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件事,一定要好好说说。
每次提到要给孩子们一些自己的时间,不要占得太满,不要怕孩子无聊,就会有妈妈问:
“难道孩子就不需要管了吗?就让他们为所欲为?”
“就是要这样,释放孩子的天性,父母就不应该管。”
在管与不管之间,在释放天性和规则管束之间,我们到底该怎么做?
真正关心孩子心理成长的父母,肯定常常听到这几个词:“爱与自由”、“规则”、“散养”、“无条件的爱”等。
养育孩子,的确不是喂饱了就行,需要了解的地方还很多很多。
今天我们谈谈散养。
只要谈到散养
肯定绕不开“自由教育”
法国思想家卢梭,也许不是最早提出要让孩子自由发展,顺应自然本性的人,但肯定是影响力最大的。
在卢梭看来,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要求,顺应人的自然本性,反对压制儿童的个性,束缚儿童的自由。
但是不管怎么看,这都跟散养没关系,也没有说父母不需要管,只要让孩子自由成长就行。
所以,不能将散养等同于自然教育。
而很多人却打着自由教育的牌子,说散养就是好。
结果呢,当孩子在外边推倒其他孩子时,说他们就是这样,天性顽皮,还是个孩子。
当孩子说阅读没意思,就让他们去玩手机,只要孩子开心就好,你看他们玩手机时多听话,多开心。
当孩子对着家里的老人吼着骂着时,也觉得没事,孩子只是心情不好,要接受他们的情绪,大人不应该计较。
面对那些才艺课程,孩子想学就学,不想学就停止,反正听孩子的。
在公共场所大喊大叫,在椅子上蹦跳,甚至脚踢电影院的大屏幕,也觉得这是孩子在探索世界而已,不需要管。
……
这样的场景是不是很常见。
这样尊重孩子自由,遵循天性的“散养”方式,正在伤害着孩子。
假如你不管孩子
孩子会变成什么样子?
有很多父母说,我就不管孩子,让他自由的玩耍。
每天让他吃饱喝足,能健康平安地生活下去就行,其他的一切看天意和他自己的造化。
可最后的结果会是什么?
有一个妈妈说自己快被孩子气了。
两夫妻一直在外面开店,想多赚点钱给孩子将来上学用。
可是儿子读了中学后就变了,空闲时间只顾着去外边跟朋友玩、放假就是看电视、玩手机…根本就没有主动学习。
自己因为太忙,又觉得不想儿子上学太累,只要他开开心心的就行,也就没有管太多。
结果三年过去了,孩子的成绩一直都是垫底的,而且还发现孩子根本就无法管理自己。
她说自己真的很后悔,为什么就没想过去管他一下,还想着他长大一点就会懂事的,能自己管好自己。
可事实呢?
每个孩子在真正学会自律之前都需要“他律”,就是说需要父母需要帮孩子走过一段很长的路。
有位网友说:
我觉得自己小时候总是被奶奶管着。
当小伙伴们在玩电动、打扑克或者玩其他游戏时,她会因为劳动时间到了而把我叫回去,然后下农地干活。
我真的很不情愿,没少挨骂挨打。
可还是听她的安排,毕竟我也能干很多活,她也需要我帮忙。
到了中学,我就能自己先跟她商量,自己来安排干活的时间和玩耍的时间。
基本都是听我的,不再被她催着喊着。
当然,并不提倡对孩子打骂来让他们听话,而是觉得,在孩子自律之前,父母需要管。
还有很多孩子学围棋或者乐器,就因为看到有趣就会想去学,可结果发现学起来并不是那么轻松,就想打退堂鼓了,想方设法说自己不学了。
这时,有的父母也会放弃,不学就不学,随着孩子的性子,听孩子的。
其实,从孩子小的时候开始,不管是阅读还是运动,或者学哪一门才艺,真的要做好,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
就像培养孩子养成阅读习惯,家长几乎需要三四年的时间天天陪孩子阅读。
如果真的让孩子自己翻一本书,说不好看就不看,然后就算了,那这个孩子是不会爱上阅读的。
孩子的控制力、注意力都比较差,所以更需要父母的引导,一旦养成了习惯,并且让他们尝到了坚持的甜头后,就不会再轻易说放弃。
如果孩子从两三岁到10岁,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下子学这个一下子学那个,这个孩子就很难静下心来做好一件事。
而这背后,往往是缺乏了父母管教的关键一环。
那些不顾不管的孩子,并不是真正自由的孩子,而仅仅是藐视规则、行为放纵而已。
你看到他们看上去好像自由自在,散漫任性,这样就是最好的成长状态吗?
一位中学老师说他教的几个学生,家里从来不管,学校管不住。
天天骑着摩托车在操场上转,轰鸣的声音响遍学校。
聚在一起抽烟、打架,对看不惯的同学拳打脚踢,对老师的劝说置之不理。
后来有一个孩子还没毕业,就在一场群架被砍成了重伤,后来还被警察带去调查了很久。
他们觉得自己很酷,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甚至很多同龄孩子都羡慕这种生活。
可一旦进入社会,他们拿什么来立足?父母也一直提心吊胆地生活着。
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的父母会这样“散养”自己的孩子呢?
大概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心理缘故,自己小时候被过度管束的。
每个人的心中,其实都住着一个孩子,我们在养大自己孩子的时候,也会对比自己的童年,也会跟自己内心的那个孩子对话。
如果小时候被父母管束地太严,往往会想着让自己的孩子放松一些,被管得少一些,这样自己内心会感到一种平衡和满足。
就好像那种自己小时候受过苦,生怕自己孩子受苦的父母一样。
所以如果自己有这种心理,一定要去分析,进行自我调整,不要因为这种心理而影响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
还有一种是观念的影响,就是认同这种育儿理念。
可在实际过程中出现了偏差——过度地看重自由而忽视规则。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什么该管,什么不要管,我们无法细致到每一点,但是也要有一个大的方向。
大方向对了,就不会有问题。
对孩子而言,应该是:有心灵的自由,在行为上,能考虑规则。
意味着孩子能自由地思考,自由地表达,而且他们不受父母控制,而是被引导,自律能不断建立起来。
因为自由的核心并不体现于外在形式上,而应从自由中内化孩子高度的规则感。
这是很难的,如果孩子有一天能做到自律,那无疑是父母给他的最好礼物,而且父母自己也可以轻松很多。
对父母而言,应该是:足够尊重孩子,却也会管教孩子。
意味着会尊重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安排学习,顺应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选择一些兴趣课程,并且能鼓励孩子一直坚持下去。
真正自由的教育,它是爱的教育,爱在心理学上,是一剂良药,它能治疗一切的心理问题。
孩子在自由的环境下,很多心理情结就会消失,很多问题就会消失。
而且你会发现,自由与规则其实是统一的,而不是对立的。
不要担心一管就伤害孩子,立规矩会束缚孩子。
其实,只要真正爱孩子,有效的管束和规矩,对孩子的成长是必须的。
✅ 点击关注【Instagram】
– 分享生活点滴
✅ 点击加入【Telegram】
– 好康促销分享
✅ 点击订阅【Youtube】
– 看看专家怎么说
✅ 点击投稿【你的故事】
– 与MamaClub分享故事
✅ 点击加入【心声群】
– 与妈妈们一起讨论育儿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