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中国综艺节目的时候,偶然看到《听姐说》有位叫杨澜分享了一件事。
小的时候,她特别顽皮,喜欢像只小猴子一样爬树。
邻居阿姨每次看到她,就会要说她:
“没有一点女孩样,你看看一身的土,像个男孩子。”
她的分享就像生活中很常见的场景,比如妈妈会告诫女儿:
“女孩子就应该有女孩子的样子!你看看有哪个女孩像你这样的?”
比如总有身边的人不断提醒女孩:
“女孩子就应该文文静静的,乖巧听话。”
比如经常不允许女孩出去玩得肮肮脏脏、满身汗。
这种条条框框,看上去像是教育女孩,其实更是对女孩成长的限制。
不要要求女孩懂事
而是要培养她的主见
有位网友,分享了一个故事。
她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
“你要听话。你要懂事点。”
二年级的时候,家里来了客人,还带来了一个比她小一岁的妹妹,妹妹很喜欢她的洋娃娃,她也很大方地把洋娃娃给妹妹玩。
但是妹妹要回家的时候,抱着洋娃娃不肯放手,哭着说就是要把娃娃带回家。
她不愿意,但是妈妈自作主张说把娃娃送给妹妹了。
她想开口拒绝的时候,妈妈瞪了她一眼,警告她:
“你是姐姐,你懂事点!”
中学Spm考试成绩出了,父母替她决定什么学校,读什么专业。
大学毕业前,她过五关斩六将,拿到了两家知名大公司的offer。
这个时候,父母告诉她,家里已经帮她联系了一份在家附近的清闲工作。
从小到大都被父母灌输“要听话懂事”的她,最后放弃了那两个前途非常好的offer,按照父母的安排,去做那份非常清闲的工作。
这样养出来的女儿,确实如父母所愿,听话懂事乖巧,但是没有主见。
一个没有主见的女孩,难以掌握自己的人生。
后来同学聚会,当年一起的同学,不是当了某某广播员,就是成为某记者,又或者自己出来创业做自媒体。
只有她,一直在原地踏步。
奇葩说的辩手——席瑞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们不奢望当前的社会能对性别问题迅速做出补救。
但至少希望我们的下一代,能够不再被‘教育’男性/女性应该变成怎样,而是被教导:
应该做一个怎样的‘人’。”
让女儿勇敢遵循自己的内心,她们才能真正看到自己想要什么。
最后,她才能更容易找到自己充满光明的未来,走进自己想去的世界,活出自己的人生。
不要让女孩示弱
而是要培养她的自信
有个朋友,从小到大,她是一个各项能力都非常强的人。
但是她的父母经常告诉她:
“我们不和男孩子比,因为男孩子肯定会比女孩子强。”
比如去参加奥数比赛,她没拿到第一名,父母就会告诉她:
“没拿到好名次也没关系,因为男孩子的数学和思维就是比女孩子好啊。”
比如过年回家乡,和表哥表弟他们比赛看谁跑得快。
她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咻的一下就跑到前面,表哥表弟在后面追得气喘吁吁。
吃饭的时候,她特别骄傲地宣布自己跑赢了他们,拿了第一。
爸爸笑着说:
“还不是因为哥哥弟弟看你一个女孩子,让着你。”
那时候明明就是他们用尽吃奶的力气都追不上她,但是爸妈的话,又总让她产生自我怀疑。
终于,在父母的暗示下,她变得越来越“像女孩”,觉得自己无论如何,都比男孩稍逊一筹。
哪怕后来出来工作,面对一个晋升的机会,她也不会主动去争取。
人们总有一种认知,觉得女孩天生就比男孩弱。
所以教育女孩的时候,总要强调一番。
却不知这样养出来的女儿,最容易觉得自己就是温软娇弱的,最后失去竞争力。
认知神经学家——Gina Rippon在《性别化的大脑》总结到:
我们大多数人都难以挣脱“生物社会学的束缚”,而这种束缚会让一个基本没有性别差异的大脑逐渐走上文化性别的差异之路。
其实并不是女孩笨。
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女孩接受了父母的养育暗示,缺乏了自信,从而变成我做什么都不如男孩了。
就像卡尔荣格曾说过:
“人格被戴上性别的镣铐,天赋会被埋没,人性也会因灵魂的分裂而产生缺陷。”
当女孩被冠以“柔弱”,她们怎么能学会坚韧?
当女孩被带上“比不上男孩”的帽子,她们怎么会知道自己有多少实力?
不要娇惯女孩
而是要磨砺女孩
记得一档节目《变形记》里有一个女孩,叫刘珈辰。
网友说她是“最懒富家女”。
因为她吃饭、洗澡、穿衣服都有专人伺候,同时还有5个保姆贴身保护。
爸爸给女儿零花钱也是毫不眨眼。
他说:
“在我的思想观念中,女孩就是要富养。”
所以物质上,他几乎都是无条件满足女儿。
各种名牌鞋子随便买,各种名表随便入手,家里的大牌包包,更是一大堆。
而这个女孩长大之后,变成了一个打架混社会,花钱如流水的小混混。
父母终于后悔自己的“富养”,毁了自己的女儿。
原以为富养出来的女孩,应该是外表精致,乖巧懂事,内心富有底气的。
可无数事实证明,这样富养出来的女孩,除了蛮横,一无是处,与其物质上满足,不如精神上培养。
真正被富养的小孩是什么样的?
