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当孩子事事跟你对着干,他到底在争什么?背后真相戳心 -MamaClub

常有父母抱怨孩子管不听,而且特爱跟自己唱反调、对着干。

尤其是疫情待在家这段时间,别人家母慈子孝,自己家动辄鸡飞狗跳。

结合身边接触到的一些实例,想说 其实孩子没有无缘无故的脾气,他们之所以看起来不听话、总爱跟自己父母对着干,很可能是在“说”下面两个件事。

 

“妈妈,我需要你。”

这是很多“不听话”的孩子,藏在心底没能表达的话。

先举个小宝宝的例子。

一个妈妈的女儿刚刚2岁,平时都是奶奶带,妈妈下班了就自己带。

近期,年轻的妈妈发现,女儿跟奶奶在一起的时候特乖巧;自己一陪女儿,女儿就各种“问题”。

比如,妈妈要去抱女儿,女儿会拒绝。

妈妈让女儿做什么,她偏偏不做,有时候甚至还会上去踢打。

妈妈就克制着,干脆转过身不理女儿,结果2岁的小家伙却又扯着嗓子开始哭,并且“妈妈”“妈妈”一声高过一声,叫得戳心。

这个妈妈扛不住了,问:平时跟奶奶在一起都挺乖的,为什么轮到我就这么不听话、这么难管?

那么我们就来看一看,这个小女孩在做什么?

周一到周五,妈妈需要工作。下班回家时,女儿多半已经睡了,所以母女俩每周有五天是基本没交流的。

这个小女孩要等整整五天才能见到妈妈,而见到妈妈后,很快又意味着要分离。

于是,小女孩的心里每周都要上演一出大戏,叫做“与最爱的妈妈分别”。

这一次,妈妈回来了,我很开心;可是她还会再离开的,那个时候我要怎么办?当她就在我面前,却冷漠对待我的时候,就更加遥远且可恨!

焦虑又矛盾的心理,呈现出来的就是妈妈口中的“不听话”,好像专门跟自己对着来。

可事实上,这不过是一个小小孩,她一方面希望得到爱,另一方面又怕失去爱。

孩子心底里最大的期待,无非是:无论自己怎么样,无论听话还是哭闹、发脾气,妈妈她都能够在那里。

要改善这个孩子内心的不安稳,妈妈需避免陪伴时的冷处理(即避免“孩子一不乖,妈妈就不搭理”的做法),这是个把孩子推远的动作,很容易唤起孩子的分离焦虑。

更好的处理办法是,不要把孩子的行为解读为专门跟自己对着干。

事实上,那是孩子在向妈妈求助、索爱。

这时,妈妈尤其要稳住。

当孩子行为不合适,从行为层面制止就好了,比如稳稳地抓住孩子的小手小脚,不允许她踢打到自己,但我们必须要允许她有坏情绪,并且陪在孩子身边,等待她那个情绪的消退。

除此之外,还建议妈妈工作日赶不回来跟孩子说晚安时,最好也能通过视频方式跟孩子建立联结感。

随着孩子长大,当然是要学着去适应分离的,但我们不必过早让孩子体会到完全的撕裂与隔绝。

有了妈妈的持续且温柔的陪伴,孩子才能慢慢找到情绪上的安宁,以及找回内心的安全感。

 

不止小孩子。

假如一个青春期的孩子,譬如他已经十四五岁、十六七岁了,甚至眼看着马上要迈入社会了,他还在处处跟父母对着干的话,那么这个孩子可能心里头有很多的不安。

他其实在求助:爸爸妈妈,帮帮我吧,我需要你们。

有一个爸爸跟她十四岁的女儿,目前就是这种状态。

当爸爸的无论跟女儿说什么话,在女儿面前有什么举动,都会遭到女儿唱反调、毫不客气的予以攻击。

父女俩的关系僵持、胶着且痛苦。

父亲困惑地问,她(女儿)小时候我是没时间管她,现在我要来管她了,为什么反倒要把我推这么远?

