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声篇】“把老公当儿子养,就别怪他拿你当妈用!” -MamaClub

就像男人们会聊女人一样,女人们聊天时也聊男人。

尤其乐意吐槽伴侣像孩子一样“幼稚愚蠢”的一面。

有的女人很欣赏男人的“大男孩”特质,充满创造力,活力四射,有趣又可爱;

吐槽“蠢笨”的瞬间搞笑极了,冷不丁地还被撒了狗粮。

小珍分享了她朋友的婚姻故事:

小艾苦于给“大男孩”当老妈子,只能哭诉抱怨她6年的婚姻生活:

“回家就在书房打游戏,一点家务活不干。

上个月把工作辞了,我以为他在家能做做家务,谁知现在还得我下班回家给他做饭吃。

我哪里像是嫁人,就跟家里养了个儿子一样。”

还没结婚的茹茹被吓到了:“莫不成你嫁给了一个妈宝男?”

小艾摇摇头:“我也不知道,结婚前他不是这样的,怎么婚后就变样了?”

茹茹问:“会不会是你惯的?有人说,你把老公当儿子养,就别怪他把你当老妈用。”

小艾惊呆了:“怪我咯?”

怪谁?怪妈宝男吗?怪妈宝男的妈妈?还是怪自己眼瞎?

其实,要怪就怪我们并不了解自己,不了解我们这段关系。

 

婚姻里,伴侣之间会呈现多种关系。

第一种,彼此心智都位于成年人的亲密关系。

那些琴瑟和鸣的伴侣撒出的狗粮,疏经化骨、沁人心脾,总是能给人带来浪漫的感觉,甚至有疗愈的功效。

这是影视艺术作品中常见的爱情的样子,也是世人所向往的亲密关系。

每个人都在婚姻生活中或多或少地体会过这样的亲密关系,但这样的位置不会被固定,关系也在随机变化。

当一方能力不足时,另一方则会补位。

比如男人不会做饭,女人不会组装家具时,他们自然会合作,分工完成任务。

时间久了,功能似乎就定了下来,男人组装家具能力变强,女人做饭能力变强。

彼此退行,把缺失的功能外包给对方,相互合作前行。

一个人变成了需要被照顾的“孩子”,另一个就成为了照顾者“母亲”, 彼此依赖共生。

亲密关系此刻呈现出第二种——亲子关系,更准确地说,处于母婴关系。

时而我是“婴”,时而你为“母”,极具排他性。

彼此享受相互需要、相互依赖、相互控制的高情感浓度的链接之中。

默契的分工配合是让彼此都舒服的,但不默契的时候也是有的,第三种同胞竞争的关系,就开始了。

很多婚后的琐事引发的争吵,其实都在争论:

“凭什么总是我照顾你?谁在乎我的感受?”或者“这件事你该听我的!”

在关系层面,这是一次夺位的竞争。

都想退行——谁来当“婴”(享受位),或者都想掌权——谁来当“母”(控制位)。

婚姻中,一旦关系僵化,导致一人长期退行,或两人事事争斗,便会出问题。

 

有人曾说:“别人与你相处的模式,部分是你教会的。”

也就是说,婚姻生活中任何一种关系的僵化,没有单一的受害者,都是彼此的功劳。

对于关系僵化的婚姻生活中伴侣的声讨:

“他总是像个孩子/家长”或“他总是无能/控制”,极有可能是你教会他这样对你的。

首先,出于人类趋利避害的本能,一旦变“愚蠢”就能有人帮忙做这件事。

谁都会选择偷懒,所以关系里的退行,也是一种勾引。

其次,从女性的本能出发,更容易被“母亲”的位置勾引住,因为共生关系本就来源于母亲和婴儿。

母亲对婴儿无微不至的照顾,是一种控制;

婴儿的全能幻想也让他感觉到了对母亲的控制,我让你做什么,你就得做;

母亲通过不用言说的感受,感知来自婴儿的控制并满足他,也有极大的满足感。

出于生理的不同,如果说男性深层潜意识是竞争的话,那么女性的深层潜意识,基于十几万年的母系社会的进化遗存,理应是控制。

所以女人会更自然地坐上“母亲”的交椅,发挥着她天然的控制力。

一旦母性气场全开,处在“母亲”面前的任何人,都似乎只能退行成孩子,俯首屈膝,上缴某些自我功能,以示虔诚。

最后,如有不服者,“母亲”自有办法,让对方缴械。

“为什么你总是做不好饭?”

