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家长警惕!你的这些“暗示”,正在毁掉孩子的一生 -MamaClub

“你这孩子太懒惰了!”

“你为什么总是这么磨蹭?”

“你为什么总不把东西放回原位?”

当你看不惯孩子的某种行为和表现时,是否也曾如此数落过孩子呢?

其实,反复地强调或是责骂,不但改变不了孩子任何问题,反而可能强化了你对孩子的负面暗示,告诉孩子:你就是这样的。

孩子非常的敏感和脆弱,也易受到心理暗示。

正面的暗示会让孩子积极向上,反之,则可能将孩子带入深渊。

给孩子正面评价,就是向孩子暗示Ta是一个很棒的孩子,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相反,打击孩子,对孩子说一些负面的话,会让孩子得到一些负面暗示,从而走向相反的方向。

 

笨,可能是学来的

在儿童教育界,有个名词叫“习得性愚蠢”,是美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凯茨提出来的。

在长期的研究中发现,很多出生时智力水平很正常的孩子,在后天学习过程中,接受了来自家长、老师、社会的过多负面评价,比如:

“你是个坏孩子”

“你真猪脑子”

久而久之,孩子逐渐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也认为自己就是别人口中的“坏孩子”“猪脑子”,于是学习动力、自信心等变得很低。

最后,这些孩子不但成绩很差,连生活中的小事也常做不好,真的表现得像个“坏孩子”“大笨蛋”一样。

仔细想想,我们自己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有点“习得性愚蠢”吧!

 

我们传达给孩子的负面信息
多得吓人

语言暗示的力量,真的很强大。

正面的暗示,能让人信心百倍,即便遇到困难也有坚持下去的决心;而负面的暗示,则会让人灰心丧气,否定自己,不自信、没动力。

孩子的成长,最需要的就是积极健康的环境,可是大人们由于工作压力、长久养成的说话习惯、焦虑情绪等,总是不由自主地给孩子传达了非常负面的情绪:

孩子早上起晚了,要迟到了,我们脱口而出:

“这都几点了,还撅着屁股睡!这孩子怎么这么懒散呀,跟谁学的呢?”

放学路上,孩子好动,跑跑跳跳,结果不小心摔倒了,我们脱口而出:

“活该,让你淘气!老老实实走个路不行是吧?”

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会有很深的不被理解、不被信任感,因为孩子在爸爸妈妈眼里做什么都不对、做什么都做不好。

但是呢,爸爸妈妈又没有及时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

于是,很多孩子就变得对家长有埋怨、抵触情绪;而家长呢,也很郁闷,明明都是为孩子好,可为什么孩子还跟自己对着干呢?

负面暗示会带给孩子负面的影响。

同样,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给孩子信心和勇气。

 

如何对孩子进行积极暗示?

家长们不妨试一下这4种方法:

第一种,用积极正面的语言鼓励表扬孩子。

比如,当孩子第一次收拾整理自己的玩具,妈妈要给予适当的表扬:“宝宝好棒!会自己整理玩具,比妈妈收拾的还好!”

孩子受到表扬,当玩具再乱时,就会想到妈妈的暗示,主动去收拾玩具。

第二种,借助神态、表情进行积极暗示。

孩子在婴儿时期就能在家长的微表情中读出信息,从而判断事情的好坏。

所以,家长在孩子面前的表情也会对孩子的心态产生影响。

例如,一个孩子摔倒了,如果妈妈慌忙跑过去将孩子抱起来,心疼地满脸自责。

孩子看到妈妈的紧张,会放大自己的情绪,觉得自己摔得真的很疼。

妈妈越安慰,反而哭得越大声。

孩子在成长路上难免会遇到困难挫折,有时候家长一个鼓励的眼神,就有可能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

管理好自己的微表情,是每个家长的必修课。

第三种,对孩子的优点、兴趣爱好予以肯定。

家长要看到孩子的闪光点,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

一个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也许他打篮球很棒或者在音乐方面很有天赋。

家长要尊重孩子的爱好,鼓励孩子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孩子受到家长的鼓励,也许在某一方面会有惊人的成就。

第四种,为孩子树立良好的典范。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将对孩子产生最直接的影响。

最积极的暗示,当然要从父母自身做起。父母良好的素质,正确的行为规范,就是最好的家教。

有位老师说过:

“一个心智还未发育完全的孩子,受暗示性强,很容易被周围人的评价所左右。”

所以,请给孩子多一些积极暗示,少一些负面暗示,让孩子在阳光、积极的状态下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