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孩子,我们难免功利。
买很多书,是希望孩子作文写得好;
报兴趣班,是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学才艺,也是看什么能加分就让孩子学什么;
我们希不希望孩子做一件事的判断标准,就看有没有用,尤其是对学习来说是否有用。
然而,当我们抱着功利心去做某件事,最后的效果可能要大打折扣。
在功利之下,是父母深层次的焦虑,孩子也深受影响,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过早地失去了学习兴趣。
正如一句名言所说:
“功利主义的人生就像一把没有刀鞘的刀子,锋利但是不好看。
如果生活这盘菜,用这样的刀来切,便是一种让人难以释怀的悲哀。”
养育之路,我们越急着去获得成果,往往失去的也会更多。
有时候,放慢脚步去做一些“无用之事”,孩子的收获反而会让你惊喜。
第一件“无用的事”:玩
有位幼儿园老师曾说:
“教书这么多年,我最常听到的问题就是家长担心地问:孩子是不是每天都在玩?”
当得知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家长们免不了抱怨:
“不学拼音?不学加减法吗?回头上小学跟不上怎么办?”
在父母看来,玩就是最“无用”的事。
在孩子的成长中,玩耍时间总是最先被牺牲和舍弃的,批评小孩时,也将“玩”说成一无是处。
似乎玩与学是对立的,甚至是有害的。
其实,游戏与玩耍对孩子来说,比我们想象中更加重要,它们不仅能培养孩子各项能力,也是孩子童年幸福的保证。
拿“过家家”来说,这几乎是所有孩子都喜欢玩的一种角色扮演游戏,桌子上摆满瓶瓶罐罐假装做饭,拿着勺子假装给毛绒玩具喂食物,你扮演爸爸,我扮演妈妈…
看似无聊、无意义的玩耍行为中,孩子从中锻炼了自己的精细动作,提升语言沟通的能力,他们用这种方式了解成人世界的规则,同时还学会了分工与合作。
即使没有这些益处,玩耍时的纯粹快乐,也是一种收获。
对于孩子而言,看似无聊的行为里,蕴藏着终生受用的各种能力。
第二件“无用的事”:没用的爱好
一位父母在电梯口贴了这样一张寻物启事:
他在最后写道:
“这是孩子收了很久的卡片,是他很心爱的东西,如果您捡到了,请及时联系我们,非常感谢!”
网友们看后都表示很感动。
这位父母所珍视的,不是孩子的卡册,而是孩子珍视卡册的心情。
童年里,不少孩子都会对一些事情痴迷,或者有一些特殊的爱好,他们的愉悦感、幸福感往往就是来自于这些“没用”的小东西。
遗憾的是,这份心情并不被大人理解。
大人们外化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有没有用、有没有意义。
一旦孩子的学习成绩有所下降,这个“爱好”就变成了罪魁祸首,遭到毫不留情地制止和打击。
实际上,一个爱好只要不违背社会公德,在安全的范围内,都不会成为影响孩子学习的关键因素。
一个幸福充实的童年,孩子应该有一些时光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虽然从短期看,这些事不能帮助孩子解决任何实际问题,但是却能带给孩子积极乐观的心态,孩子的精神也必定是充实的。
在做着这些事情的时候,孩子也在享受实实在在的快乐。
童年里的这些快乐,对孩子的一生而言,可能是最宝贵最有价值的东西。
第三件“无用的事”:读闲书
一位家长朋友的口头禅是:“闲书害人。”
在他看来,如今的课外读物太杂,那些与学习没有直接关系的书,都是“闲书”,孩子读多了不好。
他的孩子只被允许读老师指定的书,或者是和考试有关的书。
然而,读闲书真的没用吗?
对孩子而言,兴趣是阅读的第一动力。
换句话说,培养阅读习惯的早期,读得快乐是很重要的。
唯有先满足自己的兴趣需要,才能继续广泛阅读,大人眼中的“好书”,孩子不是不读,只是需要时间而已。
闲书,是孩子爱上阅读的诱饵。
关于孩子能不能读闲书,作家汪曾祺曾这样回答:
“读杂书有以下几种好处:
第一,这是很好的休息。
第二,可以增长知识,认识世界。
第三,可以学习语言。
第四,从闲书里可以悟出一些写小说,写散文的道理。”
所以“闲书”并不“闲”,它是孩子阅读路上很重要的一部分。
闲书里也有做人的道理,指引自己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孩子在不久的将来是会有所收获的。
只要书的内容是无害的,孩子喜欢读闲书并不是坏事,我们只需要观察孩子兴趣的变化,适当加以引导即可。
第四件“无用的事”:体验生活
现在孩子的童年,似乎并没有那么快乐。
过去的孩子,大学并不是唯一的出路,书读得不好,会生活也值得大人骄傲,叠个被子、洗个碗,家里人就觉得很欣慰了。
而现在的孩子想让父母幸福起来,就难得多了。
因为大家对孩子评价标准都很单一:那就是学习成绩,孩子学不好,那就是失败。
在父母看来,除了学习无关的事情,都没有必要体验。
在某档综艺中,一位妈妈甚至坦言:
“我对小朋友的教育理念是,没有快乐童年,小朋友是需要一个严格的学习环境和态度的。”
孩子的成长被套上学习的紧箍咒,而父母常常因为孩子成绩不好,整天长吁短叹。
很多孩子在本该天真无邪的年纪里,有着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
大人们似乎将孩子的幸福寄托在未来宏大目标上,认为在当下的生活,除了学习都是没有意义的。
一个小孩想进厨房帮妈妈做饭,马上就会被赶出来:
“这种小事不用你做,你看书去”。
少了对生活的真实体验,没有自主又没有自信,孩子渐渐失去了感知幸福的能力,困顿于眼前学习上的忧患。
幸福的能力,是孩子一生最重要的东西。
这种主观上的感受就藏在生活的细小的点点滴滴之处,全家人一起大扫除、一起散步、一起研究厨艺…
要让孩子去看生活的每一面,孩子才不容易“空心”。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提出:生活就是教育。
让孩子体验生活,就是为了唤醒孩子的生命力。
对孩子成长来说,有用、没用,其实没有一个衡量标准。
当下很多看似无用的东西,在未来很有可能成为孩子成长的养分。
作家六神磊磊曾在某次访谈中说道:
“小时候读金庸的小说,老师、家长都不知道金庸小说的好,当时他们跟我讲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读这个东西没用。
他们做了一个判断,孩子的这个爱好没用。”
“我当时也挺相信,觉得这个东西是没用的,但问题是谁想到20、30年之后就有用了。”
现如今,解读金庸成了他的工作。
所谓的“无用”,做到了极限,也能变得极为“有用”。
庄子说: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孩子人生中一些很重要的变化,可能就是来自这些无用之事。
陪伴孩子成长,我们也要适当放下对“有用”的执着,去做一些无用之事,它并没有那么多恶劣影响,反而丰盈了孩子的生命。
关注 MamaClub | ||||
Page | Group | Telegram | MumsGoo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