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爱模仿的孩子更聪明,这么引导让孩子越来越优秀 -MamaClub

拿妈妈的化妆品涂涂抹抹?

想象自己是超人会变身?

玩过家家,假装自己是爸妈、老师、医生?

谁在童年时期没干过这些傻事?每一个孩子,都有一颗长大的野心。

孩子都是在这些模仿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模仿」是孩子学习的过程,也是探索世界的方式。

 

模仿是孩子与生俱来的能力

孩子是天生的模仿家,心理学家指出,孩子从一出生就开始观察这个世界,他们在观察和模仿别人的行为中获得成长。

小的时候是模仿表情,大一点是语言,再大一些是行为,再往后则会深化为思维。

所以,0~6 岁被称为儿童「模仿敏感期」。

而 2~3 岁,孩子中枢神经系统机能加强,大脑结构日益完善,可以认识更多的东西,这时是模仿的最佳时期。

爸妈们要是能对模仿敏感期加以重视,科学地引导孩子的模仿行为,孩子就能充分发挥学习观察能力,在认知能力上快人一步。

 

爱模仿的孩子更聪明

孩子模仿的过程,其实就是学习和适应的过程。

在模仿过程中,宝宝要不断地挑战自己,开发自己的思维和动手能力,不停地运转自己的大脑,然后一步步了解世界和规则,最终走向独立。

孩子每天看你刷牙、穿衣,会耳濡目染,逐渐在心里默练这些技能,一旦意识到「我能做」「我能行」,他就变得独立起来了。

通过模仿动作,可促进孩子的思维开发,提高思考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大脑智力发育。

难怪大家常说,聪明的孩子更爱模仿。

 

模仿天性巧引导
角色扮演乐趣多

模仿说白了就是「有样学样」,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演」。

既然孩子喜欢,那父母就陪他们 Cosplay,角色扮演游戏玩起来。

别小瞧这些过家家的游戏,其中可是蕴藏着大学问呢!

1. 引导孩子在模仿里——认识规则

随便找几个玩具地上一摆,小老板扯开嗓门一喊——「卖东西咯。」一场开店游戏,一节财商教育课就可以开始啦。

你卖我买要有「金钱」流通,讨价还价需要注意数字大小,算钱找钱就是一场很好的数学练习,点货清货还能培养孩子收拾归纳的能力。

别小看「开门做生意」这个小游戏,孩子在模仿店主的过程中,既学到了做生意的规则,还练习了数学运算的方法,简直一举多得。

2. 引导宝宝在模仿里——理解他人

《爸爸去哪儿》第一季里,张亮让儿子天天来模仿村长讲话,而自己模仿天天,在村长讲话的时候捣乱。

一个简单的小举动,就让天天理解了在别人讲话的时候不保持安静是不讲礼貌的事。

絮絮叨叨的大道理,都不如换位思考,来一场角色互换的「演练」。

张亮的做法高明在,利用角色扮演让孩子能够站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推己及人,理解不同的感受,在这个过程中完善对自我情感的管理,变得更懂事、更善解人意,更遵守规则。

3. 引导孩子在模仿里——克服恐惧

没有几个宝宝不怕打针的,可是每个宝宝都爱玩医生扮演游戏。

可以让大宝和二宝轮着扮演医生和病人,假装戴个听诊器左听听右听听,随口瞎扯一个病名,然后给打针吃药。

像模像样的要求「病人」伸出胳膊,边打针边安慰「病人」:「不用害怕,就是小蚂蚁轻轻咬一口而已。好了,你看,打完了,不痛吧。」打完还不忘给你贴个爱心小贴纸做奖励。

在模仿医生的这个过程中,一来二去,针筒就变成游戏般的小道具,药片也只是小糖果,也就不那么吓人了。

4. 引导孩子在模仿里——学习技能

除了上面这些,孩子还能从日常的模仿里学习更多的技能。

比如,大人在打扫卫生时,也给孩子一个抹布,让她们尝试抹桌子;让孩子参与到收集散落的玩具中,有效利用孩子的模仿,帮孩子培养好的生活习惯。

另外,模仿父母炒菜做饭、模仿老师教书讲课、模仿警察捉贼救人,模仿超人无所不能…这些孩子玩得乐此不疲的「过家家」游戏,都是提升生活技能的好途径。

模仿各行业工作人员时,除了科普职业知识,还能教育孩子职业无分贵贱,尊重各行业的付出。

说是玩小游戏,实际是感受大人生。

角色扮演绝对不是简单的「过家家」,它是孩子认识成人世界的一面镜子,可谓小游戏里有大智慧。

巧妙地借助于角色扮演,既能够满足孩子对于成人世界或者是童话世界的好奇心,又能在扮演过程中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成就感,还能促进宝宝的交流互动能力。

说了这么多,相信你一定学会了。

那不如从今天开始,陪孩子一起在模仿里快乐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