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最好的妈妈,60分就够了”:别等孩子长大,才后悔你现在做的太多 -MamaClub

如果问当妈后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想必很多妈妈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一个词——焦虑。

“焦虑不能给到孩子更好的生活条件”;

“焦虑不能让孩子接受更科学的养育”;

“焦虑自己不能成为一个完美的妈妈;”

……

担心自己下意识的行为会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更害怕,因为自己的某个言语,孩子将来会用一生去治愈童年。

在育儿这个全新的领域, 妈妈总是患得患失,一边拼命学习,一边自我否定。

甚至有新手妈妈在发现孩子趴着睡觉一直哭的时候,不敢遵循自己的本能直接把孩子翻过来哄睡,而是第一时间去付费群里求助所谓专家。

延误2个小时,最终酿成惨剧……

害怕自己做得不够完美,结果变得畏首畏尾。

做一个合格的妈妈,真的这么难吗 ?

 

最好的妈妈不是100分,而是60分

英国精神分析学家温尼科特有个著名理论:“good-enough mother”(做妈妈,足够好就行了)。

这一观点后来被心理学家巧妙地译为60分妈妈。

60分的妈妈,既不像100分妈妈那样,时刻回应孩子所有需求,剥夺孩子的自主权;也不像0分妈妈那样,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过度忽略孩子。

60分妈妈,会在孩子需要时及时出现,同时又放手给孩子足够的空间,让孩子拥有掌控权,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小舍得》中的欢欢妈妈南俪,就是这样一位60分妈妈:

在得知孩子数学只考了45分的时候,南俪虽然有些担心,但并没有像另一位妈妈那样想尽办法把孩子送进课外班。

而是先去调研课外辅导的强度,最后为了让孩子轻松些,首选让爸爸为孩子辅导。

而当孩子自己意识到成绩太差,哭闹着要去补习的时候,南俪又尽力为孩子争取。

争取名额遇到困难时,又坦诚地告诉孩子:“目前我们还没有更好的办法,但我们愿意继续为你争取机会。”

从始至终,南俪一直以平视的态度跟孩子沟通,平等尊重的对待孩子,也正在这种教育宗旨下,欢欢的性格开朗、多才多艺,和父母的关系也亲密和谐。

让孩子体验安全,也放手让他们去感受危险,爱孩子的同时,又为孩子留下了40分的成长空间。

60分妈妈,刚刚好。

 

妈妈越全能,孩子越无能

《妈妈的悔过书》中有一个观点,要判断你是几等的父母,就看当孩子突然看见你时的第一反应:

如果孩子惊喜地向你走来,那你就是一等的父母;

如果孩子没有跑过来,但仍微笑着打招呼,属于二等父母;

如果孩子认出是父母,却不情愿地打招呼,属于三等父母;

如果孩子假装没看见改走别的路,属于四等父母。

一个残酷的真相是:

很多妈妈为孩子做了很多牺牲,把孩子未来规划的井井有条,自以为是一等父母,在孩子心中却是四等。

分享一个令人心痛的故事,这个故事来自一名心理医生的朋友圈,短短一句话却触目惊心:

有个孩子说,我的爸爸妈妈替我活了我的人生,我就不用活了。

世界上有多少父母在等一句“谢谢你”,多少孩子在等一句“对不起”,又有多少孩子被“为你好”压得喘不过气。

父母与孩子是一段注定要分离的缘分,尊重孩子的独立性,把孩子的决定权交给自己,对母亲和孩子的成长都有重要的意义。

影视剧《以家人之名》 中齐明月的妈妈,就是一位100分妈妈。

小到点菜、买衣服,大到交友、买房、找工作,齐明月的生活被妈妈安排得明明白白。

最经典的一幕是她带女儿去买裙子,齐明月选白色,妈妈说“不爱干净还穿白的。”;选黑色,妈妈又说:“黑色不适合你,年轻要穿鲜亮的衣服。”。

最后妈妈做主给她选了粉色,还不忘指责一句:“一点主见都没有。”

因为妈妈的过度插手,明明很优秀的齐明月在剧里活成了最拧巴的人,没有主见,又习惯讨好。

心理学家说:“每个人只有为自己而活时,才是最有力量的。”

把人生的方向盘交还给孩子,妈妈当他的副驾驶就够了。

孩子唯有按照自己内心的召唤,不断探索,最终走自己的路,他才会觉得这个世界是有趣味的。

 

适度不完美,与孩子一起成长

某天,一个在乡下与爷爷奶奶生活的小男孩遇上一位到访的记者。

记者跟孩子聊天:“你爸爸妈妈也在外边打工,你作文里写得也是想念他们回来吗?”

男孩说:“不,我知道我的爸爸妈妈在干什么。”

原来每一个假期,男孩的爸爸妈妈都会把他从老家接到工作的地方,每到休息日,就带孩子去参观当地的博物院,各种景点,跟孩子一起拍照。

孩子带着跟爸妈的合照回到家乡,每当想爸妈了就拿出来翻一翻,激励自己。

当记者问到:“你希望他们回来陪你吗?”

男孩坚定地回答:“不,我爸爸说了,我们各自努力,他们负责赚钱,我负责好好学习。”

让一个孩子发现自己的内在价值,爱自己,并不是一定要形影不离陪在他身边做一个完美妈妈,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感受到被爱,被重视。

因为爱,这个与父母分隔异乡的男孩儿从没有觉得被抛弃。

这只是一个60分的妈妈,但未必不是个好妈妈。

60分妈妈可以偶尔犯错,可以偶尔发脾气,可以偶尔偷懒,可以偶尔缺席孩子的生活,可以赚不到足够多的钱,可以无法送孩子去理想的学校……

可以做真实的自己。

也有一位妈妈分享说,曾经她也想做一个完美妈妈,她读了很多控制情绪的书,尝试面对孩子无理取闹时理性应对,调节情绪。

但后来她发现当自己把情绪拼命消化的时候,孩子越来越无法无天,要被宠坏。

反而她开始学着释放情绪,女儿慢慢意识到了问题。

现在的她不再沉迷完美妈妈的滤镜,还学会了偶尔对女儿耍赖,跟女儿玩游戏偷偷抄近路。

这样的她得到女儿的评价却是——“我妈妈真的特别好笑,我一看到她就想笑。”

妈妈是一个鲜活的人,比熟记再多的育儿理念都重要。

 

相信自己,相信孩子

不用刻意要求自己完美,相信自己有足够的母爱本能去照顾孩子,最好的养育来自于妈妈天然的自我信赖和独立自信。

当父母自身该做的事、该完成的使命,和一些育儿原则冲突时,跟随自己的内心,去实现自己应有的社会价值。

当你全身心投入工作、因为利他而体会到价值感,孩子也会自此得到最好的“身教”,你留下的空白,孩子会用他们的独立去填补。

做父母,尽力就好,60分即可。

古话说:“大树之下无芳草,伤于多阴也。”父母都想成为孩子的保护伞,为孩子遮挡风雨,但是,月盈则亏,爱满则溢。

我们给孩子的爱要有度,做一个60分的父母,用那40分换孩子一个成长的空间,让他学会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