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隐患】宝宝吞下异物后,父母应该如何应对? -MamaClub

好奇的宝宝,喜欢啃咬各种东西,更过分的是,能放入嘴里的,他们就会放到嘴里尝一尝。

可一个不小心,这些东西就容易跑到胃里!

 

3岁以下的宝宝,好奇心强,已有较完善的吞咽能力。

如果宝宝身边有散落的小物件,宝宝放入口中,很可能被误吞下去。

纽扣、硬币、大头针、游戏币、水钻、螺丝钉、药片、玩具小零件等等,这些都是易误吞的危险分子。

 

不要马上催吐,应先判断宝宝吃了什么,吃了多少,什么时候吃的,然后带上宝宝误食药物的容器就医。

已经清楚知道误吞药物的份量及时间,如果药性不太严重(比如少量维生素类药),可给宝宝喝一些牛奶,减低胃里的药性。

如果药性严重,应立即去医院在医生指导下处理,切忌自己想当然地蒙行处理,加重药物的毒性作用。

提示:

• 平时食物与药物要分开摆放,且药物应放在高处,让宝宝无法碰触。

至于罐装药物,应选择宝宝不易开启的开关设计。

• 药物的外包装上应有药名,万一宝宝不小心吃下,至少能知道他吞下什么药。

• 尽量不要在宝宝面前吃药,以免他误以为药物可任意食用。

• 不要称口服糖浆类药物为糖水,以免宝宝真的当糖水喝。

 

如吞入的异物是有棱角或较尖锐的物体,如钉子、大头针、小叉子等,则有可能刺伤口腔、食管及胃黏膜,或卡在消化道内的某一部位。

所以一旦发现,父母须立即将宝宝送往医院。

千万别让宝宝服用泻药,这是无用而又可能是有害的。

比如回形针等异物,如果药物作用使肠管蠕动加快,很可能使异物钩到肠壁上,甚至引起肠壁穿孔。

提示:

• 一些有危险的尖锐物体,不要放在宝宝易触碰的地方。

• 吃鱼时要把鱼刺挑干净,或是给宝宝吃鱼丸,防止鱼刺进入宝宝消化道。

• 吃枣的时候一定先去核,一些枣核两端很尖,误吞也可能损伤胃肠。

 

若宝宝吞入的是光滑、无棱刺的物体,宝宝多仍较安静,无哭闹、呕吐等其他痛苦表现,异物可较顺利地直达胃中,与粪便一起排出体外。

此时应适当多给宝宝吃些粗长纤维的蔬菜,如韭菜、芹菜、菠菜,以起到包裹异物并尽早排便的作用。

一般来说,在1~2天内异物即可随大便一起排出。

如果是扣子、硬币等物,在宝宝排便后,父母应用小棍拨开大便检查, 以发现有无异物。

如3天后异物仍未见排出,则须去医院就诊。

提示:

• 给宝宝选择合适的玩具,不要给宝宝玩易拆卸成小块的玩具。

有些玩具标注着不适合3岁以下宝宝,买玩具时要注意。

• 在吞下异物后,宝宝如果出现腹痛、呕血、黑便甚至血便等症状时,说明有严重的消化道损伤,必须及时去医院就诊。

 

妈妈要初步判断宝宝咬的是哪一种。

市面上的食品干燥剂大致有4种:

一种是透明的硅胶,没有毒性,误食后不需做任何处理;

另一种是三氧化二铁,咖啡色的,具有轻微的刺激性;

还有两种白色的粉末,一种是氯化钙,只有轻微的刺激性;

另一种是氧化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生石灰,是白色或灰白色的块状物,有很强的吸收空气中水分的功能。

氧化钙遇水变成氢氧化钙的过程中会释放热量,灼伤人的眼睛、口腔或食道。

同时,氢氧化钙呈碱性,对口咽、食道有腐蚀作用;如溅入眼中还会引起结膜和角膜的损伤。

由于石灰干燥剂成本相对较低,而吸湿率好且持久,因此被海苔、米饼、糖果、鱼干等干燥度要求较高的儿童食品类包装广泛应用。

如果是硅胶的,不用处理。

如果是其他,要拿着干燥剂的袋带着宝宝一起去看医生。

当不清楚是何成分时,切忌给宝宝喝牛奶或水。

提示:

• 拿到宝宝的用具或者食品要耐心地看清说明,别用习惯来左右你的行动,很多使用信息都会有提示。

• 仔细检查宝宝的食物,如有干燥剂,要毫不犹豫地扔掉。

 

口香糖所含的口胶多不被消化,人的肠胃内壁很光滑,并且分泌有大量黏液,口香糖不可能被粘住,吞进肚子后消化不了便会自动排出。

多吃点粗纤维类食物,如茴香、韭菜等刺激肠蠕动。

提示:

• 父母吃口香糖时避开宝宝,5岁以上再让宝宝尝试。

• 口香糖要放在宝宝够不到的地方。

 

1. 买玩具先看看是不是有小零件

每次给宝宝买玩具的时候,琪琪妈会注意玩具适合几岁的宝宝。

如果上面标有内有小零件,不适合3岁以下宝宝,琪琪妈一般选择不买。

如果宝宝喜欢玩具熊,有些熊的鼻子、眼睛用的是扣子状的,琪琪妈会经常用手揪揪,看看结实不结实,如果不结实就重新缝,或是收起来。

对宝宝来说,给他一个安全的环境最重要。

2. 樟脑球不要乱放

有位妈妈曾经就试过收拾衣服的时候,把樟脑丸拿了出来。

不知什么时候,宝宝来了,并且把樟脑球拿起来放在了嘴里,吓得她不知怎样才好。

后来那位妈妈拿着别的食物,逗着宝宝吐出了樟脑球。

她赶紧给宝宝多喝水,又咨询了做医生的朋友,观察了一天,看没事才放下心。

所以,宝宝的照顾一点都不能疏忽。

 

当发现宝宝将异物吞下后,只要当时没有呛咳、呼吸困难或口唇青紫等窒息缺氧的症状,就不必过分紧张。

无需设法使异物再吐出来,尤其是圆形的小物体,因为刺激宝宝吐出异物可能会导致异物吸入气管而发生窒息,造成严重后果。


✅ 加入【Group – Telegram】
https://bit.ly/MamaClub-Telegram

✅ 加入【Page – Goody】
https://bit.ly/MamaClub-Goody

✅ 加入【Group – 心声群】
https://bit.ly/MamaClub-Group

✅ 订阅【Youtube – MamaClub TV】
https://bit.ly/MamaClubTV-Youtube

✅ 关注【Instagram – MamaClub】
https://bit.ly/MamaClub-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