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千万别成为这样的“穷妈妈”,对孩子的教育有影响 -MamaClub

17块钱,甚至10块钱、6块钱,就能敞开肚子吃一顿海底捞你相信吗?

之前只是在网上看过类似的帖子,没想到真的有人效仿,然后还跑到网上抱怨店家服务不好,最让人接受不了的是,她还带着两个孩子…‘’

从这段描述中可以看到,服务员其实送了不少食材、水果,还给做了手部护理。

而这位妈妈给孩子吃的其实就是火锅底料、调料拌米饭。

网友说:“俩孩子摊上这么个妈真的好惨…”

这个新闻火了以后,大家发现这种“几块钱吃垮XXX的帖子”超多。

还有网友找到了那位妈妈的账号,发现她条件并不差,有车有房,但也不是第一次带着孩子这么干了,言语之间透露着一种“只要出门不捡钱就是赔本”的价值观…

如果是真的吃不起,27块钱完全可以在家给孩子做一桌子家常菜,何必恶心完别人又恶心自己呢?

不管这些人真的是为了薅羊毛,还是为了营销都无关紧要,只是能不能别带上孩子?

这种行为真的连穷养都算不上,而是在给孩子灌输扭曲的金钱观。

钱在一个家庭中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没有对钱形成正确的认知,长大以后又会变成什么样?

 

你正在给孩子灌输哪种金钱观?

金钱观的形成是潜移默化的,剑桥大学的一项研究证明:孩子的金钱观在七岁左右形成。

3~7岁是孩子金钱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孩子们会从父母的行为中观察学习,然后形成对金钱的理解。

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内心又是极其匮乏的,越小的孩子越依赖父母,渴望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付出。

所以父母如何看待钱、如何为子女花钱,非常关键。

心理咨询专家在谈起原生家庭对孩子金钱观的影响时,他把家长大致分成4个层次。

第一层:心甘情愿且丰盛

很多人曲解了富养的意思,富养并不是满足一切物质需求。

而是指这个层次的家长能够用心甘情愿的爱和照料帮助孩子战胜内心的匮乏感,让孩子感受到精神上的富足。

第二层:心甘情愿但匮乏

处在这一个层次的家长虽然能做到无私的付出,但是受限于物质条件,或者总是有意无意地提醒孩子自己多么不容易,生硬地告诉孩子要懂得感恩、珍惜。

这会让孩子在索取时产生内疚感、罪恶感,孩子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压抑欲望。

而另外的两个层次家长更容易把孩子逼向极端,一种是丰盛但不情愿,另一种则是匮乏且不情愿。

就像是捏橡皮泥,这两种家长总是苛刻地对待孩子,也会在无形中扭曲了孩子对金钱的认知,扭曲了孩子自然生长的性格。

抖音博主@墨墨千金 对19个月女儿做了一个测试,很多妈妈看完都被暖得泪流满面。

这位博主给女儿放好零食,告诉她“妈妈要去喂小宝吃饭,一会儿等妈妈回来一起吃”。

女儿等了一分钟见妈妈还不回来,扯着小奶音提醒妈妈赶紧回来哟。

见妈妈还不回来,拿起山楂棒放到嘴里,想起妈妈的话又放下了。

终于等到妈妈回来,开心到飞起。

但是听妈妈说想吃唯一的一个山楂棒,试图掰成两半,发现自己掰不开干脆主动让给妈妈。

然后作者的一番话更是讲到了妈妈们的心坎儿里:

“一个从未被满足过的人,很难有能力自控。”

而内心富足的人,就像这个只有19个月大的小女孩,她在面对诱惑时有自制力,还会判断、思考。

因为把零食换成别的什么,也是一样的道理,内心匮乏的孩子容易在关键时刻做出错误的选择。

 

匮乏的金钱观容易养出
敏感、懦弱的男孩儿
和没有安全感的女孩儿

金钱观对人的影响是刻骨的,我们甚至可以从一个成年人的花钱方式判断出他父母的消费习惯。

那些在匮乏的金钱观影响下长大的孩子,到底会变成什么样?

也许不会犯大错,却可能在细节上处处犯错。

前几天周末,同事家的闺女去相亲,晚上回家以后男生就在微信上多次暗示闺女吃饭花了158块。

同事家的闺女就很直接地讲:如果觉得贵,下次可以吃点别的,或者让她来付钱都可以。

但是男生听完不高兴了,觉得闺女在瞧不起他…

其实这个男孩儿家里条件不错,一家三口都在事业单位工作,但闺女说两个人聊天男孩儿总是在提起他爸妈如何如何节俭、妈妈如何贤惠,让人听了很不舒服。

想他相亲很多次都以失败收尾也是这个原因,因为匮乏的金钱观而变得敏感、懦弱,不敢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

与之相对的,在匮乏的金钱观影响下长大的女孩儿,更容易没有安全感。

关于安全感的缺失,相信很多女性读者都深有体会。

知乎上有个问题:

“不缺钱,但是把钱看得很重怎么办?”

一位匿名网友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她说自己也是这样视钱如命,现在工作了有了很多存款,但是从来不舍得给自己花钱…

背后的原因就是她的妈妈给她留下了很多关于钱的阴影。

比如小时候妈妈特别抠门,她跟妈妈要零花钱妈妈总是极其严厉,即便现在条件好了她也不舍得花。

比如读大学,周围同等家庭水平的姑娘们都是1000~2000,妈妈每个月却只给她800块生活费,根本不够花。

而且妈妈经常忘记打钱,每次开口要生活费,妈妈都会质问她:

“怎么又要钱了!”

问妈妈要钱的那种辛酸一直徘徊在心里,让她跟自己较劲,一定要存很多很多钱,用不完的钱…

看过的一本书,里面总结了一条又一条常见的性格缺陷,就来自于自小形成的匮乏的金钱观,比如:

死要面子活受罪、只在乎蝇头小利、总是在给自己找借口、胆小怕事没自信、不会拒绝别人更容易妥协、相信读书无用、害怕决策畏畏缩缩、没有安全感…

 

家长应该如何为孩子正确示范?

其实指导孩子建立正确的金钱观,除了正确“富养”,还要让他们切身地去感受“钱”,例如:

1、带孩子去菜市场购物,让孩子明白五块钱可以买多少菜?

2、带孩子去工作单位或者在家里陪我一起工作,甚至让孩子体验大人的工作,让他们知道辛苦工作一天可以换多少钱?

3、鼓励孩子自己支配钱,帮助孩子制定花钱计划。

4、每当家里添置物品,让孩子一起参与进来发表意见。

很多时候,类似这种生活化的教育要比强行灌输有用得多。

现在随着孩子越来越大,越发觉得孩子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我们的复制品,我们如何示范,孩子就如何演练。

钱是把双刃剑,教会孩子如何对待钱其实是家庭教育很重要的一环。

因为人不怕穷,最怕的是一辈子受困于心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