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区】父母育儿时的陷阱,你知道哪个? -MamaClub

孩子抢玩具处理不好将造成性格障碍 ,那就是宝宝很 “霸道”。

当孩子跟其他孩子抢玩具,怎样教都不要share share,被其他人看到好像很没家教!

到处问了妈妈分享,道听途说,这样教或是那样教,是很危险的,把孩子当成有如实验室里的白老鼠,一直去适应不同的教养,大人小孩一直在混乱。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坚定的教养,使孩子感安全,以及我们有必要好好守护孩子弱小的心灵哦!

以上问题,我鼓励家长先了解孩子为何会抢玩具,是因为他的物权意识萌芽了,孩子在婴儿时期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无法分辨物品是属于自己还是属于别人。

随着宝宝年龄的成长,语言和理解能力提升,加上社交经验会发展出自己的价值观与判断能力。

一般说来,四岁的孩子,才开始对于“物权”、“所有权”有较清楚的概念。

相信大家常听到“自我为中心”这词,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是什么?

 

自我中心是指这个时期的孩子脑子里只有“我”的概念,看到喜欢的东西就拿走,只要自己喜欢就会据为己有,对于孩子来说,是正常的的行为。

只能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不能理解别人的想法或不能考虑别人的观点,因为他们对物权是没有明确概念的。

心理学家——皮亚杰 (Jean Piaget )认为,幼儿在刚出生的时候,先天因素已拥“自我为中心”,是没有自我意识的,直到两岁左右,自我意识才开始萌芽。

在这个阶段,孩子所表现出的并非自私,仅仅与人类最初的思维方式有关,你要知道你的孩子不是出于霸道或自我等。​

另一个形成“自我为中心”思维模式可以来自家庭思想造成孩子为中心,这个原因也是不可忽视的,受时代环境影响。

如今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全家人的爱与关注全都集中在独生子女的身上。

尽管人类的先天思维会影响幼儿的行为,但后天爸爸妈妈的的引导也会对孩子的行为起到关键的作用。

作为爸妈的我们必须了解和尊重幼儿的物权观,健康的物权观,对孩子未来人际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们就以0-6岁各阶段来分享,父母并可以用简单的方法来处理或建立正确的物权观。

 

我的 0-1岁的宝宝正在努力探索自己的身体,努力弄明白自己的身体是自己的,动作是自己的,至于身体之外的东西,暂时还顾不上。

所以在这个阶段,孩子并不会在意谁拿走了他的“身外之物”。

 

1-2岁的孩子,虽然已经开始区分自己和别人的关系,但是还分不清楚“你的”、“我的”的界限。

在孩子的心里,只要自己喜欢的东西,都可以伸手拿。

所以父母可以尝试和他说“这是哥哥的玩具,不是你的。”帮助他建立物权观。

有时候孩子拿不到想要的东西,会哭闹。父母只需要安抚孩子,让他接受这种小小的失望即可。

 

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2-3岁的孩子开始逐渐意识到自己的东西是自己的,正式进入物权敏感期,有些孩子行为表现比较强烈,而有些孩子表现比较温和。

 

家长需尊重孩子这个行为,积极正面地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而非过度纠正表面的行为。

1. 趁这个机会引导孩子明白他的衣服、玩具、图书等都属于孩子自己,自己有责任保管,而且保有权决定是否与他人分享。

2. 建立孩子的专属收纳架 预备一个地方给孩子存放自己的玩具,如果有小朋友来我们家做客,可以事前做好心理准备,及允许孩子自己选择最心爱的玩具收起来或是继续留下一起玩。

3. 具体鼓励 如果孩子愿意与他人分享,家长可以具体的表达:

“妈妈见到你与欣欣玩得非常开心,能分享和一起玩真好。”

如果孩子真的不想分享,尊重他的想法,有权利做决定,并拥有物权安全感,这样才能有助发展分享的能力。

千万不要为了成人之间的面子而替孩子做主把孩子的东西赠予别人。

我们可以简单微笑回应:

“这是宝宝最心爱的玩具,他非常喜欢它呀!要保护着。”

相信成人都会理解。

4. 避免威胁“你再不吃饭我就丢掉你的玩具,你再不 …我就对你的玩具做什么事…”

经常拿走孩子最心爱的玩具,看孩子大哭的反应,觉得“好玩”,对正处于“物权敏感期”会严重损害孩子的安全感,不建议继续这样玩并请坚决制止。


以上内容【授权自Evian C】,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1. 作者详情:Evian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