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挑剔的父母,孩子会受到多少伤害? -MamaClub

网上曾有人模拟过名为《爱挑剔的妈妈》的场景。

场景一:

孩子语文和数学都考了90分,妈妈问:“为什么不是一百分,那十分扣在哪里去了?”

孩子回答:“粗心了。”

随后妈妈说了一堆对孩子不满的话。

场景二:

孩子兴高采烈地对妈妈说:“妈,我美术节得了第一名。”

妈妈立马批评道:“给我多放点心思在学习上面,你看你的书那么新,一点都不认真…”

孩子说:“我的语文书都翻烂了。”

结果妈妈又找到了问题:“一点都不知道爱惜!”

对于这些情景,不少网友表示感同身受:

在挑剔的父母眼里,不管怎么努力,他都能挑出你身上的问题和不足。

这是一种很深的绝望感和压迫感。

这种压力,会让孩子充满不安和焦虑,难以放松、自由地探索和成长,抑制了孩子的潜能。

有些家长会觉得,挑出孩子身上的毛病和问题,才能帮助他更好地进步啊,事实果真如此吗?

 

挑剔的父母

挑剔的父母,通常表现为以下两种:

1. 是要求很高,标准很苛刻

这类父母,通常对孩子抱着一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要求很高,标准苛刻。

在他们的想象中,有一个“完美小孩”的形象,一旦孩子的行为和表现没达到他的要求,便会产生心理落差,对孩子感到失望、不满,批评之声随之而来。

比如:

孩子的字写得不够好、作业做得不够快、成绩没有名列前茅;

起床太慢、动作磨蹭、做事笨手笨脚···

由于预期目标定得太高,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许多孩子成长过程中正常的表现和问题,都让哪些挑剔的家长们如临大敌,当成很严重的缺点来攻击孩子。

2. 总按照自己的想法、喜好去要求孩子

还有一类父母的挑剔,源于较强的控制欲,他们对事情有自己的一套想法,于是也想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事。

一旦孩子没有严格按照他的想法来,便会认为是孩子的不好。

比如:

想让孩子在星期六做好作业,星期日再出去玩,结果孩子自己先打算出去玩,再回来做作业,家长就批评孩子“不想写作业、拖延。”

家长想让孩子学自己认为有前途的专业,孩子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了其他专业,家长就念叨孩子:

“选的什么专业!哪有当老师稳定?”

他们没有意识到,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考方式,在很多非原则性的事情上,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这并不意味着不好或者错误。

 

父母的挑剔
是对孩子的否定

曾有一篇演讲《父与子的战争》,讲述了父亲从小对他的苛刻和挑剔,从来不知道夸奖他。

期末考试,马丁考了全年级第二名,正准备邀功,父亲却问:

“第一名是谁啊”?

后来,马丁终于把第一名的成绩单放在父亲面前,可父亲却又盯着一道错题,责备道:

“这道题我给你讲过吧?人生最大的愚蠢,就是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

马丁感慨,人生最大的悲哀不是犯同一个错,而是父亲对他的“不认同”。

对孩子来说,父母的评价深刻影响着他对自己的认知。

如果家长经常盯着孩子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批评、否定孩子,就是在不断传递着这样的信息:

“你不行,你不好,你得听我的。”

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对自己产生深深的怀疑,感觉自己一无是处,自我价值感低,内心敏感自卑。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终其一生都在寻求他人的认可,会过得很累,很不快乐。

更严重的是,当他们为人父母后,也会用同样挑剔的方式养育孩子。

就像一位妈妈所说:

“从小就是被挑剔指责长大,忍不住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孩子,自己的不自信,导致了孩子的不自信。”

挑剔,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限制了孩子成长潜能的发挥,因为不自信会让孩子泄气,从而缺乏前进的动力和勇气。

比如:孩子画了一幅画,如果家长指出来的都是不足,孩子可能从此丧失了画画的自信和热情,不敢自由地表达,甚至不愿意再画。

放在学习上也是一样,如果家长经常传递给孩子负面的信息:

