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想培养自信的孩子,常把这句话挂嘴边就行 -MamaClub

在一个钢琴培训班里,在老师提问的时候,有位一起陪练的妈妈非常不淡定,总是在旁边小声提醒女儿。

其实,她这样干涉孩子回答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老师也多次提醒这位妈妈,让孩子自己回答。

睿睿半天说不出来,等其他小朋友回答完,才重复了一遍别人的答案。

第二次提问,老师让睿睿先说,她紧张地站在那不出声。

老师鼓励说:“没关系,想到什么说什么。”

睿睿有点手足无措,憋了半天的眼泪在眼眶打转,老师只好先让别的小朋友回答。

睿睿看了一眼坐在身后满脸怒意的妈妈,害怕地低下了头。

课上得久了,发现有些问题睿睿不是不会,只是不敢回答。

每次只有听到妈妈或者其他同学的答案和自己一致,才敢回答,否则宁可不说话。

这个腼腆的小姑娘特别依赖妈妈,每次拉完曲子,不是看向老师,而是先去看妈妈的反应。

如果妈妈觉得可以,再转过来听老师的点评,如果妈妈瞪她一眼或者不高兴,她立刻就紧张起来。

其实,身边像睿睿妈这样的父母真的不少,习惯替孩子做决定,把教育孩子变成简单粗暴的指手画脚。

孩子只是机械地听父母的指令,从一个活生生的个体变成了看父母脸色、执行父母命令的木偶。

父母通常还觉得委屈,为孩子付出了那么多,却收效甚微。

其实,原因就在于父母独断专横的教育方式,让孩子没有了自己的思考、分析和判断。

如果能够巧妙地运用一句话去引导孩子,鼓励孩子自己思考问题、寻找答案、解决困难,孩子就能收获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这句话其实很简单,就是“你觉得呢?”

 

这句话不是简单地向孩子发问,而是引导他逐步完成自我学习、自我成长的关键词。

心理学专家曾说过:

“一个人不能‘教导’另外一个人。

所以,没有‘教’,只有‘学’。

‘教’孩子不重要,使孩子‘学’到才重要。”

有位妈妈说:

孩子平时不喜欢我和他爸教他做作业,问了几次原因,他说:“你们每次都直接给我说答案,就算题做出来了,那也不是我自己想的。”

看吧,这么小的孩子,也希望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

我发现,每次遇到难题,只要稍微提示一下,他立刻强调:“你先别说,先别说!”

然后自己绞尽脑汁地思考答案,而且通常他都能自己解决那些难题。

在提示的过程中,我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觉得呢?”不是敷衍,而是真的给他一点时间,让他自己想明白问题。

通常情况下,用老师上课讲过的知识应付每天的家庭作业,应该绰绰有余了,父母其实本不需要操心太多。

总是从别人口中得到答案,会让孩子习惯有问题开口问,对自己动手、动脑逐渐失去兴趣。

而且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没有通过自身积累足够的经验,往往容易缺乏自信。

前面提到的睿睿就是典型。

把答案直接告诉孩子,相当于剥夺了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是教不出勤奋、自信的孩子的。

这一点不止在学习上,在生活中也一样。

曾在网上看到一则视频新闻,心里很不是滋味。

家住上海的一位阿姨决定卖掉仅有的一套住了20年的房子,为移民瑞典的儿子付首付。

阿姨说,做这个决定心里很难过,但也无可奈何。

提起今后的日子,她说不能去国外打扰儿子一家,准备把老年公寓当作自己的归宿。

新闻里,阿姨用看似轻松的笑容掩饰自己的难过。

尽管父母帮孩子付首付在中国是相对比较普遍的,但是要卖掉唯一的栖身之所,来帮助孩子解决困难,这个代价是不是太让人心酸和唏嘘不已了。

小时候,代替他做事,长大了,还在替他解决问题。

孩子慢慢长大,会有越来越多的问题是父母解决不了的。

今天可以卖房,明天呢,难道要卖血、卖肾吗?

父母终会在孩子面前变得“无用”。

与其在那一天到来时,一边听着孩子抱怨“为什么你们不帮我”,一边承受着莫大的辛酸和委屈,不如早早地引导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

一位儿童心理学家曾说过:代孩子做他该做的事就是企图替代孩子成长。

任何替代孩子成长的行为,最终都会在孩子的身上产生负面效应。

孩子学不到,会过渡依赖和缺乏自信,而这种孩子成年后往往会抱怨和挑剔父母“无用”,并且心安理得地啃老。

相反地,如果父母能够引导孩子自己去思考,并且想办法解决问题,那么教育出来的孩子必然是独立且自信的。

 

有位妈妈的车被一辆闯红灯的车撞上,驾驶位的车门凹陷,安全气囊都弹出来了,所幸她和车上的一对儿女并无大碍。

然而,真正让她意外的是车祸发生时,8岁儿子的反应。

她后来对身边的朋友说,当时自己都吓懵了。

儿子第一时间提醒她打开双闪,看看旁边的妹妹没什么事,就打开身旁的车门,走到车后,从后备箱里取出红色三角架,跑到车后50米远的地方放好。

这一系列动作完成之后,才叹了一句:“妈妈,好险啊!”

听完她的描述,朋友也感到非常惊讶。

遇到车祸时,很多大人恐怕都没有这么迅速的反应和行动力,由衷地夸赞一番,赶紧向她求教怎么教的儿子。

这位妈妈仔细想了想:“可能平时遇到什么事,我经常会问他的想法,让他自己想办法解决吧。”

她举了个例子:“有次路上看到两车追尾,我问儿子,遇到类似的状况我们该怎么办。”孩子能想到的有限。

她又引导儿子从如何提示其他车辆、避免继续被追尾等,去考虑应对措施。

过程中,她说的最多的就是:“你觉得呢?”一问一答下来,儿子对这套车祸紧急处理方式就已经很清楚了。

其实,朋友平时去她家做客,也能明显感觉到,她儿子很有主见,和大人聊天时会提出自己的思考。

同时,她的儿子也很自信,很少会像其他同龄孩子一样,对不熟悉的人流露出胆怯和害羞。

不得不说,朋友在教育儿子的问题上,启发孩子独立思考、寻找答案、解决问题,做得很到位。

其实,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问题,在引导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有摔跤、碰壁、走弯路的时候。

但吃一堑长一智,孩子在其中收获更多的是自我成长。

对父母来说,这才是帮助孩子成长的最有效的方式。

 

其实遇到问题自己思考解决,为自己做出的选择承担结果,让孩子知道什么是自己的责任,这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以“为了孩子好”的名义,处处伸手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而很少问问孩子自己心里的真实想法。

这样养大的孩子大多变得胆小、听话、懦弱,甚至自卑,成了听话的乖宝宝,也成了潜在的巨婴。

而且,时间长了,孩子会习惯性地认为父母的付出是理所应当的。一旦某天满足不了他的要求,就会引来强烈的不满,甚至激烈的反应。

每个人的能力都是从小时候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慢慢培养出来的,那些长大后特别独立、自信的孩子,通常都是从小锻炼出来的。

跟孩子交流时,请多尝试用“你觉得呢”,你会发现孩子远比你想象得更有主见、更有办法。

别总是忙着为孩子遮风挡雨、解决问题,只有经历了风雨,孩子才能看得到彩虹。


✅ 点击关注【Instagram
– 分享生活点滴

✅ 点击加入【Telegram
– 好康促销分享

✅ 点击订阅【Youtube
– 看看专家怎么说

✅ 点击投稿【你的故事
– 与MamaClub分享故事

✅ 点击加入【心声群
– 与妈妈们一起讨论育儿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