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表扬孩子与鼓励孩子,差距究竟有多大? -MamaClub

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苏格拉底说过,所谓教育就是把一个人的内心真正引导出来,帮助他成为自己的样子。

我们都知道孩子内心力量的增长是通过鼓励激发出来的,也知道鼓励是教育最重要的和最有效的手段。

只是,很多家长常常会把“表扬”和“鼓励”混为一谈,认为这二者都是激励人积极向上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

我们可以先看下面这三个故事:

1. 有位家长在交流群上诉苦说孩子受挫力很差,和同学们下棋,输了就得哭,同学们都不愿意跟他下棋了。

在家玩拼图,拼不出来就觉得很委屈甚至大哭。

这位家长说一直很注重表扬教育,一直很肯定他,哪怕有些事完成得并不理想,也会表扬他,不会打击他。

2. 见识过一位妈妈,这位妈妈真是把表扬运用到“极致”。

孩子认真读完一本书,她赞“宝宝真棒!”;孩子自己用玩具搭成一座城堡,她赞“宝宝好聪明!”;孩子自己吃干净碗里的饭菜,她赞“宝宝真乖!”;

就连孩子自己上个厕所,都赞:“宝宝好厉害。”

只是,她的孩子有些胆小,也缺乏自信。

3. 某位从小被父母夸奖长大的年轻人毕业后一直没工作,同班同学都找到工作了,就他一直高不成低不就地混着日子。

混了几年之后,他父母终于按捺不住,问他为什么不找家公司从基层做起,学习下?

他反问:“什么叫基层?做销售?做跑腿?在你眼里你儿子就这么没出息?我是靠脑子吃饭的,不是靠劳力吃饭的。”

他父母愣是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以上三个故事,都与夸奖表扬有关,只是故事中孩子的成长轨道并未如家长所愿——很明显,孩子都被“赞坏”了。

很多家长并不懂如何表扬孩子或鼓励孩子,大都落入“过度表扬”或“不当表扬”的误区,把爱的教育误当成毫无分寸的表扬。

所以才让孩子在泛滥的夸奖下,失去了抵抗不完美的能力。

希望父母能理解,我们不能为了表扬孩子就“睁着眼睛说瞎话”,这会带来几个结果:

孩子心知肚明,你是骗他、哄他的,他由此也就顺着学会了说瞎话来哄人;

过度表扬让孩子不清楚自己的位置,自我膨胀,不能应付没有表扬时的失败挫折;

当孩子确实不具备该项能力时,因为我们的表扬,他害怕让父母失望,失去父母的爱,因此可能会焦虑难安,更受挫折。

表扬就像糖果,太多或太盲目地使用,可能令孩子上瘾,容易趋向取悦他人,使孩子对“自我价值”的深刻认识和创造出现偏差。

 

我们为什么要表扬孩子?

无非是想让孩子得到鼓励,获得自信、勇气和进步。

在孩子成长的路上,他们需要自己走过漫长的努力期,这时候家长的鼓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就像是一针强心针和安慰剂,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在这条努力的道路上并不孤单。

有人说,对啊,所以我赞扬孩子,就是给予鼓励啊!

事实上,表扬≠鼓励。

有这样一个真实故事:

一位母亲,参加幼儿园家长会时,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三分钟都坐不了。”

她是这样鼓励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别的家长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参加小学家长会时,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49名。我怀疑他智力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

她是这样鼓励儿子:“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成绩一定会超过很多同学。”

儿子听了后,黯淡的眼神一下子亮了起来。第二天上学,儿子比平时都要早。

参加初中家长会时,老师说:“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以后升学有点危险。”

她是这样鼓励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考上好成绩没问题。”

他儿子被名牌大学录取后,深情地跟妈妈说:“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的鼓励让我有了今天……”

从心理学来看,鼓励首先是一种尊重,尊重孩子有权利选择自己的认识和行动。

其次是一种信任,相信孩子有能力去认知和行动。

第三又是一种放手,承认孩子有办法去认识和行动。

这是培养孩子自我认知的最重要原则,因为这三点是孩子自我价值的来源。

 

斯坦福大学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在过去的10年里,和她的团队都在研究表扬对孩子的影响。

他们对纽约20所学校,400名五年级学生做了长期的研究,这项研究结果令学术界震惊。

德韦克通过三轮不同形式的测试,得出的结果大大出乎她的意料。

原来鼓励,即夸奖孩子努力用功,会给孩子一个可以自己掌控的感觉。

孩子会认为,成功与否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

反之,表扬,即夸奖孩子聪明,就等于告诉他们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这样,当他们面对失败时,往往束手无策。

