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山庄》里有一句话:
柔软的舌头可以挑断一个人的筋骨,语言有时候比暴力更伤人。
亲密关系中,两个人即使再生气,争吵再激烈,切记一定要三思。
恶毒的话一旦出口就很难收回,受到伤害的不仅仅是对方,还有你们之间的感情。
越是熟悉的人,越是招招致命
发现没有,越是亲近的人,我们说起话来越是肆无忌惮。
有时候完全不过脑子,潜意识里觉得没关系,我们这么亲近或关系这么好,ta不会计较的。
这种想法传达出的意思无非就是,亲近的人对自己应该要无条件的包容。
如果双方发生矛盾或争执时,你就会条件反射地用恶毒的语言来攻击对方,甚至由于彼此的了解,所以你会专门挑ta的软肋去否定和侮辱。
这样的确会给你带来快感,让你觉得解气。
可你不知道的是,你在攻击对方的同时,也正在暴露自己的尖酸与刻薄。
你们关系很近,但不代表这层关系无坚不摧。再坚硬的石头,都能被日复一日的滴水穿透,更何况是拿着难听伤人的恶语刺向人心呢?
人在内心会设置一道道门,你的每次恶语相向就会让ta不断关上曾对你打开的心门。
当你越来越恶劣时,你就再难感受到ta心底的那份柔软了。
其实,真正拎得清的人不会因为双方关系亲近,就觉得对方应该承受自己的坏情绪。
更不会在伴侣或者亲人的伤口上撒盐,让其痛不欲生。
可很多人就有这样一个坏毛病,在外人面前表现地尽量端庄体面有教养,但却把最没耐心、最恶毒的一面留给身边人。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世界上最温暖的是语言,最伤人的也是语言。
人际交往中,恶语从来都不是利器,它可能是“迫害”一段关系的凶器。吵得凶,骂得狠,表面是你赢了,但实际上早已输得体无完肤。
你输了格局,伤了亲人,也断送了这段关系。
逞一时之快,得一世之悔
人在争吵的时候,保持理性确实不容易。我们往往在恶毒的语言脱口而出后,又开始懊恼自己的冲动。
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措辞:
“我不是那个意思,当时是因为真的气急了,才口不择言的。”
有些过错可以弥补,有些错过就真的不会有挽留的余地了。
在《婚姻故事》这部电影中,妮可和丈夫查理因为异地工作的原因,两人刚开始决定和平分手,妮可的原话是:
“我不想太咄咄逼人,我希望我们还能继续做朋友。”
但后来,因为律师的介入,他们的离婚不仅要花费大笔金钱,连过程也变得繁琐复杂。
两人为了争夺孩子的抚养权,在沟通无望的情况下,争吵爆发。
妮可抱怨丈夫从来不考虑自己的感受,丈夫反击说希望妮可从来都没有嫁给自己过。
在后续的扯皮中,他们开始对彼此进行人身攻击。
丈夫说,妮可身上包含了他们长辈身上的所有缺陷,躺在床上时,他能看到妮可母亲的影子,这让他感到恶心。
妮可也反击丈夫的一系列行为让自己反感。
更过分的是,他们诅咒彼此的未来、攻击对方在事业上的能力、批判贬低另一方的道德和人格…最后丈夫歇斯底里地对妮可吼道:
“每天醒来,我都希望你死了!”
恶毒的语言让两个人泪流满面,原来彼此眼中的自己是这么不堪。
但随后,从双手掩面,跪在地上啜泣的查理来看,他难以置信自己能说出这么恶毒的话来。
离婚后,查理偶然间读到了妮可对自己的真正评价,才发现那次大吵时,恶毒的评价根本不是对方的心里话。
但奈何,他们已经分道扬镳。
其实,婚姻免不了争吵,一辈子没红过脸的夫妻虽然有,但很少见。
小吵怡情,大吵伤心,夫妻间偶尔斗嘴也未必就不是件好事,可过激的语言却常常使人深受内伤。
这让暴力者事后后悔,被暴力者难以释怀,最终落得个两败俱伤的结果。
控制情绪,解决问题
林语堂说:假定婚姻中的你们不吵架,一点人味都没有了,而如何吵则是一门艺术。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说话,这是为了沟通,而吵架就是因为沟通不畅导致的结果,继而重新启动的另一种比较激烈的沟通方式。
但很明显,用这么激烈的方式不仅很难使问题得到解决,反而有可能制造新的麻烦。
情绪上头的时候,解决问题已不再成为第一要务,很多人更喜欢用那些狠话、脏话来发泄自己的不满。
而这也正好说明了ta在这段感情中缺乏自信,想要以极端的方式获取关注。
所以,情绪稳定很重要,在亲密关系发生矛盾时,一定要保持冷静。
想张口攻击对方的时候,问自己一句,这句话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吗?
如果没有,甚至是火上浇油,那就别说。
要避免让自己陷入谁对谁错这种无意义的争执中,将注意力聚焦在解决问题上,自然而然地,你的情绪就能平复下来。
还有一种情况是,很多人在吵架的时候特别容易口是心非。
明明很在乎一件事,偏要说得不痛不痒;明明想让对方这么做,却要拿硬话刺激对方往另一个方向走;明明很舍不得,但动不动提分手…
为什么就不能把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告诉对方呢?
说反话,显示不出一个人的骨气,反而是一种智慧缺失的表现。
我们经常说,说话是一种艺术,相应地,吵架也需要艺术。
好的婚姻,需要吵架;幸福的婚姻,则要懂得如何吵架。
关注 MamaClub | ||||
Page | Group | Telegram | MumsGoo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