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声篇】我爱我的孩子,但我看见他就烦,甚至后悔生了他!我是病了吗? -MamaClub

朋友小江,前两天一起聚餐时跟我们说,现在看着自己家孩子就烦,明知道吼孩子不好,但就是控制不住想发火,但发完火内疚半天。

“我明明挺爱他的,但是你们知道我这两天出现个什么念头吗,我后悔生他了,把我自己都吓到了,我怕不是有什么大病吧?哈哈!”

她试图用轻松的语气掩盖自己的焦虑,但都是当妈的,各种心酸又怎么会听不出来。

说实话,不只是她,有很多妈妈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包括我自己。

那天儿子非要自己盛饭,我拧不过他,就随他去吧,但他毕竟还小,不小心摔破了碗。

我脾气一下子就上来了,用力把他抱到一边:

“都告诉你了你拿不了,非要自己拿,你想干嘛啊到底!”

看着他惊恐的小眼神,和马上就要夺眶而出的眼泪,我突然陷入了自我怀疑,“2岁的孩子就是这样啊,我应该明白的啊,我这是怎么了~”

接下来就是涌上心头的悔意,一边道歉一边反思,那一整天的情绪都特别down。

明明很爱自己的孩子,也想要尽职尽责地带好孩子,但是就会有那么一个阶段,看到孩子稍微有一点不好就情绪爆发。

然后陷入吼叫、自责、第二天接着吼的恶性循环中,觉得自己养育方式出了问题,不是一个好妈妈。

如果你也经历着或经历过这样的阶段,不要总是处于自责愧疚之中,更不用怀疑自己是不是个好妈妈。

因为你可能只是进入了养育倦怠期。

 

养孩子不可能一直各生欢喜,相看两不厌的状态最多持续2年,你就会从初为人父母的新鲜感中跳脱出来。

一天24小时围着孩子转,孩子总会有意料之外的捣乱、叛逆、不守规矩,加上日常琐碎的吃喝拉撒…

如此高压之下,情绪往往容易出现低落、崩溃、失控甚至抑郁等各种问题。

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养育倦怠」。

比利时心理学教授Isabella,曾经对1723名父母做过一项养育调查,并得出结论:

养育倦怠是一种特殊环境下形成的,与养育情景相关的情绪失调。

大约有8%~36%的父母,会出现养育倦怠的情况,且妈妈居多。

其实,倦怠期这个概念,最早出自于「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中有一个maslach三维度理论模型,包括:

职业倦怠

情感衰竭:没有活力,对工作没有热情,感觉到自己的感情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

去人格化: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取冷漠、忽视的态度,对工作敷衍了事。

无力感或低个人成就感:消极地评价自己,认为工作不但不能发挥自身才能,而且是枯燥无味的繁琐事物。

那如果把这几个维度带入到父母照顾孩子的过程中,就会发现,养育倦怠其实也包含了这些方面:

养育倦怠

情感衰竭:对带孩子这件事失去热情,每天都感到精疲力竭。

去人格化:对孩子的表现忽视、麻木、敷衍,不想要管他那么多。

无力感或低个人成就感:觉得自己带不好孩子,怀疑自己的育儿方法,怀疑自己不是好父母。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归根结底其实就是繁重的养育压力。

而这种压力的来源,我把它归结为三点。

一是随时待命,24小时围着孩子转。

疲惫,是当妈以后最为深刻的一点感受。

体力上本来就不再是活力四射的“年轻人”,还要忍着身体的劳累喂奶、换尿布、陪玩、喂饭、哄睡…

全职妈妈,每天24小时待机,几乎没有自己休息的时间。

职场妈妈,工作上的事情已经消耗了大半精力,回家带孩子的难度一点也不比工作少。

一天下来,没有任何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而这样的日子,好像看不到头。

二是养育者自己对于育儿的要求高。

要么就是过于“照本宣科”,比如母乳一定要喂到2岁、辅食一定要按照书上的添加、一定要按照专家的建议照顾孩子的情绪…

要么就是觉得自己能搞定一切难题,对孩子有无限耐心,但偏偏玩具都组装不好、孩子有一点磨蹭就忍不住爆发。

总之,就是一旦有什么事情没有达到自己的计划和预期,就容易焦虑、自责、情绪崩溃。

三是缺乏来自家人的支持。

有太多的家庭,带孩子好像是妈妈一个人的事,自己的公婆、伴侣,不仅不能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育儿帮助,反而还会对妈妈的“工作”不理解。

