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被《以家人之名》刷屏了。
自小被母亲抛弃的凌霄和子秋,总是惹得观众一阵心疼,好在两个孩子遇见了李爸和尖尖,才阳光快乐地长大了。
两个孩子临近高考时,凌霄母亲和子秋父亲突然回国,两个孩子对曾经的遗弃心生怨怼,因此不愿相认。
就在所有人以为生活重归平静的时候,凌霄母亲发生车祸,舅舅提出让凌霄报考新加坡的大学,便于照顾母亲。
凌霄不想离开与自己相伴十年的家人,舅舅便怒气冲冲地控诉凌霄:
可她是你妈妈呀,她都这样了,你还想着回家,你小的时候就因为你,你妹妹才没了,你就是个冷血动物!
凌霄本就因为当年妹妹的离去倍感自责,这番话像一双无形的手狠狠地扼住了他的咽喉,无法呼吸,凌霄终于同意与家人分离。
子秋则更令人心疼,看到李爸因为照顾孩子累倒亲生父亲,又为了认回自己而难为李爸,心里既自责又难过。
这时候,亲生父亲又拿李爸的不容易来威胁子秋:
担心李爸会为了承受自己上学的费用而倍加辛苦,子秋也听从亲生父亲的安排,出国留学,离开了家人。
剧情一播出,观众都在为两个孩子的经历而心痛,但一定程度上,两个孩子都是被“爱”逼迫而乖乖就范了。
朱迪斯·西格尔曾说:
所有以爱之名,通过要求、威胁、施压、打击、沉默等手段,在亲子关系中争夺控制权,让对方就范的方式都是情绪勒索。
当父母尝试使用情绪勒索的方式,使孩子变得更加听话,这些虽然往往能够奏效,但孩子身上的单纯和美好也在一次次的“亲情绑架”中消耗殆尽。
用亲情做赌注让孩子听话
他们会放弃爱自己
心理学专家曾说:
当父母在用难听的语言刺痛孩子时,是把亲情做赌注,希望孩子能够乖乖听话,但却会让孩子认为“爸爸妈妈不要我了。”
感觉被抛弃的孩子,感受不到爱意,自然也无法表达爱,更不会爱自己。
电影《春潮》中,郝蕾饰演的郭建波是一位命运悲惨的女儿。
母亲的婚姻极其不幸福,她却将所有不幸归咎于丈夫和女儿。
离婚后,母亲不断向郭建波发泄负面情绪,她向女儿哭诉丈夫的不轨,细数自己的不容易,企图让女儿憎恨那个“缺德父亲”,同情自己,甚至永远听自己的话。
当事与愿违,她便肆意发泄着自己的伤痛,甚至以此作为要挟,希望得到女儿的一点安慰与关爱。
她当着外人的面说女儿“吃里扒外,连畜生都不如”,郭建波却置若罔闻,麻木地连个眼神都吝啬给予母亲。
因为这些年来的每一句话,都好似一柄利刃,一刀一刀割在了女儿的心上,让她早已忘记了爱的感觉。
从无力到麻木,郭建波最终选择了摧毁自己。
电影中最让人心疼的一个场景是:
母亲酣畅淋漓地大骂女儿后,郭建波躲进房间,将手伸向了带刺的仙人掌。
她一点点用力按下去,眼看着鲜红色的血流出来,脸上却挂着一丝欣慰的笑。
在她心中,只有毁了自己,才能报复母亲。
在母亲日复一日的情绪勒索中,郭建波失去了爱自己的能力。
电影的故事令人窒息,可在现实生活中,如郭建波母亲般的父母也大有人在。
“孩子不写作业母亲跳楼恐吓”,“孩子打游戏母亲跳海”…
父母的愤怒、悲伤与恐吓效果立竿见影,却成为了孩子挥之不去的梦魇。
父母用负面情绪威胁孩子,只会让孩子的心支离破碎,一直被他人情绪控制的孩子,又怎么会爱自己呢?
