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声篇】她花了12年,亲手把孩子养成了最恨她的人 -MamaClub

网上出现了一个超级暖心的短片《包宝宝》,画风超萌,内容到了中间很虐心,但是最后却是happy ending。

里面讲述的是一个关于爱和离合的故事。

短片的主角是一个孤单的华裔妈妈,喜欢吃包子。

有一天,在吃包子的时候,最后一个小包子放到嘴边居然跳了出来,变成了一个小娃娃~

这个小包子就像一道光,照亮了孤单的妈妈,妈妈高兴的像照顾孩子一样照顾小包子,给他喂饭,带他出去玩儿,帮他记录身高,给他做好吃的…

像极了小时候,妈妈照顾我们的样子。

可渐渐的,小包子长大了,甜蜜的亲子世界里开始出现不和谐的音符。

小包子想跟同龄人去踢球,妈妈怕他受伤,一脚铲飞了足球,把小包子搂了过来。

可回家的路上,小包子却很生气,还拒绝妈妈的饼干贿赂。

从此以后,小包子开始跟妈妈产生了隔阂,他有了自己的小秘密和小世界。

不允许妈妈进入他的房间,看到妈妈进来,本来兴高采烈的他马上一脸不高兴放下了电话。

无视妈妈讨好的一桌饭菜,跟同龄人跑出去玩,还带回来一个金发碧眼的女朋友…

妈妈还没有完全接受这个事实,他却已经单方面宣布要跟女朋友搬出这个家。

震惊的妈妈死死的拉着他不肯让他走,情急之下,泪眼模糊的妈妈为了能保住小包子,居然一口吃了他.

为了不让孩子离开自己,妈妈吃了孩子。

到底是占有欲多强的爱,才会宁可他毁灭也不允许他失控…

看完之后,上网去查了一下资料,才知道这看似疯狂的画面,却来自真实的故事。

导演石之予说,《包宝宝》的灵感来源是自己的成长经历:

“任何事我们都一起做,吃饭、上班、旅游等。

当我开始长大成人,妈妈很难放手。

他更常抱着我说:我真希望能把你变回小宝宝塞回我肚子里。”

就这一句话,她牢牢记在了心里,也把这个童年的桎梏搬到了荧屏里。

 

貌似每个人小时候,都有一段跟父母“对抗”的经历吧,听够了那些:

“我还不是为你好!”

“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都多!”

“不行,说了不行就是不行,听我的没错!”

不否认父母的爱,但过度的爱,不仅焦虑了自己,也绑架了孩子。

被绑架的孩子,随着年龄的长大,慢慢会与父母所希冀的完全背道而驰。

有个妹妹,从小就是学霸,为了照顾她,妈妈辞了职,洗衣做饭,早送晚接,风雨无阻。

怕影响她学习,妈妈慢慢开始限制孩子穿衣,交友,甚至不允许她跟被认定的“坏孩子”玩, 收了她的手机和课外书,停了她最喜欢的舞蹈课…

如此掏心掏肺,可母女两的矛盾却越来越多,妈妈嫌孩子不够听话,越管越严,孩子嫌妈妈管得多,越来越叛逆。

终于在一次孩子跟闺蜜秘密出游,被妈妈千里追回后,俩人关系彻底决裂,孩子再不跟妈妈说一句话…

掏了最真的心给孩子,却换来了孩子最深的恨,只因为她忽略了和孩子的边界。

总想把孩子紧紧仅拴在身边,失去了自己,也压缩了孩子的世界,过度的亲密要求,束缚了彼此,伤害了彼此,最终只能是亲子关系的决裂。

这么浅显的道理谁都懂,可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教育失败,却屡见不鲜。

 

一个12岁的孩子持刀弑母的新闻,震惊了无数父母。

12岁的孩子,因为跟妈妈拌嘴,竟然挥刀砍了母亲20几刀,被抓后不但没有悔意,还笑着指认行凶地点。

为什么孩子会这样?