“没我提醒,你哪次不迟到?”

“除了打游戏,你还会干什么?”

“看你扫地就头疼,走开走开,我来。”

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在这样的嫌弃声讨中放弃了某些能力。

不论是赌气不做,还是为了避免吵架不敢做,甚至慢慢默认了自己这方面真的不行…

总之,“母亲”教会了伴侣,把自我功能上缴,退行做个“婴儿”。

反之,“婴儿”也会教授伴侣如何承包功能,成为一个好“母亲”。

 

“为什么嫁给他?”茹茹问小艾。

“因为他是个好人,很老实。”小艾回答。

“啊?!”茹茹惊叹:“难道不是因为爱情吗?”

“虽然我结婚6年,但我们好像真的不知道爱情是什么,好像我们只能体会到亲情。”

小艾的眼中充满了失望和迷茫。

对于催婚,许多人是不赞成的,尤其是面对心智不够成熟的小年轻情侣。

一对还未发展到成年人心智的伴侣,兴许还不懂什么是爱情,还未尝试“琴瑟和鸣”的共舞;

就被推着,笨拙地模仿大人们的样子,开始一场成年人的婚姻生活。

那他们结婚的理由,可能不是因为爱情,而是因为对方更像原生家庭里的“父母”一般可以依赖。

在环境和长辈的催促下,结婚是任务。

那么找一个和父母类似的人格特征的人,至少是熟悉的、安全的。

并第一时间教会对方用熟悉的方式对待自己,以确保关系的建立,哪怕是亲子关系。

我们完全可以想象,这样的组合从一开始,就只有亲子和同胞竞争关系,也不难理解小艾提到的“亲情”。

这是在共生关系下很重要的情感体验,只是和成熟的亲密关系比起来,少了爱情的滋养。

没有爱情滋养的婚姻较难统一家庭发展目标,或者说他们的注意力更多集中在把伴侣打造成完美父母这件事上。

默契合作变得奢侈,争吵、对抗、抱怨、厮杀成为了主旋律。

 

有人问,那僵化在母婴关系里的伴侣,是不是就没得救了?当然不是。

• 流动

如果你感受到了情感的痛苦,冲突的激烈,那么你也许正在经历关系的僵化,这正是提醒你们需要成长的重要信号。

打破僵化的关键就在于让关系流动起来。

换句话说,好的伴侣关系是多重、复杂且灵活变更的,时而是朋友、母婴,时而是师徒、情侣。

时而合作,时而竞争,时而缠绵。

• 躯体爱

婚姻里身体的僵化也是重要的信号,你可以思考以下问题:

你有多久没有关注自己的身体了?

你有多久没有通过你的身体感知伴侣的身体感受了?

你喜欢和他的身体在一起吗?

你和他身体接触时,是紧张,是放松,还是其他什么感觉?

你们性生活的品质有提升吗?

如果你很难回答以上问题,那么部分呈现了你僵化的身体和僵化的关系。

照着问题的提示,去提高“躯体爱”的感觉吧。这是你可以马上就去做的事情,且有神奇的效果。

• 心智成长

小艾和咨询师共同工作后,她越来越理解自己,也开始尝试理解伴侣。

曾经的她会委屈地质问:“凭什么我要满足他?我还想找妈呢。”

如今她可以共情伴侣在幻想层面对母亲的情感需要。

“当你开始理解他的时候,也同时理解了自己,并在幻想层面满足了当年自己未被理解的遗憾。”

小艾从未想过,自己能通过理解他人,来滋养自己。

现在她体会到了,因为潜意识不分你我,幻想层面的满足让她走出了一段强迫性重复。

爱情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现,不论曾经是什么让彼此走在一起,爱上眼前人,是当下可做的事。


✅ 加入【Group – Telegram】
https://bit.ly/MamaClub-Telegram

✅ 加入【Group – 好康群】
https://bit.ly/MamaClub-Promotion

✅ 加入【Group – 心声群】
https://bit.ly/MamaClub-Group

✅ 订阅【Youtube – MamaClub TV】
https://bit.ly/MamaClubTV-Youtube

✅ 关注【Instagram – MamaClub】
https://bit.ly/MamaClub-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