嘉嘉家开了一家小餐馆,生意挺好,家庭收入还不错。
但是,不管她做什么、想要什么,爸妈对她都有一个原则:
靠自己。
爸爸总说:
“虽然你是女孩,但是有些路还是要你自己走,有些事还是要你自己去经历,它们才会变成独属于你的财富。”
嘉嘉看上了一双名牌RM499的鞋子,她想让妈给她买。
但是爸妈不同意,因为这不是她现阶段能自己承担的消费,而且也不是必需品。
所以他们提出一个方案,就是让嘉嘉在学习之余到店里帮忙,自己赚钱买。
于是只要完成学习任务,嘉嘉就被爸爸喊到店里帮忙洗碗刷盘子、上菜。
刚开始嘉嘉还喊苦喊累,但是爸妈毫不心软。
最后嘉嘉存到钱了,但她深知这钱来之不易,所以并没有花在一双鞋子上,而是存了起来。
因为她知道一切都来之不易,才学会对自己拥有的一切都倍感珍惜。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不要把孩子保护起来而不让他们劳动,也不要怕孩子的双手会磨出硬茧。
要让孩子知道,面包来之不易,通过劳动不仅可以认识世界,而且可以更好的了解自己。”
越是爱女儿,越要适当让她接受一些考验,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她的勇敢、坚韧。
接受过风雨锤炼的女孩,才会有独立思考和表达的勇气和能力;有为自己的生活负责任的底气和能力。
养女儿,爸爸更需要努力
弗拉姆在《爱的艺术》中曾谈到父爱和母爱的本质区别:
“母爱是无条件的:母亲是我们出生的地方,她是自然、土地和海洋;
而父爱是有条件的:父亲不代表任何自然来源,他的爱不像母爱那样为我们所控制。”
教育孩子,妈妈的柔软能给女儿提供爱和安全感。
但是爸爸的力量感,才是女儿在人生路上摸爬滚打时、打破种种困境时最需要的能量。
看过一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印度电影,《卡吉尔女孩》。
女孩从小就爱上飞行,所以一直立志要当飞行员。
后来,爸爸看到报纸上说空军聘请女兵,就让女孩去尝试,没想到家人却反对这件事情。
妈妈觉得她一个女孩子,应该老老实实留在家里,然后结婚生子。
但是爸爸一直鼓励她去尝试,体重超标,就陪着女儿一起运动减肥,身高差一厘米,爸爸鼓励她去争取。
女孩终于如愿被军队录用。
然而,面对一个女飞行员的到来,清一色的男飞行员总是针对她,排挤她,嘲讽她。
不仅找各种借口不和她一起训练,还挤走她辛苦得到的王牌飞行员的位置。
她心灰意冷,最后只能写下退役表跑了回家。
回家告诉爸爸自己只想结婚生子,但是爸爸不认可女孩的话。
爸爸把她带到厨房,让女孩做菜,问女孩知不知道调料的名称。
一脸懵的女孩不解地问爸爸:
“你到底想说什么?”
爸爸告诉女孩:
“你想做的,正是这个世界认为女人该做的事情,放弃梦想,结婚生子。解决的办法不是固步自封,而是冲破牢笼放飞自我。”
正是爸爸的这番话,让她鼓起勇气,重新返回军队,立下战功,一步步走到空军上尉的位置。
如果说妈妈给女儿的是爱和包容,是柔软的,温和的。
那么爸爸给女儿的,就是扎根心底的强大力量,它霸道又强势,却教会女儿什么是勇敢,什么坚持。
就像《爸爸是座山》的作者梅格·米克说的:
“父亲比其他任何人对奠定女儿的人生轨迹都重要得多,是女儿一生中真正的‘靠山’。”
爸爸这个身份,不仅仅只是一个称呼,更是承载着的是女儿一生的底气。
只有当爸爸做好应该完成的工作,承担应该承担的教育责任,女儿才能有足够优秀的能力行走在这个世界。
有时候,也许女儿喜欢的东西“野”了一些,“糙”了一点。
但是没关系的,让她尽情去尝试、挑战吧!
不给女儿设限,女儿的未来才会更加广阔和自由。
对女儿而言,要求她们更像女孩其实反而是约束,但她们的人生也可以有无限可能。
✅ 加入【Group – Telegram】
https://bit.ly/MamaClub-Telegram
✅ 加入【Group – 好康群】
https://bit.ly/MamaClub-Promotion
✅ 加入【Group – 心声群】
https://bit.ly/MamaClub-Group
✅ 订阅【Youtube – MamaClub TV】
https://bit.ly/MamaClubTV-Youtube
✅ 关注【Instagram – MamaClub】
https://bit.ly/MamaClub-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