub

陪伴,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珍贵的礼物,也是最好的家庭教育之一。

董卿在《朗读者》里说:

“陪伴是一种力量,在这个世界上,失去了陪伴,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意义。”

对于孩子的成长,陪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今,有的家长全职在家陪伴孩子,却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效果。

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说,陪伴是一门学问,那么亲子陪伴存在哪些误区?如何做到高质量的陪伴?我们一起来看看:

 

亲子陪伴不是在一旁看管儿童,然后各行其是,没有互动便不能称之为良好的亲子陪伴。

亲子陪伴不仅是时间和空间的交叠,更重要的是“走心”。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互动,并不意味着父母要将孩子所有的事包办代替,亲子陪伴不是溺爱,而是和孩子一起分享、参与、合作。

 

陪伴不是一味地“管教”孩子,不过多干涉和强迫孩子,降低父母的控制欲,少说“不可以”“必须”“一定”“不听话”“不乖”这样的词汇。

如何做到打破误区,高质量陪伴孩子,有以下几条建议:

 

当我们陪伴孩子的时候,还需要积极地进行倾听。

倾听孩子时有什么要求呢?我们需要温和的态度,愉快的心情,专注的目光,并能够蹲下身体,让孩子们感受到父母的爱护,以及平等的态度。

这样在陪伴孩子时,才能真正做到有效倾听。

倾听时如何形成双向互动呢?可以用“五步法”:

第一步: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父母需要把自己的感觉和愿望放在一边,当孩子犯错时,我们要有意识地将自己的感受和期待压下去。

第二步:停下手中做的事情,专注地倾听

当我们专注地看着孩子,其实就是告诉孩子:你很重要,你的话很重要,你做的事很重要,你对我很重要。

第三步:镜子式反馈

把孩子的所思所想所感,按照本来的样子反馈回去,不带任何个人情绪和个人意见,实事求是地陈述孩子的感受。

第四步:在幻想中满足孩子的愿望

“要是此时能来一支马良的神笔就好了,这样我们宝贝就不用天天做作业了。”

其实这样的幻想孩子知道是不可能的,但是却能让孩子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并感受到被父母关心和理解。

第五步:进行引导

在倾听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性意见,孩子才更容易接受。

因此,在陪伴孩子的时候,做到积极倾听,是走进孩子心灵世界的不二法门。

 

小孩子的好奇心都是非常强烈的,在大人眼中觉得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在孩子看来却是非常的神奇。

所以,当孩子看到一些稀奇的、没有见过的事物时,会化身为“十万个为什么”

父母积极回应孩子,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重视,被看见。

比如,孩子看见路边的一只小虫子,对妈妈说:

“妈妈快看,这里有一只小虫子哎!”

这时父母可以说:

“哇,真有一只小虫子呢,谢谢你告诉妈妈,你真是一个细心观察的好孩子”。

然后还可以带孩子一起观察这个小虫子。

那么,面对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家长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

1. 认真对待,给予孩子积极地回应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

这会让孩子发现问题的积极性得到肯定,从而更加乐于去发现、探索新的问题,极大的促进孩子提升大脑的活跃度。

2. 家长及时更新知识库

孩子有时的一些提问会让家长感觉到很犯难,不懂得该如何回答。

对此,家长也要多多学习,可以通过课外读书、网络浏览等等方式来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量,扩宽自己的知识面。

3. 引导孩子自主去探索

有一些家长非常注重孩子的学习问题,非常乐于回答孩子的提问,但是有些家长却是直接把问题的答案告诉孩子。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要直接回答孩子的,对于一些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家长可以慢慢引导,让孩子自己去思索、发现答案,这会比直接告诉孩子答案更加有趣。

孩子通过自己的摸索最终发现答案也会使自身获得满满成就感,变得更加自信。

父母积极回应孩子,孩子不仅看见自己存在的重要性,也感受到父母的爱。这是高质量陪伴必不可少的一步。

 

陪着并不等于陪伴。

假装陪伴比不陪伴更加伤害孩子。

因为假装陪伴孩子,就会给孩子传递一个信息:我是不重要的,我是不值得父母陪伴的。

如果父母在当下有事情处理,或者很工作一天非常疲劳,此时此刻不想陪伴孩子,可以真实的告诉孩子你的想法。

如果选择了陪伴孩子,就要全然的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

孩子需要的是一个真实陪伴他的父母,而不是一个假装陪伴他的父母。

陪伴孩子,重要的不在于时间多少,关键在相处过程中的“质”。

用心陪伴孩子,充分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每一刻时光,让孩子身心放松、满足,他们才能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才会努力阳光地成长。

在陪伴过程中,不假装,而是用心,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滋养。

 

有些父母在陪伴孩子时喜欢说教,比如,和孩子一起玩拼图时,有的父母会说不是这样拼的,应该如何去拼。

甚至还有的父母看见孩子半天拼不好,就说:

“这么简单的拼图你都拼不好,你是不是笨啊,我来教你。”

一旦父母开始说教,评判孩子,爱就没了,并且孩子也无法享受这段亲子陪伴时光,反而还会变得小心翼翼,生怕父母说自己。

现在很多父母工作都特别忙,他们不愿意把陪伴孩子的时间都浪费掉,所以有些父母陪着孩子的时候就会进行说教。

如果父母总把陪伴当成说教的机会,那么孩子就会避免和父母共处一室。

这是因为父母在陪着孩子的时候没有带给孩子温馨的感受,只会觉得父母唠叨起来没完没了的很烦,从而会使孩子失去耐心。

陪伴不说教,不评判,就是对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送给家长这样一段话:

教育,就是陪伴,而不是陪着;教育需要蹲下来和孩子讲话,让孩子成为主角,倾听孩子的声音,给孩子时间‘胡思乱想’。

家长的每一次放手,能让孩子有点滴进步,教育就是让每个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发光。”

陪伴,不是陪着,是看见孩子的内心,倾听孩子世界里的喜怒哀乐、悲苦愁困。

深入孩子内心,用心陪伴孩子成长,与孩子建立长久亲密感,孩子才愿意向你敞开心扉。

为人父母,只有读懂孩子的真实意愿,才能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予有效的心理辅导。

而这一切,都来自于父母的“精心”陪伴。

每一个孩子,都是坠入凡间的天使,父母的“精心”陪伴,使孩子如虎添翼,展翅高飞。


关注 MamaClub
PageGroupTelegramMumsGoody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