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多的小孩打完疫苗,缩在爸爸怀里哭得歇斯底里,于是爸爸脱下外套,把孩子整个包裹了起来。
神奇的事情发生了,瞬间,孩子就安静下来…
网友纷纷感叹:
“爸爸的衣服有魔力。”
其实,不是衣服有魔力,而是爸爸透过衣服传递给女儿的“安全感”,让孩子安下心来。
爸爸衣服的包裹,其实是在说:
“没关系,别怕,爸爸妈妈在这里,你永远是安全的。”
安全感是个很奇妙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从出生就开始汲取力量,伴随影响人的一生。
心理学研究发现:
在婴儿期没有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的孩子,要花更多精力去学习和他人建立深入而亲密的人际关系的能力。
安全感如此重要,但安全感到底是什么?
育儿专家表示:安全感=稳定而可控的感觉。
而构建孩子的安全感,以下三个关键词很重要。
爱的正面回应
让孩子相信“被爱”
育儿心理学做过一个“视崖实验”。
把宝宝放在一些特意搭建成“视觉悬崖”的环境中,测试孩子是否敢爬过去。
研究表明,如果妈妈表现出害怕,宝宝就不敢向前爬。
如果妈妈向他微笑,大多数的宝宝都能够爬过“视崖”。
可见,妈妈的微笑鼓励,对宝宝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实,这就是回应。
等孩子遇到“不确定因素”害怕时,首先求助的是最亲近的妈妈。
如果这时候妈妈没有回应,他会觉得自己是孤单而被抛弃的,自然无法习得链接世界的方式。
相反,如果他得到妈妈的正向回应,他也就有了勇敢闯世界的勇气。
对孩子来说,他其实会在成长中遇到很多次危险“视崖”。
比如说玩具被抢,被小朋友欺负、摔倒。
在我们大人看来这些是小事,又或者认为这是可以教育孩子独立的机会。
但父母一定要注意的是,当孩子遇到“不确定视崖”时,我们是否回应,以及如何回应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孩子的安全感就是在这样一次次正面回应里积攒而来。
台湾脑科学家教育专家洪兰曾举例:
“很多孩子在玩玩具,玩着玩着会突然叫‘妈’。
这时候,如果妈妈回答‘在这呢’,回应出‘你有什么事,你来告诉我’的态度,孩子就会安心继续玩玩具;
如果这时候妈妈没有回应,孩子就会马上放下玩具,开始哭闹找妈妈,这就是安全感。”
也就是说,当孩子寻求安全感,父母一定要及时地正面回应。
让孩子相信,父母永远在身后保护他。
教育博士陈美玲将三个儿子培养进了斯坦福大学,三个孩子从小就很独立自主。
谈到培养的秘诀,陈美龄提到一点:
“他们问我问题的时候,我从来不会说等一下。
有些时候我在做饭,我也会把火关了,回应孩子‘你问得真好,我们一起去找答案’”。
孩子就在妈妈的及时正面回应里,坚定地相信:
我是重要的,不管什么时候,我都是爸爸妈妈的宝贝。
这种强烈的归宿感,能潜移默化将孩子的安全感积攒得够够的。
稳定的养育
让孩子享受安全
前段时间,闺蜜的儿子,突然开始“挤眉弄眼”,脸部不受控制地抽动。
后来被诊断出抽动症。
医生说:
“造成抽动症的缘由很多,排除生理因素的话,有可能是受了惊吓心理压力太大。”
闺蜜百思不得其解,不管她怎么回忆,也没觉得孩子遇到过什么大事,受到过什么惊吓。
后来,闺蜜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
孩子自己解开答案:
“妈妈经常突然发脾气,突然打我,我很害怕。”
闺蜜的性格暴躁,情绪经常失控,其实她早就觉得“不对劲”。
每次,她朝孩子伸手,孩子就会下意识躲开:
“妈妈,我还以为你要打我呢。”
她以前还觉得孩子很奇怪,现在才理解,自己的情绪失控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伤害。
闺蜜又后悔又自责,哭得很伤心,但给孩子造成的伤害已经无法避免。
像闺蜜这样的“妈妈”其实不少。
她们当然爱孩子,但或许工作太忙,或许压力太大,不由自主就把孩子当成宣泄对象。
在最爱的人给予的伤害面前,孩子不会不爱父母,但会缺失安全感,学不会爱自己。
育儿专家兰海,这样谈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安全感的培养过程中有一个关键词叫稳定。
孩子的生活环境要稳定,照顾孩子的人要稳定,照顾孩子的人的情绪要稳定。
如果能做到这三点,孩子的安全感就会棒棒的。
如果没有,那就要记住一句话,在多变的环境中,给孩子一个稳定的可能。
可能是父母的爱,可能是父母的拥抱,也有可能是让孩子觉得安全的小玩偶。”
无条件接纳
让孩子习得自我喜悦
热播剧《小舍得》,学霸子悠,当着全班人的面说:
“我妈妈不爱我,她爱的是能考100分的我。”
听到这句话的妈妈,形容自己的脑袋立马就嗡一下,心就受不了了。
哪个妈妈会不爱自己的孩子呢?
很多时候,恰恰是因为太爱孩子,才变得无法接纳“不足”:
你怎么阅读速度那么慢,这样怎么进步?
你怎么能没有特长呢?这样会输在起跑线上啊。
你怎么这么内向?这样会影响社交能力啊。
父母心心念念关注着孩子的每一个短板,竭尽所能地想把孩子的短板拉长,给孩子一个看得见的锦绣未来。
遗憾的是,我们以为的好,在孩子看来,其实是无法接纳的“爱”。
武志红老师有个“安全岛”的概念:
父母无条件接纳和积极关注是孩子至关重要的成长因素。
当内在得到满足,孩子心中就会形成一个安全岛,可以自信去探索世界,去建立关系,不惧怕受到伤害。
随着年龄增长,这种安全感会成为一种潜意识,决定整个人生的质量。
当然,父母的无条件接纳,并不只是对孩子的问题置之不理。
而是说,我们爱孩子就是爱他本来的样子,以及在此基础上鼓励他做更好的自己。
神奇之处就在于,当父母无条件接纳孩子时,孩子的表现反而会令人惊喜。
因为他相信:
父母爱我只是因为我是我,而不是“学习好、懂礼貌”这些附加条件。
当亲子关系顺畅时,很多要求就不再是父母提出的,而变成孩子发自内心的“内驱力”。
温柔而坚定
理解和回应
早教专家小七老师说:
“培养孩子的安全感,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温柔而坚定,理解和回应。”
就像爸爸那件衣服,之所以神奇,不过在于,它让孩子感受到:
我哭了,爸爸回应我了。
我害怕了,爸爸给我稳定的环境了。
不管我怎么哭,爸爸都接纳我,告诉我:
“没关系,爸爸在。”
回应,稳定,接纳,孩子也就在父母这样的安全感构建中,厚积薄发出闯荡世界的铠甲。
关注 MamaClub | ||||
Page | Group | Telegram | MumsGoo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