让我们看看,这个14岁的女孩,内心在经验着什么。

作为一个迈入青春期门槛的、半大不小的孩子,在初初窥见外面的大世界时,本来就容易不安,焦躁。

又因为早年的亲子关系较糟糕,跟父母的沟通关系一直不顺畅,以至于这个孩子一个人走在通往成年人的路上,很容易感觉到无助跟恐惧。

某种程度上说,当一个马上要成年的孩子还在跟父母对着干,她其实对父母是不屑的、看不起的。

表面上这个孩子看不起父母,事实上,她是看不起自己。

所以当她听到父亲的一些主张时,或者看到父亲的一些举动,就会忍不住地唱反调,毫不犹豫地予以否定。

看起来就是一个刺猬般难以沟通的孩子,事实上她已经陷入一个绝望的状态。

攻击父母的时候,她其实在攻击自己;否定父母的时候,她其实在否定自己。

假如我们真的蹲下来去体察这个处处跟父母对着干的小孩,会发现她的内心是被困住的。

理论上,她这个时候应该准备高飞,准备往自己的人生目标飞过去,可是她就是留在这里,跟父母对着干,因为她飞不出去。

之所以飞不出去,是因为她对自己是完全否定的。

换句话说,这个孩子最愤怒的时候,也是她最虚弱的时候。

如果你也摊上了这样的孩子,该怎么做更合适呢?

这个时候,就别跟孩子较劲了。

你更要看到孩子的困难,允许孩子的攻击性表达。

告诉孩子:不管怎样,我都在;你的未来无论怎样打算,我都尊重你的决定。

日常生活中,多鼓励孩子。找机会去坦诚地跟孩子沟通,帮助孩子意识到,与其他在否定父母,不如说他在否定自己。

总之,帮助孩子直面自己内心的焦虑跟恐惧,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这一点非常重要。当然,这很考验父母的耐心。

假如你觉得很困难,建议你早日寻找专业心理咨询的帮助。

 

当然,孩子总跟父母对着干,除了在说“我需要你的爱和帮助”以外,还有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爸爸妈妈,请离我远一点。

比如,一位妈妈反映,自己6岁的儿子特别爱跟自己反着来。

做作业,明明他错了,就不听妈妈的正确答案。

而且,按照妈妈说的,“似乎就在家里这样,学校评价可好了。”

细细了解,就发现这是个管得很多的妈妈。

小学一年级原本没有寒假作业,妈妈特地给孩子布置了专门的作业。

其实孩子已经很乖地照着妈妈的规划在做了,可是,孩子写完作业,她都会一题题检查。

凡是做错的题目,都会要求孩子专门抄到一个错题本子里去。

这个妈妈的确很善于纠错,但是,过早地让孩子活在一个对与错的世界里面,真的太残忍了。

7岁以前,孩子就是一个积累经验的过程。

很多事情他们虽然都会忘记,但是“我很好,我很棒”这样的感受经验却会留在他们的记忆里,铭刻到他们的人格底层。

人为制造挫败、反复提醒孩子“你错了”,只会让孩子意识到:我真糟糕,我不好。

好在,这个6岁的小男孩显然很有力量。

对和错,在妈妈的世界里很重要。妈妈眼里,也许就是:一是一,二是二,应该这样,不该那样。

而小男孩则通过“故意犯错”的方式,去对抗妈妈的较真苛刻,对抗妈妈的程式化,以及对抗妈妈的入侵、越界。

这个情况处理起来也简单,那就是,父母要适当学着放手。

如果你家也有一个特别爱跟你对着干的小孩,那么是否你也该觉察下:我是不是管得太多,以至于越界了?

须知,孩子们很清楚,自己能力有限,经常会有无力感。

只要去探索,去尝试,就难以避免会犯错。

 

父母的监督、提醒,就会像一盏聚光灯,每次都会清晰准确地照亮孩子的弱点。

这让孩子难受,有挫败感,甚至愤怒。

孩子故意跟父母对着干,不肯认错的做法,看起来是“推卸”,实则是自保。

是一个被父母压制的小孩,为了维持自我的呼吸空间,不得不采取的一个防御办法。

既如此,我们又何苦要把孩子逼到如此痛苦的墙脚里去呢?

总之,孩子跟父母对着干,多半是某些需要和意愿是没有被父母看到的,他需要得到父母的关注和相应的尊重。

所以,下次孩子不听话、跟你对着干,不妨先试试放下评判,去听听孩子那些没说出来的“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