“字写得不够整齐”、“这么简单的题都能错,真是笨”、“作业做得太慢了”···

孩子便会对学习感到压力和负担,因而产生逃避、厌学的心理。

只有家长接纳孩子的不足,孩子才敢于把真实的自己展现在你面前。

否则,他会通过撒谎、隐瞒、逃避的方式,藏起自己的不足和弱势,问题掩盖起来了,将给未来埋下更大的隐患。

父母的挑剔,会让孩子失去沟通的欲,曾有一项调查,探讨孩子不愿意和家长沟通的原因,有许多孩子表示:

“认为自己永远是对的人,谁会有意愿和他沟通?”

挑剔的父母正是如此,他们在和孩子沟通时,往往会站在一种绝对正确的立场,去挑出孩子的错处,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

比如,孩子和家长分享与朋友间的趣事,父母并不能设身处地地去感受那种乐趣,反而开始指点起孩子:

“你是不是整天在学校不好好学习?”

孩子被老师批评了,回家抱怨两句,家长却开始说起孩子的不是:

“我看就是你不对,不然老师会无缘无故批评你?”

亲子沟通,最重要的一部分是情绪的共鸣,而非对错。

能够设身处地地站在孩子的角度,体会孩子的心情,这样,彼此的交流才有了意义。

居高临下的指点、说教,只会让孩子感到不被理解,厌烦,自然渐渐失去了交流的意愿。

而且,再小的孩子都有自尊心。孩子其实很敏感,很容易就能从父母说话的语气、态度中辨别他们对自己的爱和认可程度。

父母的否定、质疑,会让孩子感觉到自己不被接纳、不被爱,并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心而选择避免交流。

当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就会在一次次的失望和沮丧中离父母越来越远。

 

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
他才会发挥出最大的潜能

曾有过这样一个视频,视频中,小提琴大师Zander正在给一位亚裔小女孩上指导课。

一堂课下来,孩子的动作慢慢舒展开来,但无论Zander怎么引导,孩子的脸上始终看不见笑容。

视频最后,Zander找到了坐在台下的母亲,接连问了她几个问题:

“您认为您的女儿漂亮吗”

“您觉得她的琴拉得好吗”

女孩的妈妈对这些问题,统统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接下来的一幕,是这个视频最意味深长的一部分,Zander对女孩母亲坦言道:

“我很担心,目前孩子很难微笑,我看到您的焦虑正在她身上蔓延。

父母唯一的工作,就是让孩子快乐地蹦蹦跳跳。

今天这堂课真正的转变不在孩子,而是在您身上…”

这是给女孩母亲的一课,也是给所有家长的一课。

如果你希望孩子蓬勃向上地发展,那就一定不能只盯着他的缺点和不足,这只会让他越来越压抑、不自信、畏畏缩缩。

记得《小王子》中有句话说:

“只要你一句肯定,我就足够勇敢。”

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有被人肯定与欣赏的需求。父母的肯定,对孩子来说尤为重要。

在父母的认可和欣赏中,孩子会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性格乐观自信,勇于尝试、探索,生命是舒展的、自由的。

这样的状态,才有利于激发出孩子最大的潜能。

正如一位育儿经验丰富的妈妈所说:

“很多网友说我的孩子优秀,那是你看到我对他们每一点成就的欣赏,他们也有很多弱项。

长期以来的扬长避短,使得人自信,弱项越淡化,强项越强了。

在我心里,他们是普通孩子,如果在你心里,你孩子应该是完美的,你就会对他的任何一点不如意指手画脚,希望他改正。”

养育孩子,父母一定不能太挑剔,多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接纳孩子的特点和不足,抓大放小,给孩子成长的时间和空间。

做善于发现和欣赏孩子优点的父母,用优势带动不足,孩子才会在良性循环中越变越好。


关注 MamaClub
PageGroupTelegramGoody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