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要全身心投入去照顾孩子,身心俱疲在所难免。

 

养育倦怠其实并不可怕,它也只是我们育儿过程中的常见情绪,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现象。

它可以缓解,也可以避免。

如果你正在经历或者担心自己会有这样的阶段,倒不妨从现在开始改变。

一、不要用满分父母来“绑架”自己

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曾经提出过一个概念,叫“足够好的妈妈”(Good enough mother )。

足够好的妈妈不是为了孩子而完全牺牲自己的100分妈妈,而是更能顾及自身需要的60分妈妈。

要始终记得,我们妈妈这个身份之前,首先是一个人。

我们也有自己的需求,自己的需求被满足后,才能有余力去承担“妈妈”的责任。

我们可以偶尔“偷懒”,饿了,先给自己做顿饭吃;累了,就可以先不陪孩子玩,告诉孩子妈妈累了,需要休息一会儿。

也可以偶尔发脾气,孩子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脆弱,吼一次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这样孩子反而更能知道边界在哪里不是吗?

当你对自己没有那么多的要求之后,你就放松下来了,也就不会那么容易陷入情绪困境。

养孩子这件事上,满则溢,盈则亏,60分的父母就已经足够好了。

二、学会适时放手,养孩子也需要帮助

我始终觉得,带孩子绝对不是“越能干越好”,我们可以偶尔缺席孩子的生活。

每天哪怕拿出半个小时,让自己完全放空,去喝杯咖啡、躺着追追剧。

每周拿出半天也好,和闺蜜逛街、去做做按摩、买些自己喜欢的东西。

说句大家不爱听的,我们有时候总是“圣母心理”作祟,但孩子其实没有那么需要我们,就把孩子扔给爸爸带,不会影响什么。

更何况,养孩子本来就不是咱一个人的事,让家人带,也不能说明我们这妈当得不合格。

相反,你只有适当依赖他们,家人才会更加懂得我们的边界,懂得我们、孩子是需要他们的。

三、不断学习,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说实话,每一次情绪的爆发,大多还是因为孩子的行为超出了我们的认知范围。

或者从根源上说,我们不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单纯地觉得这样不对、不好、应该改正。

但实际上,很多时候,孩子的一些表现,都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必经之路。

比如:

孩子非要自己拿碗盛饭,不就是2岁的执拗期吗?

3、4岁的孩子为什么不愿意上幼儿园,是不是因为社交出现了难题?

做什么事都磨磨蹭蹭,是不是因为他们根本不懂你说的“5分钟”是多久呢?

一旦我们了解了行为背后的原因,我们的接纳程度也就会升高,会更倾向于用对应的方法去帮助孩子,而不再产生源源不断的亲子冲突。

最后我想说,育儿一定是喜忧参半的,有满心欢喜,就有心力交瘁。欢喜既然是正常的,心力交瘁又何尝不是呢?

所以,不用给自己那么大压力,背着包袱前行,路只会越来越难走。


✅ 加入【Group – Telegram】
https://bit.ly/MamaClub-Telegram

✅ 加入【Page – Goody】
https://bit.ly/MamaClub-Goody

✅ 加入【Group – 心声群】
https://bit.ly/MamaClub-Group

✅ 订阅【Youtube – MamaClub TV】
https://bit.ly/MamaClubTV-Youtube

✅ 关注【Instagram – MamaClub】
https://bit.ly/MamaClub-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