在后面对孩子们的追踪访谈中,德韦克发现,那些被表扬过聪明,认为天赋是成功关键的孩子,会不自觉的看轻努力的重要性。

这些孩子会这样推理:我很聪明,所以,我不用那么用功。

他们甚至认为,努力很愚蠢,等于向大家承认自己不够聪明。

所以 ,有些表扬反而是害了孩子。

所以,鼓励式的表扬才是教育的根本原则和方法,我们应该坚持运用这个方法。

承认孩子的每一份努力和进步,对他们会取得最终胜利表现出信心,关注孩子在朝着目标迈进的过程中取得的进步,而非失误,这就是鼓励的本质所在!

它是孩子做的不够好时,我们轻声且坚定的那句:“你很努力,也已进步很多了。”

它是孩子在帮忙做家务后,我们真诚地感激:“谢谢你的帮助,妈妈很开心!”

它是孩子取得成绩后,我们由衷的认可:“这个分数反映了你最近辛勤的努力,我感到很骄傲!”

它或许仅仅是一句对孩子自我评价的引导:“你对你的成果感觉怎么样?我相信你还可以做得更好!”

这样的鼓励是单纯的表达,发自内心的尊重与欣赏,也只有这样的鼓励才能促使孩子内心力量的增长。

 

而表扬孩子时,怎么做才可以达到鼓励的效果?

我们总结了这些小技巧:

客观描述孩子值得鼓励的行为和成果;

不要拿孩子跟别人作比较;

关注并说出孩子的感觉;

指出孩子的小进步,比如培养孩子的画画兴趣,很多父母在孩子完成一幅画后,可能只是一句赞美的话带过:“嗯,宝贝真棒,这幅画画得真好!”

其实这样的表扬,并不能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我们应该给表扬赋予鼓励的力量,比如这样表扬孩子的画画:

“嗯,这幅画画得真好!我尤其喜欢这棵大树,你看,叶子画得多好啊,我都能感觉到它们在风中摇曳的样子!我也喜欢你的用色……”

又比如,孩子最近很听话,变得有礼貌又可爱,父母想肯定孩子最近的表现,很多父母可能只会说:“ 孩子,最近你表现得很不错,要继续努力哦!”

这样的话对孩子来说,也就是敷衍而已,并无鼓励作用。

如果我们这样肯定孩子的表现:

“那天去学校接你时,听见你和同学说话,我觉得很骄傲。

因为我听见你真诚问候同学生病的妈妈,那时就觉得我的宝贝长大了,有礼貌又有爱心,将来一定是个能帮助别人的人。”

这样的表扬价值不仅表现在认知和行为上,也表现在儿童道德观的形成上。

所以,每次要表扬孩子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尽量说出他值得表扬的细节,也要尽可能多地描述自己因为他的这些优点而感受到的快乐和骄傲。

这样鼓励式的表扬,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真诚和增强自信。

孩子也会因此知道父母的价值观,以及父母希望他能做到什么。

至于这种表扬给孩子带来的好处,相信不需要我再赘述,当用心实践后,一定都能明白。

要强调一点,每个孩子终其一生都或多或少在寻求父母的认同,而这种对父母认同的渴望,在孩子五六岁时就开始发展得尤为明显,所以一定要在这个时候就尽量满足他们。

对孩子最大的鼓励,是父母直接给予的肯定,这样的表扬是属于彼此之间最强韧而私密的联系,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能深深地烙印在孩子的心底;

因为在他羽翼尚未丰满前,这个世界是父母帮他撑起的,等他翱翔的那一天,他也只会最在乎父母是否为他感到骄傲。

 

时代在发展,社会环境在变化,竞争环境也在迭代,这意味着家长们的教育理念也需要不断进化。

自从亲子教育专家鼓励父母要多表扬孩子以后,向来不会表扬孩子的父母,受教之余,为了弥补自己曾经的缺憾,有些时候又变得过度表扬。

我们一定要知道孩子的自信和自我价值不是取决于成人的观点,而是基于他们自己的胜任感,效能感和成就感。
表扬必须是要有度,且是为鼓励做铺垫,并要“言之有物”,也就是要表扬“到位”,我们不需要为表扬而表扬。
因为对孩子性格成长最有帮助的往往是建立自信,而如何让他们有坚强的自我认知,从而自信满满,只有鼓励才是最有效的。

“正面管教”创始人之一德雷克斯说过:

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没有受到鼓励的孩子。受到鼓励越多的孩子,行为和性格会越好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