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听到很多家长抱怨孩子不合群:
“我家孩子5岁了,他老是喜欢自己一个人呆着。”
“孩子不跟其他小朋友玩,好担心他不合群啊。”
“每天接孩子放学,别的孩子都是三五成群,我儿子总是自己走,看到心里就不舒服。”
甚至还有的妈妈担心孩子是不是得了孤独症。
孩子不合群,让许多的父母感到焦虑。
对于这件事,大人首先需要判断“不合群”有没有给孩子很大的压力,有没有带给孩子非常大的负面影响。
比如有的孩子会因为不合群感到自卑,陷入孤独、寂寞,他们渴望拥有朋友,却没有勇气主动加入别人的圈子;
还有的孩子因为过于自我、不懂礼貌,被同龄人孤立……
像这样的孩子就需要父母的引导和帮助。
与此同时,还有一类孩子,因为性格特征,他们会主动选择远离群体,享受独处。
纪录片《零零后》中也有个很不合群的小女孩,其他幼儿园里的孩子成群结队玩游戏,她总是单独一个人。
但她不哭不闹,独来独往,大人问她的时候,小家伙非常坚定地表达自己的态度:“我喜欢一个人玩,我觉得一个人玩儿挺好的。”
有一次,拍摄的记者也问她:“为什么你老是一个人玩啊”
小女孩子说出了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答案:“每个人有自己的选择”
十年后,记者再次探访这个女孩,发现她有自己的朋友,但还是喜欢独处,独处对她来说是一种享受,让她更安静地思考和沉淀。
在我身边,也会遇到一些不是特别合群的年轻人,他们不会因为因此感到痛苦,反而很喜欢独处时的思考和专注。
当不合群、独处成为孩子的选择并享受其中,也不是特别需要被纠正的问题。
只要孩子能够正常表达自己的感受,能正常与人交往,大人无须过多的担心。
对于这样的孩子,请试着接受他们的独特,不用强行逼着孩子去融入集体生活中,给孩子充分的理解之后,反而更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交自信。
如果孩子是被动不合群,父母可以提供一些帮助。
有个小孩曾经哭着从学校跑回来,对妈妈说:“妈妈,他们都不跟我玩!“
妈妈看到小孩伤心的眼神,内心焦急不已,她气呼呼地对孩子说:“不跟你玩就算了!我们找别人玩!”
这种回答对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并没有多大的用处,反而让孩子觉得别人不跟自己玩,都是别人的问题,很容易怨恨同龄人。
每个孩子都会遭遇被拒绝的情况,这是很正常的。父母不妨先冷静下来,主动去了解孩子在社交中遇到的问题,再“对症下药”。
演员蔡少芬曾经也遇到过同样的问题,在某个综艺里,她的女儿跑过来对她说:
“他们都不想跟我坐”
“他们都想跟我的姐姐玩。”
她做得第一件事就是认同孩子的感受:“他们都不想跟你坐,你不开心是不是?”
女儿觉得小朋友们都不喜欢她,蔡少芬鼓励她:“不会的,他们都爱你的,他们怎么可能不爱你,你那么可爱。但是有些时候,人会有不同的表达。”
接着,她抱着女儿,开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如果你觉得你的朋友不够爱你,那你就爱他们多一点。”
“我觉得你的感受是真实的,我也接纳你的感受,我教你一样东西,就是你笑容多一点,你主动一点,你做回自己,他们肯定会被你吸引的。如果你还计较,你永远都是一个不快乐的人。”
蔡少芬对这件事的反应,就是一个很好的应对方案。
一般来说,孩子在同伴交往中有矛盾都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但来得快,去得也快,孩子就是在这些冲突中学习如何跟人相处的。
只要没有出现以大欺小、霸凌、人身伤害等安全问题,不必过于担心,安心解决眼前的问题,关注孩子的感受,再给他一些建议。
当你发现冲突源于孩子,坦诚地指出孩子的错误,并教孩子正确的做法,帮助孩子和小伙伴重归于好。
当你发现冲突源于其他孩子,告诉孩子,被拒绝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我们没办法保证每一个人都喜欢自己,和别人成为朋友是需要时间的,慢慢来就好。
人际交往能力是很难具体培养的一项能力,仅仅只靠讲道理很难成功,培养的方法更多的是靠实践,需要在日常交往的实战中练习。
在这之前,父母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帮助孩子更加合群。
1、尽量让孩子少接触电子产品
沉迷电子媒体会非常缓慢地剥夺一个孩子的社交能力。
随着手机、平板的普及,不少小孩子平均每天花在电子媒体上的时间比花在与周围人交流、玩耍的时间要多得多。
一个整天呆在房间盯着手机看的孩子,自然就缺少面对面与人沟通互动的机会,当他进入一个新的集体,很容易表现出不适应。
2、鼓励孩子进行体育活动
运动本身兼具社交的功能,喜欢运动的孩子,是不会缺少朋友的,运动中也能发展孩子的友谊和合作精神。
通过和同龄人的接触,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创造力、合作竞争以及如何应对挫折、克服困难等等,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能更好地学会交往。
具有同样作用的还有游戏。孩子的社交能力也是从小玩出来。
3、反思自己和孩子的关系
一个孩子表现出不合群,和父母有着莫大的关系。
孩子之所以会不合群,也有可能是因为在家庭里受到关爱不够,或者大人经常吵架,家庭矛盾诸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
久而久之,孩子内心越来越封闭,不愿意融入新的人际关系里。
4、教孩子基本的社交规则与礼貌
在人际交往中,规则与礼貌是很重要的。
一个懂礼貌的孩子总是能受到小朋友们的欢迎,谦让、分享、及时道歉、提前征求意见…
类似这样的礼仪如果尽早教给孩子,有利于他更好地融入同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