父母有条件的开心
孩子永远在讨好
中国蒋方舟是名副其实的天之骄女,在蒋方舟优秀的背后,是妈妈成为“知名作家”的梦想,因此,妈妈所有的快乐都建立在蒋方舟的进步上。
妈妈要求她每天写一篇文章练笔,写得好,会得到妈妈的赞赏,若是退步,则会遭到妈妈的劈头盖脸的责备。
为了得到妈妈的肯定,蒋方舟只好不断努力,迎合妈妈的要求,强迫自己有更大的进步。
蒋方舟能有今天的成就,的确离不开母亲的严格要求,但她曾在节目中坦言,自己是典型的讨好型人格。
她会为了迎合他人的感受,变成一个他人期待的自己,但哪怕自己已经很痛苦了,也不敢表现出来。
甚至明明是别人错了,她还是会一遍遍重复着“对不起”。
这样的性格一度让蒋方舟崩溃,甚至花了一年时间独自在国外进行自我疗愈。
心理学家曾说:
讨好者,已经不是简单地取悦他人,而是无法控制地讨好他人,下意识地牺牲自己,甚至对来自他人的赞赏和认可上瘾。
蒋方舟也是如此,小时候母亲有条件的开心,看似养出了最听话的孩子,实际上却无意中引导孩子形成了“讨好型人格”。
优秀的父母,能教会孩子理解他人感受,但也绝不会让孩子为了自己或他人的认可委屈自己。
人际关系大师约翰·戈特曼说:
对情绪的感知能力和掌控能力甚至比智商更重要,这些能力决定着一个人在社会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和幸福感,也包括家庭的幸福。
只有父母拥有稳定的情绪内核,才能给孩子提供最好的铠甲,不仅能让孩子学会掌控情感,也能学会善待自己。
有远见的父母
都不让孩子为自己的情绪负责
拿破仑曾说:
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
孩子只有学会情绪管理,才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受益良多。
但首先,父母要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
当父母能够掌控情绪,就不会轻易为孩子的所作所为失控,因为这所有的情绪背后,都有一句潜台词:
孩子,虽然你很小,但是你要对爸爸妈妈的情绪负责。
前阵子,一个成绩倒数第二的小女孩火遍全网。
原来,妈妈去接女儿放学,小女孩手舞足蹈地告诉妈妈:
我终于进步了,考了倒数第二名。
相信许多家长听到这话,会立刻火冒三丈,紧接着好好教育一番,可小女孩的妈妈只是轻轻一笑,并未有任何责备。
妈妈的好心态,也影响了女儿,虽然女儿成绩并不出色,却十分开朗大方,所有人都喜欢与她相处,拥有人格魅力的孩子自然会有另一番天地。
当父母能控制情绪,孩子也能够在人生的旅程中轻松上阵,飞得更高更远。
但是很多时候,父母总是难以控制自己,责骂过后,虽然后悔,却羞于解释,只好不明不白地揭过这一页。
殊不知,父母不解释,孩子只能感知到恐惧,却根本不明白自己错在哪里。
孙燕姿曾说,自己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也会情绪失控大声吼叫。
但每当自己冷静下来,都会为自己发脾气而向孩子道歉,并请求孩子的原谅。
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告诉孩子自己为什么发脾气,同时也要让孩子明白父母的爱不会因为生气而减少。
孩子会在乎父母的每一种情绪,父母用自己的快乐绑架子女,似乎是让孩子听话的最有效方式,但却偏离了爱的初心。
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情绪负责,父母也并不例外,当父母将情绪的掌控权交给孩子,就仿佛在孩子幼小的肩膀压上了沉重的石头。
孩子每走一步都被压得喘不过来气,人生的旅途又怎能一帆风顺。
有人说:给孩子七分满的爱,才是满分家长。
七分是对孩子温暖的爱,三分是对自己情绪的克制,
冷静而自持的亲子关系,是给孩子成长路上最珍贵的礼物。