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当了妈妈之后都会遇到的事情就是孩子离不开妈妈,对此许多妈妈都在哀嚎:
“放假天天跟孩子在一起,今天孩子怎么都不准我去上班…”
“我们家的已经哭了半个小时了…还不让我走…”
“我们家天天哭得撕心裂肺,我的心都跟着碎了…”
要说职场妈妈一天中最怕的事情,“出门上班”一定排名前三!
尤其是孩子越小,越黏着妈妈的时候,每天跟孩子告别时的惨烈程度,都不亚于一场“生离死别”。
每一个职场妈妈都被孩子问过这样一句话:“妈妈,你可不可以不要去上班?”
着急出门的妈妈,可能会这样回答:
“妈妈马上就回来,你乖乖在家等妈妈。”
也可能会这样回答:
“妈妈上班是为了赚钱买玩具给你。”
年幼的孩子,无法理解父母必须出门上班的意义。
但面对这个问题,父母的态度、反应和回答,却会对他们造成影响,甚至影响他们的一生。
这2种回答,伤孩子最深
当孩子问:能不能不上班时,最常见的有2种回答。
1. 不上班哪有钱?不赚钱怎么买玩具?
可以说,这是最让父母们张口就来的回答了,因为它最直接。
有一位小男孩(轩轩)因为贪玩把蛋糕和水混在了一起,结果妈妈大发雷霆。
妈妈厉声质问:
“水是拿来做什么的?要不要用钱买?
蛋糕是拿来做什么的?要不要用钱买?爸爸每天早早出门要做什么?”
小轩轩怯生生地回答:“要赚钱。”
然后妈妈依然怒火不减,生气地说:
“那你还浪费粮食?别叫我,我不配当你妈,你也不配当我儿子。”
不可否认,所有的父母,都想孩子能够理解自己,能懂得赚钱不易、生活不易,出发点是好的。
但仔细想想,你的回答,孩子听了会是什么感受?
孩子会直观地认为:「上班就是为了赚钱!赚钱就是为了吃喝!」
孩子可能会把钱看得特别重,甚至在面临职业选择的时候,把金钱作为最重要的衡量砝码。
金钱重要,但我们的热情和梦想也很重要。钱可以赚,但热血一旦凉掉,却难再找回。
2. 我辛苦上班还不是为了你!
看到这句话,就能感受到它的一股怨气。而现实中,这句话确是很多父母的口头禅。
想起热播剧《小舍得》中米桃父母的这些台词:
“我们这么做可都是为了你,你一定要好好努力啊!”
“要不是因为你,我也不用这么辛苦!”
“你怎么这么不懂事?你这么做对得起我们吗?”
可谓是句句扎心。相信这些话,也常常是许多父母口中经常对孩子说的话。
是呀,父母的辛苦都是“我”造成的,这都是“我的错”。
父母说这话,可能原本想让孩子看到工作的不容易,学会感恩,但往往孩子接收到的都是“愧疚感”,甚至自我攻击、内化成为日复一日的“我不配”。
如此,孩子以后再也不敢奢求父母的陪伴。
让孩子知道:爸妈爱工作,更爱你
孩子渴望拥有更多陪伴,如果爸妈不着家,不陪自己,孩子内心就缺乏安全感。
其实,你完全可以告诉孩子:
爸妈喜欢工作,工作能学到新奇的知识,给其他人带来快乐。
爸妈上班不能陪你,但会一直想着你。
这样的回答,虽然不能满足孩子陪伴的愿望,但会给孩子极大的安全感。
并且,父母还可以传递给孩子积极的信号:既然工作这么快乐,孩子也会对未来的职业、对生活充满期待,并尽全力做好自己的事情。
如此,孩子在学习上,也会更加积极上进。
有时候,父母对待工作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孩子面对生活的态度。
哪些方法可以缓解分离焦虑?
1. 将离开的“不舍”转化为“期待”
有位妈妈每次出差时,都会把自己一天遇到的人和事讲给孩子听,还有吃过的美食、逛过的风景照片。
第一时间和孩子分享在外的经历,也是在强调孩子与妈妈重逢的喜悦。
慢慢的孩子就会知道,虽然妈妈离开我,但是妈妈回来都会与我分享,原来妈妈每次离开都是想着我的。
这样孩子就能越来越好的面对每一次离开,让孩子从对妈妈离开的依依不舍,转变成妈妈回来会跟我分享快乐。
另外,无论是每天下班或是出差回家,她都会给孩子带回来“小礼物”。
有时候是形状奇特的树叶或路边不知名的花瓣;有时候是千奇百怪的石头或是他最喜欢卡通周边…
因为每天有好奇、有期待,盼望着妈妈给自己新的“惊喜”,出门也不再是痛苦的离别。
让孩子感到原来分离并不只有痛苦焦虑还有很多小幸福。
2. 让孩子感知父母在外的行动
孩子很多时候害怕分离,是因为担心会不会以后就再也见不到父母了。
如果能直观的帮孩子预期到接下来的每一刻,自己在做每件事的时候爸爸妈妈在做什么。
孩子会更踏实,战剩分离的恐惧。
儿童心理学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法,具体做法是:
和宝宝一起画一个钟,告诉孩子指针在10点的位置,
你在幼儿园里喝红豆汤的时候,爸爸妈妈在干什么;
12点时你吃午饭的时候,爸爸妈妈在吃什么。
指针在下午5点的时候,爸爸妈妈已经在来接你回家的路上了…
让孩子清楚的知道父母每一时刻在做什么,弱化分离焦虑,让孩子心里有很踏实的感觉。
3. 在家时给予高质量陪伴
很多妈妈说,我家孩子太依赖我了,我一出门就跟生离死别似的。
我们总以为是孩子太爱父母才会出现这种焦虑,而心理学家说:亲子关系不好其实更容易出现分离焦虑。
已经有相当多的研究指出,影响幼儿形成安全的依恋类型的关键,在于陪伴的“质”而不是“量”。
除了生活上的照料、情感上的联结,跟孩子足够的身体接触和对孩子需求的及时反馈,都是很重要的方面。
分离焦虑其实是绕不开的坎,只要牢记,孩子焦虑是因为那是他成长的一部分,并不是因为你做得不好。
妈妈不焦虑,也会让孩子的心境更为安定,大家都能平稳度过的。
✅ 加入【Group – Telegram】
https://bit.ly/MamaClub-Telegram
✅ 加入【Group – 好康群】
https://bit.ly/MamaClub-Promotion
✅ 加入【Group – 心声群】
https://bit.ly/MamaClub-Group
✅ 订阅【Youtube – MamaClub TV】
https://bit.ly/MamaClubTV-Youtube
✅ 关注【Instagram – MamaClub】
https://bit.ly/MamaClub-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