究其原因,不过是因为抽烟跟母亲发生了一点矛盾,母亲打了他,想起平时被母亲管的太严,一时怨恨…

“我杀的是我妈,关你们什么事”,这是从少年嘴里说出来最冰冷的一句话。

真是不敢想象,到底是多么冰冷的母子关系,才能造成这样的恶果。

如果说这孩子犯错是因为心智还没成熟,那么去年,有一篇文章写着的是学子控诉父母控制自己多年,甚至为了摆脱父母控制,12年不曾跟家里联系,这又怎么解释呢?

看了记者的采访,那句:

“我母亲一直倾向于把我关在家里,按自己的喜好包办事情。”

几乎是那位学子咬着牙说出来的一句话。说到底,都是孩子童年的阴影在作祟。

很多网友批评他30几岁了还在怪罪原生家庭,根本没长大。

话说的没错,在他的控诉书里,可以找到他长不大的原因:

“我母亲一直倾向于把我关在家里,喜欢按自己的喜好包办事情。”

“我上了小学还不会剥鸡蛋,被同学、亲戚耻笑,父母从来不会帮我。”

“我没有任何选择的权力,没有喜欢什么的权力,什么都是他们说的最好的,即使被逼着考到了大学,我却连基本的交流的能力都没有。”

看得出,心理专业毕业的他根本没法医治自己的伤,在父母的严格掌控下,他没有交友权力,甚至连喜欢的权力都没有。

每一步都已经被规划好,虽然他考上了最高的学府,可心里的孤独却没人能懂。也许父母还在等他的一句谢谢,可没想到他却在等父母的一句道歉。

“亲密关系”的渐渐疏远带来的分离焦虑,和强烈的掌控欲望,让妈妈强制孩子留在她的圈子里。

最后得不到应有的感恩和回馈不说,更引发了孩子弹压式的反抗,甚至是暴行,这是“直升机教育”最大的失败。

不想给他们辩解,我只是真的很心痛,妈妈也好,孩子也罢,他们都因此承担了不该承担的人生。

 

还有,就算妈妈强行把孩子留在了“亲密关系”里,被控制的孩子也一定是个让人心疼的。

娱乐圈有名的孝子胡歌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几段恋爱都因为母亲的不喜欢落空。

尤其是在他遭遇车祸低谷的那几年,准女友薛佳凝推了所有的戏,搭上了星途照顾他,可最终还是没能过了胡妈妈那一关。

这次分手,胡歌不仅招了很多黑,也成了他自己的心结。

承受了太多压力的他,甚至在一次酒后发微博说“妈妈,你开心了吗,我尽力了…”

众所周知,胡妈妈对胡歌从小管教甚严,控制欲非常强,曾说过找儿媳妇的标准是“不找圈内人”,“最好找个女科学家,至少要女博士!”

兜兜转转,仙剑的小伙伴儿们都有了陪的人,只有他一个人,还在流浪。

“孩子永远是孩子”,这句本来挺暖心的话,放在胡歌身上莫名的心酸,30几岁的人无法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甚至连选择的权利都没有,这样的爱实在是太沉重了…

看他难过的样子,多希望,他能早一点走出妈妈带给他的心结,实现那个小小的愿望…

 

养育一场,不能否认,付出最多的,永远是妈妈。

心疼那些被孩子痛恨的妈妈,她付出了全部的真心,却把自己最爱的孩子养成了废人,甚至是仇人。

也心疼那些痛恨妈妈的的孩子,他们本来是想爱,却失去了爱人的能力,也失去了自己。

如果12岁男孩儿的妈妈早一点懂得“母爱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这个道理,如果男孩能对妈妈多一些体谅,那悲剧是不是就不会发生?

如果胡歌的妈妈能早一点放手,给儿子自由的空间,那是不是孩子会更幸福一些?

如果这些都不曾发生,世上就少了一个备受唾弃抬不起头的孩子,多了一个圆满的家庭吧…

母子之情本就是缘分一场,相聚,是为了让彼此感受生命的成长;渐离,也是为了让彼此拥有更广阔的世界。

把世界带给孩子,再把世界还给孩子,希望不再有悲剧发生,希望所有妈妈和孩子都能生活在爱里,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