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声篇】你要当爸爸了!给准爸爸的一封信 -MamaClub

如果说女性的孕育和分娩,是一个把自己“培养”成妈妈的过程,那么男性成为爸爸,更像是一个从0到1的过程。

似乎前一天还没怎么进入状态,后一天脑门上就被贴上了“父亲”的标签。

的确,由于生理的体验不同,准爸爸很难切身体会怀孕的喜怒哀乐。

因此,在应对准妈妈孕期的需求、情绪等问题上,准爸爸难免会有一些后知后觉。

这里我们整理了几个方面的注意事项,力求能够助准爸爸一臂之力,陪伴准妈妈更有信心地迎接小生命的到来。

 

人在面对重大事件或重大人生节点时,由于对未知的事物存在一种本能的顾虑,心理上也难免会有压力。

然而,如果准爸爸在面对压力时能采取正确的态度,那么在面对真正的问题时,往往也能够有良好的心态。

在向父母这个身份过渡的过程中,有不少因素会影响准爸爸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

例如:

对父亲这个身份的“认同感”,有了宝宝后生活上的挑战,夫妻关系上的变化等等。

所以,在和对着准妈妈拍胸脯做保证之前,别把自己想得太强大、太完美。

不妨对自己“诚实”一点。

比如问问自己:

是不是对自己即将告别呼朋唤友的生活感觉到失落啊?

是不是觉得自己即将面临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啊?

是不是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当自己觉察到这些,请不必羞怯,也不必犹豫。

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诚实面对问题,而非压抑或隐瞒。

坦诚地把这些问题或顾虑罗列出来,与妻子分享,与家人分享。

在沟通时,可以非常开诚布公地说明自己的沟通目的:

“我觉得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好爸爸,但希望大家给我加油,给我帮助!”

 

前文提到了,男性不可能去经历女性的孕产过程。

但是,这并不代表男性不能用其他的行为模式,去发展出男性专属的爱——父爱。

有一种化学物质,在男女身体里面都存在:催产素。

催产素又叫”爱的荷尔蒙”,它不但在女性孕产期起关键条件作用,在平时夫妻的互动中,还有妈妈和宝宝建立情感沟通,以及爸爸和宝宝互动时都能被激发出来。

有科学研究表明,当男性积极参与到和育儿相关的事务中时,催产素的水平会上升,而睾丸素的水平会下降。

这使得男性会适当降低冒险行为,从而专注于对宝宝的养育和保护。

因此,即便是宝宝还没出生。

准爸爸应该积极地“预演”起爸爸的角色。

这既能够让男方提早进入到角色中,又能够激发催产素的产生,多一些”爱的荷尔蒙”,增进准爸爸和准妈妈的感情。

例如:

• 购买宝宝房的家具,购买宝宝的衣物,为宝宝准备汽车安全座椅等。

• 跟妻子商讨育儿的分工和各自的休息时间。

• 强调夫妻关系的重要性,并承诺不会由于育儿而忽视了妻子。

• 一起去了解未来所需的服务或设施,例如幼托班、健康保险服务等。

• 尊重妻子的意愿,设立好与大家庭、朋友往来的界限。

• 更多的拥抱、爱抚等等。

 

男性和女性完成生儿育女,大多处于25-35这个年龄段。

然而,从年龄的角度来看,这个阶段离青春期结束,也不过10年左右的时间。

大多数的人在这个年龄,即便是为人父母了,可能也还在畅想着未了的青春梦想,或者依然有着骚动的内心。

因此,不得不承认,很多准爸爸和准妈妈在沟通上,其实有着很大的空间需要去提升。

他们容易冲动,容易缺乏同理心,容易以自我为中心…

但如果能够在产前这段时间,加强对沟通技巧的学习,那么对于产后各自角色的适应,以及人格的成长是大有裨益的。

准爸爸需要的注意以下几点:

1. 重新审视并定义自己的男性角色

不少男性在成为父亲之前,都在大家庭(尤其是父母)的庇佑下成长。

而很多的生活事务,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父母的支持和建议。

客观来说,这对于很多女性,尤其是要当妈妈的女性来说,是比较难以接受的。

但是,在这其中比较大的阻力,是来自于家庭过于紧密的纽带关系。

因此,准爸爸应认真地思考,是否应该进一步从父母身边独立出来,在意识上、行为上、生活空间上与原生家庭有着比较健康的界限,在沟通中尽量避免把父母牵扯进来。

2. 进一步了解彼此的性格,找到沟通的“节奏”

两个人的结合,必然带着原声家庭的烙印。

在第三者——新的小生命,即将“插足”之前,两人是否对彼此已经足够了解呢?

自己是安全性还是回避型?

对方是焦虑型还是安全型?

不同的依附类型沟通起来会有什么特点?

不必害怕对方特定的人格特质。

例如:

比较回避,或者比较焦虑。

越是了解对方,就越容易掌握沟通的节奏。

比方说,回避型需要更多的个人空间,焦虑型需要更多的响应等等。

3. 用“一体化”模式思考和沟通

由于双方接下来面对的是共同育儿的生活,因此,在交流中请尽量把对方纳入自己的思考方向中,把两人作为一个整体,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

而在具体对话中,也尽量使用第一人称:“我”或者“我们”。

而要尽量避免使用第二人称:“你”或“你们”——因为这样对方会有一种被排斥在外的感觉。

由于准妈妈在分娩、育儿过程中的惶恐感,她们对于“排斥”和“孤立”的行为会更加敏感。

准爸爸务必要让准妈妈感受到:

我们不但是队友,而且还有我这个依靠。

虽然短短的一封信,无法为准爸爸铺平育儿的长路,但只要随时具备着不断学习,不断反省,不断提升的意识,必然会一路鲜花笑语。


关注 MamaClub
PageGroupTelegramGoody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