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别人家的学霸”,就要成为“别人家的父母”。
成为学霸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背后凝结的是整个家庭的智慧。
但学霸并非天生,只要家长足够重视,孩子也能逆袭。
尤其是这四种家庭,更容易养出学霸!
认真回答孩子问题的父母
大家只要稍加注意就会发现,学霸都有一个共同点:爱思考。
就像马克思所说:
“思考是一切。”
爱思考的人,逻辑清晰,有更强的总结能力,在学习上会有更强的把控力。
那么父母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变得爱思考呢?
其实,最简单的就是认真回答孩子的问题,不无视、不敷衍。
孩子对很多事物好奇的情况下,第一反应就是向家长求助。
这时,家长的一个反应便决定了孩子以后的思考路径。
认真回答孩子的家长,不仅会让孩子弄懂想知道的事情,还会培养孩子爱思考,爱提问的习惯。
无视敷衍孩子的家长,会让孩子失去求知欲,也会慢慢不再喜欢思考,不喜欢学习。
很多父母会低估孩子的理解力和想象力,其实孩子也有很强的共情能力。
就像一位妈妈分享的心得:
我认真和她聊天,回答她的问题,我发现她懂得的道理越来越多,情商不断提高,日常表达和表现力也在不断提高。
当孩子遇到不解时,我不再逃避说“这个你不懂”或者“你还小,长大就明白了”。
而是结合生活中的小事,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去解释这些抽象难以理解的事物,从而让孩子脑海能留下初步的印象或者轮廓。
当她再碰到类似事情时,她的理解力会让你想象不到。
正如这位妈妈所讲,她认真回答孩子的问题,孩子的情商和表达、表现力都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学习,也是一件综合性的事情,不仅需要孩子的理解力,也需要孩子的求知欲。
爱思考的孩子,会更有成为学霸的可能。
爱回答的父母,会更有可能培养出学霸。
和孩子一起阅读的父母
赫尔岑说:
“书籍是最有耐心、最能忍耐和最令人愉快的伙伴。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时刻,它都不会抛弃你。”
而愿意陪伴孩子读书的父母,是孩子最幸运的存在。
有位家长曾分享自己将客厅的电视机换成一墙书的做法,得到很多家长的肯定。
孩子看着家长在读书,也会开始阅读。
回到家,打开书,认真阅读,孩子也会在旁边看着自己的读本。
这样的场景,是很多家长理想中的亲子时光。
但现实中,更多的是,家长玩手机,孩子抱着平板,倒也算“耳濡目染、言传身教”。
不同的场景,不同的发展。
陪孩子一起阅读的父母,会收获一个畅游书海,满腹经纶的学霸。
陪孩子一起玩手机的父母,会收获一个不给玩手机就哭闹不止的“神兽”。
想要做学霸的父母,就要自己变成爱阅读的“学霸”。
给孩子一定选择权的父母
学霸并非“书呆子”,很多学霸,不仅课业优秀,技能也是满点。
这是因为他们的父母懂得给他们一定的选择权。
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又能做好该做的事情。
历史上的“大学霸”,无不是“通才”,他们的存在就是“百科全书”。
嵇康在文学、玄学、音乐、书法方面都颇有造诣,博览群书,无师自通。
张衡,不仅是文学家,哲学家,科学家,还在天文学、历法上有很大贡献。
苏轼的经、文、诗、词、书、画无所不精,冠冕当时,独步千古。
他们的家人,都给予了他们一定的选择权,让他们能遨游书海,自成一派。
不逼迫、不强压的父母,才会培养出真正的学霸,而不是“书呆子”。
能够以身作则的父母
俗话说: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打地洞”。
家长不要一味地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多优秀,却看不到别人家的父母为了孩子的成长有多努力。
只要家长能做到,自家的孩子也能更优秀。
勤快的父母,养不出懒惰的孩子;爱读书的父母,养不出目不识丁的文盲;博览群书的父母,孩子不会“出口成脏”。
要想孩子成为学霸,自己也要多加“修炼”。
想要孩子喜欢学习,自己就要多学习,在孩子面前做出表率。
想要孩子喜欢文学,自己就要多多阅读文学作品,和孩子交流沟通。
想要孩子喜欢理科,自己就要多将生活中的知识点教授给孩子,让孩子能学会应用。
想要孩子喜欢美术,自己就要提高审美。
只有家长也愿意学习,孩子才能有成为学霸的可能。
学霸非天生,家长要用心。
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让孩子向学霸靠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